APP下载

浅析“奏鸣曲”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套曲奏鸣曲贝多芬

陈 绚 王 暕

[摘要] 奏鸣曲是一种很常见的音乐体裁,它具有辉煌发展史,至今仍然流传着大量的经典不俗之作,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的音乐大师们的奏鸣曲作品也依然是当今音乐演奏家们的挚爱。本文从奏鸣曲的特点、形成与发展及奏鸣曲的欣赏及教学等几方面入手进行梳理和基本论述。

[关键词]奏鸣曲 套曲 贝多芬

学习音乐的人无论是在欣赏课还是钢琴课上,无一例外都会接触到这样一个词——奏鸣曲。例如,贝多芬的奏鸣曲、舒伯特的奏鸣曲、肖邦的奏鸣曲等多不胜数,而且都是经典传世之作。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都弹奏过或听过奏鸣曲,但他们对于奏鸣曲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还知之甚少。笔者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和学习,觉得奏鸣曲的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关于奏鸣曲

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也叫“奏鸣曲套曲”,就是为一件或两件乐器而作的、用奏鸣曲套曲形式而写的作品。所谓“奏鸣曲套曲”,是一种多乐章的音乐形式,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必须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写成。它一般由三至四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一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两件乐器合奏,比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的长笛奏鸣曲等。它的典型结构为四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常称为“奏鸣曲快板”,是套曲的戏剧性中心,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乐章具有抒情、沉思、冥想的特点,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具有插入的特点,用复三段式;第四乐章为富有生气的或节庆般的终曲,是整个套曲的终结乐章,一般用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奏鸣曲各乐章之间的对比,首先体现在速度上。它们的速度大致依次为快——慢——中快——更快。另外,也有三个乐章的或两个乐章的奏鸣曲,三乐章的奏鸣曲套曲的速度对比一般为快——慢——快或快——慢——更快;而两乐章的奏鸣曲虽不多见,但也有,它往往式一个乐章兼具两个乐章的功能特点。因此,在了解奏鸣曲时,各乐章的速度及特点是我们首先要注意到的因素。

在19世纪中叶,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奏鸣曲,它不是套曲形式,而是一种单乐章的器乐曲。它突破了奏鸣曲必须是套曲形式的约束,它的产生和当时器乐作品的个性化、戏剧化以及与标题内容相结合有等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大多是风俗性的体裁,常常具有田园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萨拉班德舞曲等的特点。意大利作曲家多美尼科.斯卡拉蒂(1685~1757)所作的五百多首钢琴奏鸣曲中有很多都是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

另外,有个词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就是“奏鸣曲式”。很多人由于对它和奏鸣曲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因而经常混为一谈。其实,“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是两个概念不同的词。对于奏鸣曲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它是室内乐的一种主要体裁,典型的奏鸣曲必须包括几个乐章;而奏鸣曲式是奏鸣曲中某一乐章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是三部性的结构形式,它是三部曲式的进一步扩大化和复杂化的结果。“奏鸣曲”指体裁,“奏鸣曲式”指结构形式。所以说两者是两回事,不可混淆使用。

二、奏鸣曲的形成与发展

查阅史书我们就会知道“奏鸣曲套曲”成型于18世纪后半叶,但是在这之前,奏鸣曲的含义和内容是不同的。奏鸣曲一词源自意大利语“sonare”,意为“鸣响”或“在任何乐器上演奏”的意思,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区别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最初的奏鸣曲是为管风琴和弓弦乐器而作的,这种奏鸣曲的结构不是很稳定,直至17世纪末,古老奏鸣曲相对较完善的样式在意大利作曲家科列里(1653~1713)的作品中得以定型。他的有些奏鸣曲是为一把或两把小提琴和古钢琴而写的,其各个乐章以快的和慢的,即兴性和舞曲性的,和声性和复调性的等方面的对比为基础的。奏鸣曲的末乐章通常为快乐章,在这个乐章前面,以抒情性的、歌唱性的乐章与之形成对比。这种奏鸣曲在18世纪上半叶中许多作曲大师中的作品中都可以见到。比如,德国作曲家亨德尔(1685~1759)为小提琴和古钢琴而写的奏鸣曲和约.塞.巴赫(1685~1750)为小提琴独奏和其他乐器而写的奏鸣曲大多为这种形式的奏鸣曲。如巴赫的a小调无伴奏长笛奏鸣曲包含四首在速度和节拍上相互对比的舞曲。其中第一首是中速的四拍子的阿列曼德舞曲,第二首是快速的三拍子的库朗特舞曲,第三首是慢速的三拍子的萨拉班德舞曲,第四首是快速的二拍子的布列舞曲。此外,意大利作曲家托列里(1658~1709)、维瓦尔第(1678~1741)和塔蒂尼(1692~1770),以及英国作曲家普赛尔(1659~1695)也都为这种奏鸣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大的贡献。

经过逐步发展,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将奏鸣曲进一步加以了完善。他一生共写有555收古钢琴奏鸣曲,其中在他生前发表了496首。这些作品常具有小步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加伏特舞曲等舞曲的特点。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被他称为练习曲,另一部分则被称为奏鸣曲和托卡塔等。他的奏鸣曲大多采用古奏鸣曲的结构原则,但在表现形态上却是千姿百态的。他的古钢琴奏鸣曲在在奏鸣曲式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一直到现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仍然是钢琴演奏家们的音乐会保留曲目。

到了18世纪下半叶,古奏鸣曲逐渐发展为近代奏鸣曲。套曲性的奏鸣曲也逐渐成熟,这首先体现在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1809)和莫扎特(1756~1791)的作品中。其中海顿作有52首钢琴奏鸣曲,莫扎特作有35首小提琴奏鸣曲,另外还有其他乐器的奏鸣曲。当时,套曲形式的奏鸣曲成为室内音乐的主要体裁。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形式多样,如独奏的钢琴奏鸣曲、不带伴奏的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与其他某一管乐的结合的奏鸣曲,以及室内乐、器乐重奏等等各种形式。重奏奏鸣曲在学习时需注意,三重奏鸣曲在当时十分盛行,是最常见的体裁之一。室内乐中的三重奏、四重奏,是由三件、四件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协奏曲是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因此,奏鸣曲套曲可称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乐曲形式之一。总之,奏鸣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完善。

说到奏鸣曲,有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音乐巨匠贝多芬。他的奏鸣曲创作,既是对前人奏鸣曲创作的总结,又是这一音乐体裁的高度发展。虽然他也创作有九部交响曲、十一部序曲、七部协奏曲以及歌剧、舞剧、室内乐及戏剧音乐等大量作品,但他的奏鸣曲创作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他的创作中,各类奏鸣曲共有五十余首之多。他的奏鸣曲构思深邃,形象深刻,充满着戏剧性的发展。他后期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宏伟庞大的规模,很好的扩大了各乐章的结构,使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对比更加戏剧化,尾声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主调音乐中极为精湛地运用复调的手法。他的奏鸣曲快板乐章对奏鸣曲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特殊的贡献。经典之作如《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热情奏鸣曲》等,不胜枚举。

从韦伯、舒伯特开始的浪漫主义奏鸣曲,与古典传统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在风格上则有明显的改变,如重视感情表达、旋律优美、和声色彩浓郁、节奏富于变化、演奏技巧有重大发展等。如肖邦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和两首小提琴奏鸣曲,都充分发挥了古典奏鸣曲严密的形式感与浪漫主义音乐情思奔放的特点。

20世纪初,奏鸣曲创作再次出现向不同方向发展的趋势。斯克里亚宾的几首钢琴奏鸣曲,和声、曲式均有创新,同时也显露出神秘主义的倾向。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糅合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传统,融汇民族乐派与近代的种种作曲手法,赋予作品鲜明的个性。

以上的作曲大师们都在奏鸣曲套曲的发展中起着杰出的作用,也使这一体裁的音乐更具魅力。

三、奏鸣曲的欣赏

奏鸣曲发展至今,已有非常多的经典之作供我们欣赏和学习,因此,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来选择经典曲目,也可以按照作曲家自己的创作时期来选择曲目,还可以按照奏鸣曲本身的特点来选择曲目进行学习和欣赏。

我们已经了解了,奏鸣曲一般有三至四个乐章,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确定此作品式有几个乐章构成的,特别是在各乐章之间连接较紧密、未间断的情况下一定要弄清楚;

2.要清楚判定每个乐章的速度、节拍的特点以及体裁、风格的特点(如戏剧性、抒情性、舞曲性或诙谐性等);

3.在欣赏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各个乐章的主题、特点及它们在乐章中的发展和变化;

4.要注意各个乐章之间在速度、调性和主题上的联系。

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就能够初步地理解和欣赏奏鸣曲了。当然,还需要丰富的音乐知识及文学知识的积淀,这样,能更好地、全面地去感受奏鸣曲及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音乐欣赏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套曲奏鸣曲贝多芬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手机上的奏鸣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