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作式英语教学模式

2009-06-17毛永泉高翠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教学学生

毛永泉 高翠英

[摘要] 合作学习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今天,合作学习能克服大班授课的缺点,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自主性以及社会交际能力,是一种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学生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动力,而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因此,英语教学模式也应相应发生变化,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者与他人协作。合作学习或交互式教学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涵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及策略体系。它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生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因此,世界各国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重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Rogers),他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与之时。他特别强调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教师热忱地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预防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人本主义重视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条件。

2.语言习得理论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指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此,应该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学习英语。斯温纳语言的输出有三个作用:促进学习者对语言形式注意的功能;为提供学习者进行检验自己提出假设机会的功能;提供学习者有意识反思机会的功能。合作学习能提供更多让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能增强学生使用语言的流利性。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由于知识背景和以往的经验的不同,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而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可以使其超越自身获得丰富和全面的理解,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注重个体建构方式的独特性、自主学习,更注重营造分工协作,互帮互学的社会学习情境,通过互动合作,把各成员不同的认识放到一起,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的原则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作小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充分考虑各组成员间的组织能力、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的差异,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确保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异质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和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讨论的深度、推理判断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2.明确合作任务,营造合作氛围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确定小组内每个成员所承担的任务,所扮演的角色,小组成员要尝试各个角色,实现角色互换。这样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具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语言、感悟语言规律、表达观点及谈论有关话题。学习活动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任务应不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乐意完成任务。

3.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是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而且是参与者、引导者,因而要担负起更大的引导和调控的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包括学生分析、任务选择、目标设置、策略匹配、教学方式与评估等。但要使合作学习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还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和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教师可运用量化考核制度,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也相应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同样,任何一位同学由于表现出色而获得的分数亦可加给组内其他成员。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四、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角色扮演(role play)

角色扮演是一种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小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真实交际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课程中,有许多交际文化项目的对话,如打电话、问路、看病、购物等都可以用作角色扮演的素材。

2.独立思考/两人交流/多人交流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或其他人提出一个问题或话题,先给出一定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两个人讨论,接着,这两个人再加入到小组当中进行讨论,最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全班听。

3.切块拼接法(jigsaw)

这个方法是由Aaronson及同事发明的,此法用来创造一个真正的“信息差”以鼓励交流,组员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一个迷、一个报告或一个任务等,各自得有一份信息,只有组员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彼此的信息,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4.组员编号,叫号展示(numbered heads together)

在此活动中,组员先报数编号,然后对全体组员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当有了结果且每个组员都知道答案之后,教师叫编号,是此编号的来展示问题的答案。

此活动对复习语法结构、词汇及阅读或听力材料中的有关事项特别合适。

5.接龙(Roundtable/ Roundrobin)

一个是笔头接龙(Roundtable),一个是口头接龙(Roundrobin)。在笔头接龙中,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写到一张纸上,每写完传下去;在口头接龙(Roundrobin)中,学生提供的是口头的想法。在这两种方法中,轮回一直进行直到结束或想法再没有了,期间如有没有可说或可写的,可传到下一个。

6.团队游戏竞赛 (games)

形式多样,有记忆词汇、对话表演、朗读比赛等。这样容易形成互相督促、互相鼓励的学习气氛,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7.团体调查

全班的不同组分配同一个话题的不同方面,为下节课做准备。每个组都要做计划、研究汇报计划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会运用很多策略,诸如,社交、认知、元认知策略,当然,也进行了语言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从依靠老师变成互相依赖,再从互相依赖到独立的语言学习者。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母语的过度依赖

当学者拥有共同的母语时,小组活动会很容易陷入母语交流,一点不用母语是不现实的,但要想办法鼓励他们多使用目标语。Cohen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无论是使用母语还是使用目标语,与目标语的学习成正相关。Cummins在“语言互赖假设”(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中指出,第一语言的使用及第一语言积累的概念知识的迁移对目标语的学习有益。所以,对此问题也不必有过多顾虑。

2.暴露于不完美的语言和不正确的反馈

有人会担忧小组活动会使学者暴露于不完美的语言和不正确的反馈,这种恐惧是不必要的。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在与同伴交流时所犯的错要少于与老师和把目标语当母语的人交流时所犯的错。所以,与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交流(对他目标语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相比,这点忧虑显得微不足道。况且,怕犯错是学不会任何东西的。

3.性格和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

有些学者更喜欢独立思考,在小组活动中可能表现出一种不情愿或不配合,教师要有耐心,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在此活动中逐渐让他们感觉到他在这个集体中是重要的,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也会在此过程中获得很多社会交际策略等。而且在交际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彼此的优点,并在交际的过程中建立友谊。

六、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策略,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的基本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大学英语教学,解决了其由于课时、班级人数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交流不足的问题, 但在教学实践时也会存在种种题。面对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课堂组织能力,结合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保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Jane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8-40.

[2]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e Approac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0-37.

[3]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94-96.105-107.

[4]周军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英语教学学生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