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城市化地区与传统农村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比较

2009-06-17朱水清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4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党组织

朱水清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也面临着新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特别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市郊结合地区纷纷向城市社区转型。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现有137个村,不久的将来,规划的村落将只剩下44个,其余90多个村或是已经基本城市化或者即将城市化,这些区域已然不能同传统的农村地区划等号,但在城市化进程没有完成之前也有一个城乡一体发展的问题,也有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比较这些地区与传统农村地区或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统筹城乡党建方面存在的不同特点,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这些地区统筹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任务不一样

在农业占全部生产总值较大比例的地区且这些地区暂时还没有列入城市化日程时,统筹城乡党建是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这些地方统筹城乡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统筹党建来建立一种援助机制,以保证党和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倾斜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而在基本城市化地区统筹城乡党建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和已经城市化地区的比较优势,整合两者的资源,为这些地区的顺利城市化、为这些地区的农民能够顺利融入城市生活服务。具体地说,是要解决这些地区城市化以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怎样使这些地区的农民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明程度、社会交往方式等方面适应城市生活;二是在农民离开土地之后怎样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虽然,从理论上说,在现有的大城市近郊城市化政策下,城市化后大多数农民的家庭资产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此同时,其生活成本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加上这些地方城市化后当地农民原来就业的企业可能不复存在,成为市民的农民会遇到再就业的困难,致使工资性收入减少。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一部分农民在开始城市生活后必然会发生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另外,这些地区往往聚集着大量的进城就业人员,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服务也是这些地方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重要议题。

二、经济基础不一样

政党组织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否有稳固的经济基础是党的组织形态能否巩固的重要原因。在传统农村地区统筹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要与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或重新整合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如果一项统筹城乡党建的举措,能够带来相应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则能够被农民认同,也能够持续下去,反之,就不会有生命力。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城乡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在山东诸城辛兴镇,一些村与烟草公司建立联合党总支并建立黄烟农场,双方都从中受益;诸城的密州街道五里堡居委凭借经济实力和养殖特种动物的经验,与一些边远村建立联合总支,规划了可容纳450个养殖户的特种动物养殖场,农户通过养殖增加收入,而五里堡居委也获得了发展经济所需的资源。相比之下,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往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如上海市经济实力百强村的半数集中在闵行区的快速城市化地区,这些村的村均年纯收入超过500万元。同时,这些村还有不少存量资产。因此,如何使这些存量资产在这些地区城市化以后能够继续为村民服务就成了这些村的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重要议题,也是统筹城乡党建的生命力所在。

三、地位和作用不同

处在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农村在统筹城乡党建中往往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通过与城市党组织的共建、联建,学习城市社区的生活、管理方式和各种理念,为本村农民过渡为城市居民服务;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与本行政区划内尚未城市化的村联建、共建,向这些村提供他们先进的经验并利用其经济资源(资金、观念、市场、技术、人才等)的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合作共赢。比如山东诸城地区的一些由村改制的居委会到落后地区投资、改善经济环境就是很好的示范。拿上海的闵行区来说,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镇办、村办的工业小区会面临动迁,假如能够通过与一些现在尚有土地资源的村镇合作,将原座落在工业小区的企业迁到那里去,可以达到共赢的结果。因为企业在一个区(县)的移动对企业的经营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而通过村级组织的联建,可以保证这些企业在搬迁后仍能享受到原来的服务和其他资源。同时,这些村也可以通过联建、共建形成对贫困村的援助机制,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与浦江镇的4个村建立了援助机制,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双方党组织的共建,使经济扶贫与统筹党建互相推动,不仅能强化援助的经济效果,也能加强贫困村农民对党组织的信赖和认同感。这些村在统筹城乡党建中的双重身份加上他们在地理位置上又处于中心城区与远郊的中间,城区与远郊的联系往往需要通过他们的媒介来实现,换句话来说,这些地区在统筹城乡党建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同

党的任何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民意基础之上、转化为群众的行动才能奏效。在传统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大多数农村人才会以外出打工、进城做买卖、考入高等院校等各种方式流向城市,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弱妇孺,其主要需求是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对统筹城乡党建活动一般持欢迎态度并希望通过这项活动改善村级经济的状况和村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自身能力,这些村的党员、群众在活动的初期,主要是以被动参加为主。而在快速城市化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一般较好,受教育程度相对也较高,而且由于镇村经济有较强的实力,可以招聘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里工作,因此,这些村的群众对统筹城乡党建的活动的支持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希望这些活动能够取得双赢的结果。同时,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在活动中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这些地方统筹城乡党建应该更加注重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如果说,在广大传统农村,统筹城乡党建一开始主要靠行政推动(事实也是如此),那么在这些地区,从一开始就必须建立在群众自愿基础之上。

五、主要的组织形式不同

简单地说,在传统农村区域,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在组织形式上主要是构建一种机制,使城市化地区的党员、干部、制度、观念和思路等党建资源向农村渗透,并通过这种渗透提高农村地区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渗透培养农村地区的人才、形成适合于各地区的党建工作机制。农村地区的落后主要是经济和观念的落后,所以,统筹城乡党建的组织形式要适应强化农村地区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能力的需要,包括开发市场资源、共享市场资源、更新发展经济的观念、组织有效率的生产、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管理要求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培养农村地区的人才、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资源、建立城乡之间的稳固联系和良性互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在农村建立自己更大的发展平台。如城市机关党组织,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考察和培养干部,协调城乡关系;企业党组织可以将统筹作为自己参与本企业经济活动的平台;城市的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统筹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实现自己的宗旨。因此,在传统农村地区,统筹城乡党建的组织形式往往与经济活动有直接的联系,如对口帮扶、企业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或原材料生产基地)并在生产基地建立党的组织、城市地区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农村地区的党组织书记、建立农村困难党员的帮扶机制等。而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达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与城市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村与绝大多数城市社区和单位相比无论是村民收入还是村级经济的实力并不逊色,其与城市的差距主要是组织化程度和村民的文化修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因此,这些地区统筹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建立一种与城市的互动机制,如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干部的互换和交叉任职、村民与共建单位的交流和联谊制度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另外,这些村大都有为数不少的农民工集聚,因此,在集聚的农民工中组建党组织并由此对农民工进行管理、服务、教育、培训也是统筹城乡党建的重要工作。

统筹城乡党建是使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保持社会稳定并顺利实现城市化的重要保证,我们只有深刻了解其地位、特征才能使这项工作有序展开并取得预期的成效。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乡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