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安区“楼宇党建”的实践看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功能
2009-06-17朱翊
朱 翊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动员群众的作用不断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的实践无疑成为其中的亮点。分析和研究上海市静安区“楼宇党建”的做法,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基层党建的社会功能,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服务居民群众,改善社会关系,最终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实践的视角:静安区“两新”组织党建概况
静安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在140余幢商业楼宇里容纳了近4700家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各类从业人员达6.4万人左右,其中党员3880多人,占总数的6.08%。鉴于“楼宇经济”的区域特色,静安区率先提出和试点“支部建在楼上”的党建模式,并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组织党内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包括传达中央、市委、区委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募捐献爱心、打扫周边公共绿化、捡废纸物品等公益活动;组织红色之旅;组织观摩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电影、电教片等。
二是组织各种楼宇服务项目和活动。包括建立法律援助、政策服务、劳动保障、医疗保健、特色文化、科普知识、文体娱乐等“服务进楼宇”的工作机制;以商务楼宇运动会、“百姓戏台”大型文艺汇演、中秋联谊、圣诞舞会、海派文化论坛、认养延中绿地大树、读书进楼宇等活动为载体,营造楼宇和谐文化;开展以“两新”组织企业老总为主的商务楼宇业主沙龙、“海归联谊会”、Elite(精英)之家、楼宇青联分会、“相约四季”(爱心)俱乐部等专项联谊活动。
三是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区5个街道、1个园区党员服务中心共有党员志愿者2095人,除了每月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日”服务活动外,还组织一年一度的党员奉献月活动、“相聚蓝天下”助学活动等;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党员志愿者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和项目化。
在社会中建党,就要承载一定的社会功能。以“楼宇党建”为特色的党的基层组织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依靠自身力量搭建平台,以完善服务凝聚人心,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二、实践的分析: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功能
(一)静安区“楼宇党建”取得的社会成效
第一,通过在楼宇里开展生动活泼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在社会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作开展以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2004年来,楼宇内新建党支部26个,发展党员13名,培养积极分子49名,有216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白领青年对党组织的认同感逐日增强。2005年前后,第九城市网络有限公司面临倒闭危险,关键时刻,党支部发出倡议书,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业务骨干都主动留下,齐心协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第二,通过在楼宇里开展政策信息咨询,帮助企业发展创造经济增长点;通过在楼宇企业里推广“党员示范岗”和“企业家联合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效应,加强企业间交流,共享成功经验。据统计,2006年全区80幢重点商务楼宇实现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量的51.2%。
第三,通过组织楼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开展法律、心理、礼仪、形象美容和党群工作等咨询活动,提供视力保护和电脑培训等服务,使群众在物质、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积极发展。
第四,通过在楼宇里组织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推动公民社会发展。基层党组织以自愿参与和业余爱好为基础,组成户外运动、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桌球、木兰拳、太极拳、歌咏、舞蹈、摄影、科普等各类兴趣团队,统称“阳光OFFICE活动”,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和民间组织的党组织建设。
第五,通过在楼宇里开展深入人心的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作用,打开政府工作局面。政府各级部门以党建为载体,顺利将科普、环保、妇联、团组织、文明单位、统战等工作与“两新”组织衔接起来。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发挥社会功能的经验与不足
静安区的“两新”组织党建突破了传统的党建模式,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创新党建载体、丰富活动内涵,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可鉴之道。一是以人为本。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充分考虑到“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在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方面具有的特殊性,通过人性化的活动方式吸引群众的参与。二是重视利益机制。要与企业老总“对话”,就要倚靠各种组织资源,切实帮助企业成长发展,给服务对象以实惠和便利。三是项目化运作。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使活动更具有灵活性,在管理上也能与社会组织接轨。最重要的是,人们在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时能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四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属资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条管与块管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两新”组织党员和党组织活动,使党的组织管理与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在社区地块中逐步形成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当然,当前的基层党建实践在彰显实效的同时,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目前的基层党组织生活以服务、帮困活动为主,在树立社会主义良好风气,培育社会互助精神,“凝聚社会”、“争取民心”等方面成绩显著,但在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在发挥国家社会间桥梁作用等方面仍缺乏探索。实际上,基层党组织作为连接国家与社会的纽带,它能够承担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如能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社会功能的系统思考和理论研究,将会更好地指导基层党建实践,使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三、实践的思考:基层党组织社会功能的构建和拓展
党的基层组织扎根于社会,在履行社会整合的职能时具有先天的组织优势。“社会整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充分、完整、严谨的沟通体系。公民要像阅读地图一样,明确地找到发表诉求的通道,并且最终能够到达目的地。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构建和拓展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功能,国家与社会就能有效地沟通、有序地互动、有力地融合,最终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
随着改革开放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单靠行政手段已无法轻易整合社会。而由于缺乏社会工作机制,失去行政依托后的基层党组织也无法有效发挥社会功能,出现了被“边缘化”的现象,表现为党组织空缺和党组织空转。在一些非公企业中没有党组织,尤其在大中城市中,社会上流散着大量“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是基本不运作,多年没有发展党员,群众也没有入党的积极性,这极大削弱了党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和领导能力。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工作机制,发挥社会功能,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党的社会工作(功能)的基本定位是社会中介。社会与国家分离,政党也要与国家分离。党的基层组织要承担好“社会中介”的角色,要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各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和群众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具体地说,党的基层组织要通过社会工作的开展,宣传党的主张、国家的政策,同时将社会不同群体的真实状况、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反映到决策系统。
第二,党的社会工作(功能)的核心内容是服务社会。在现代国家中,执政党的社会基础越牢固,社会动员能力就越强,就能更好地掌握执政资源。社会基础的核心是利益,政党要通过有效的社会工作来改善人民生活,凝聚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服务。党的基层组织要向社会提供福利性和公益性服务,比如家政家务、精神伦理、心理辅导、就业、法律、扶贫帮困等。通过这些服务工作的开展,改进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三,党的社会工作(功能)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社会。党的社会工作要注重社会教育,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培育社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短期的社会教育。比如在基层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倡导邻里间和睦共处、守望相助的友爱精神,开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艺活动等。二是长期的社会培育。短期的社会教育是为了长期的社会培育,其结果是建立起以团结、信任、宽容为特征的公民社会。培育社会资本,建立互助规范和宽容精神,才是真正健康向上的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