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择业与成功的条件和关系探究

2009-06-17张鲁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关系

张鲁君

[摘要] 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提升,成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观日趋呈现低迷状态,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在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与个人成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在大学毕业前提早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择业 成功条件 关系

求职择业,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门槛,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开始。渴望有一个好的职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就一番事业,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职业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次重要抉择,将会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肃、复杂的问题和深深的困惑,面对选择与被选择,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毕业生想要在求职择业和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就要提早做好一切准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择业困难

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因高校近些年来的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远比社会经济发展快,社会岗位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2.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就业难集中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问题。

3.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状况的矛盾。部分单位表示,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经验不足,对自身定位不准等问题,用人单位不愿意要。

二、做好毕业择业前的准备

1.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素质对一个人的择业与个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学会做人。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说:“做一个好人的标准应遵循以下三条标准。一是要做一个有利于自己而无害于他人的人;二是要做一个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的人;三是要做一个无利于自己而有利于他人的人。”在现实社会里,人们的行为往往连第一个标准都无法做到。因此,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大学生,遵循第一条标准是做一个好公民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利用一切机会,加强自身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的学生组织或社团,利用暑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在工作或活动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三,学会自我推荐,面对用人单位不能点头哈腰,要不卑不亢,自然大方。

2.心理准备

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即将结束学业,步入社会的前奏,是完成人生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一次重大转折,是大学生施展才华,叩开职业大门的过程。为顺利完成这次转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充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盲目攀比,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延误时机;二是依赖性较强,有些毕业生择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不主动出击;三是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便焦躁不安,萎靡不振,心理比较脆弱;四是有些毕业生过度自卑,缺乏自尊自信,不敢参与竞争;五是对社会认识不清,有的毕业生对步入社会充满向往,想一展抱负,但往往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低头,造成的心理落差等。

针对与此,我们应及时进行自我调适,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积极的心态择业。

①培养主动的求职心理。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使用方向和适应范围,注意收集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用人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意向和就业期望水平。

②培养良好的竞争心理。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被应聘单位拒绝,但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很多,只要勇于竞争,耐心选择,敢于决断,就一定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

③培养终生择业的心理。择业是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开始,但职业的选择也是终生的,对工作不满意或单位对自己不满意都有可能会重新择业,要有变换职业的能力,只要是“金子”,就必定会“发光”。

3.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

政府对地方经济的政策导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把握着企业发展的命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形势。因此,大学毕业生应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避免盲目就业。

4.应聘技巧

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求职意向,集中体现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内。因此,大学毕业生应把握这关键的“几分钟”,尽善尽美地展现自己,敲开成功之门。在应聘和面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问题:

第一,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人的外表形象是否自然大方、穿着是否得体,言行是否妥当,往往决定了人们是否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关键因素。第一印象好,求职有可能已成功了一半。

第二,注意人际交往的礼仪和礼节。遵守礼仪规范反映和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求职简历的制作。递交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认识和了解应聘者的最直观途径,用人单位在意的是求职者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匹配程度,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求职简历只要做到内容充实,简洁整齐即可,无须华丽地装饰。

三、大学毕业生择业与成功的条件和关系

1.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他们的择业观念与行为不过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

2.客观分析自我,充分认识自己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自我认识往往要高于或低于实际的自我或别人的评价,这种自我认识的偏差常会导致择业的失败或失误。大学毕业生要了解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树立自信,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健康的心态,克服抑郁、自卑的消极心理,才能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优化个性结构,将良好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获得最后的成功。

3.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在择业、就业前对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价值观、待人接物的能力、擅长的技能做充分的、全面的分析,正确评估自己,迅速准确地为自己定位,明白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将来有可能在哪些方面获得成功,逐渐理清生涯发展方向,形成较明确的职业意向,并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自主意识和责任,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做全面长远的打算。

4.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是,某些地方某些行业人才济济,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有些地区有些行业人才短缺,却没人愿意去。中央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打破了限制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的障碍,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进一步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使就业环境更加宽松。因此,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应抓住一切有利信息和机会,勇于迎接挑战。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关系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探讨
大学毕业生租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研究与思考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