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2009-06-17彭涓涓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彭涓涓

[摘要] 本文从音乐是感情艺术的角度讨论了基础音乐教学的意义,根据我国基础音乐教学的现状,指出基础音乐教学的改革必须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育人为中心,提出了以育人为本新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基础音乐 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音乐是一门感情的艺术,是一种很富有感染力与穿透力的情感语言,它能抒发人们在各种环境中的感受、情绪、思想和意识,能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赞美、期盼和渴求等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能蕴含人们优美、纯净、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能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意识,美化人们的心灵,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并升华为高尚的情操品德与理想。

因此,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传播,更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加强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根据我国基础音乐教学的现状,重新审视基础音乐教学的理念的转变。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基础音乐教学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为我国音乐知识的普及,为大众化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目前尚存在某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灌输式:老师在上面唱一句,学生在下面学一句,一节课就不停的老师一句学生一句,要么是读节奏要么是学歌曲;有的音乐课堂上老师不停地分析乐理知识让学生不断做练习题;有的音乐课老师教的节奏可以精确到小数点;有的音乐课变成了语文课让学生背作者简介、分析一节课歌词;有的音乐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老师讲解歌曲的思想教育意义的时间远远大于让学生感受、演唱歌曲的时间。这种种课堂模式表明,对音乐教育性质的认定有误。

2.说教式:由于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过于注重德育教育,过分强调歌词的政治意义,把音乐教育几乎等同于德育、智育教育,课堂中只注重分析这首歌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忽略了对音乐本身审美的培养、表现能力的培养。一提到音乐课,使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有的学生一肚子怨气、不喜欢,有的甚至有厌恶的情绪。

3.形而上学式:把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单纯的专业课程处理,过于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不仅忽视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更忽略了基础音乐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误解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对象不是要求人人都成为音乐家。

凡此种种,都是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教育性质的误解,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学理念产生偏差,相应的教学模式就与基础音乐教育对象的特征不适合,不能起到基础音乐教育应有的作用。

三、基础音乐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情感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认为艺术的本质与人的情感密切相关,他指出:“艺术价值所要求的可理解性并非仅仅为了理性上的满足,同时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满足。然而,无论创作者要激发的情绪是什么,他的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听众内心情感的激荡”。波兰现代作曲家潘德烈斯基也说过音乐不言而喻要直接进入听众的情感和思想中去。

这些艺术家们都指出了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并进一步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音乐教育是一种美的传播,用音乐来打动人的情感,表现人的情感,始终是音乐艺术追求的目标。因此,基础音乐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情感艺术教育。

情感的艺术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将音乐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内心情感的激荡,音乐不言而喻要直接进入听众的情感和思想中去,让音乐产生最大的效果。

因此,基础音乐教学首先应该通过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贯穿一种自觉审美的过程和审美的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使我们的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影响,形成审美情操。还要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进行情感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高尚的情操的塑造,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

四、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中心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完善高尚的人格。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的、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尚心灵与完整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

这些观念都表明了音乐教育、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当然我们不排除把某些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的可能,但是音乐教育更是一种美的传播,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育人为中心,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的根本。

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体现,体现在基础音乐教学课程新的教学目标上,特别是共性教学目标上。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教育的涵义、性质发生转变,基本目标也就要转变了,在“美育”目标的前提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基础音乐教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针对各年龄段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基础音乐教育以育人为中心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中,首先是在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培养美感。所以,认识到“基础音乐教育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培养美感”这一点非常重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执行新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知道新型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不再是以前的只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或着重于德育、智育的教育了,而是“美育”教育,才能做到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

基础音乐教育以育人为中心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中,主要利用音乐是一门感情的艺术,具有很富有感染力与穿透力,从音乐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启迪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一种向上的对待集体、社会的态度,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歌颂、赞美、期盼和渴求等精神,美化心灵,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础音乐教育以育人为中心,音乐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还能促进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发展,音乐教育能启迪智慧,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音乐教育还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起到怡情健身的作用。优美的音乐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让基础音乐教育不仅仅成为一种美的传播,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彼德•斯•汉森著.孟宪福译.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64.

[2]勋伯格.用十二音作曲.作曲家论音乐.198.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0.

[4]Колас Людмила Яковлевна.Вокальное Исполнительство:эстетические приоритеты,современные тенденции,методическиеустановки.2005.

[5]付再传.新课改背景下,普高应重视和加强音乐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8,(1):244.

[6]张文元.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3):58.

[7]南利华.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0,(6):60.

[8]柯晓蕾.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教育评论,2001.

[9]邢维凯.二十世纪音乐实践领域中的音乐美学观念.人民音乐,1998,(3):32.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