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现代舞创新

高 洁

[摘要] 在社会发展前进的同时,民族民间舞必须顺应历史发展前进的潮流,在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本文在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舞的一些元素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以及两者的融合,希望能借此寻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性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现代舞 现代元素 创新

一个优秀民族的艺术要开拓性地发展创新,不仅应该深植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应该借鉴、吸收现代艺术,注重自身特色的发扬。创新对提高民族民间舞蹈的质量、艺术品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意味着发展,没有吸收就没有发展,没有借鉴就没有提高,要想发展民族民间舞创作,就应该吸收各种精华来为我所用。

21世纪正是世界多元化新格局形成的时期,西方的意识形态必然随之涌入国门,西方文化也以不可避免的态势冲击影响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国民间舞蹈也难免受到影响。现代舞,不仅丰富了视角和肢体语言,而且牢牢抓住时代的脉搏。可以说,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受现代舞的冲击,就如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民族民间舞引进现代舞的因素不是为了全盘西化或后现代、现代化,而是学习现代舞的长处与优势来强化完善自己,使之在竞争激烈的浪潮中,找寻自己存在的空间和延续的可能。

一、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舞蹈的特征

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

民族民间舞是流传于民间的舞蹈,它是来源于我国各族人民的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元素,是中国文化的必然产物,具有中国的传统特点,是一种不可被忽视的舞蹈。据不完全统计,在现今中国56 个民族中,现存民族民间舞蹈多达1万8千余种。中国民族民间舞诞生的文化根源来自于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在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畜牧业、采集渔猎为辅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我国的民间舞蹈大多都是各民族在喜庆节日和重大典礼活动中表演的舞蹈,具有很强的仪式性特征。舞蹈的象征性意义往往通过对一些民族原始信仰物的膜拜,反映了特定民族原始的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观念。比如,黔东南地区的《木鼓舞》是用来祭祀葫芦兄妹一苗族祖先央公央婆的;还有苗族《鼓瓢舞》、《奶滩芭摊舞》是专为纪念苗族始祖伏羲、女蜗开天辟地、再造人类功德的仪式性舞蹈。另外,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还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每个民族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民族文化以及表现于这种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精神气质、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征都有区别,因此在不同的地域,民间舞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着独特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以及风格迥异的舞姿和韵律。此外,民族民间舞蹈还有其历史继承性的特征。舞蹈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会在舞蹈中留下痕迹,成为生理的、心理的文化因素,并在一定环境中通过舞蹈者的表演展示出来,从而起到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作用。

2.现代舞蹈的特征

现代舞是从欧洲近代文化衍生出的一种舞蹈现象, 是20世纪反对芭蕾舞形式而产生的。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发展, 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代表着先进思想和进步主张, 成为人类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流派,并深刻地影响着舞蹈艺术的发展。现代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有着丰富的、变化莫测的舞台调度, 有着超出想象的肢体表现, 它以肢体作工具, 动作为媒介, 不以文字语言、故事情节来表达内容。现代舞取源于现代社会生活,人们对它是熟悉的,因为它所表现的反映的都是人们现代生活中所熟悉和向往的,所以它给人们留下强烈的反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现代舞更加符合人体运动规律,更加突出表现自然和线条美,善于把人心中最深的情感挖掘出来,使舞蹈随情绪而变化自如,成为表现人的心灵、精神世界的最好手段。

二、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的必然性

1.民族舞蹈的继承性和时代性

人类文明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时代的进展而在继承中进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的舞蹈家都致力于艰辛的探索,创作出很多反映新生活的民间舞蹈,丰富了舞台的表演和人民的生活,也促进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中国民间舞蹈者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一方面,感受本民族歌舞的独特风格,熟悉和运用本族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传统方式;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更加完美,更加富有生命力,并通过节日、祭礼、聚会等集体活动,使之世代流传下来,其中积淀着中国各民族古代文化,又包含着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民间舞蹈家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进行扬弃,这是民间舞蹈相续不绝,显示出较强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扬弃,必定是与时代发展、民族现实生活有机联系、紧密结合地扬弃。在纵向继承、横向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为民间舞蹈注人时代性的新的艺术养分,是它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必然途径。各族文艺工作者为了从民间舞蹈中汲取营养,致力于发展民族的新舞蹈艺术,在深人民间采风的基础上,创作了许多诸如那尔多斯、牧马、雁舞、挤奶员舞、盅碗舞、哈库麦、哪伦春、彩虹等大批优秀作品,这些既富有民族性,又富有时代特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某些新颖的动作姿态,反转过来又被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所吸纳,相辅相成地促进了民间舞蹈变异性发展。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过程,不仅使我国民间舞蹈显现出时代的活力,而且在继续承载着民族文化传统重任的同时,于扬弃中得到了补充和升华。

2.现代舞对民间舞蹈的撞击和渗透

几千年来舞蹈的进步,并非依靠固定的程式,而是依靠对舞蹈观点的更新所获取的。现代舞的舞蹈动作和内容与现实生活很接近,反映了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可以说,现代舞使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和改变,使民间舞蹈有了创新,也丰富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力。旧的形式不能反映新的现实,而现代舞追求的形式正在不断的创新,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的生活内容,这也证实了现代舞极具时代特征的观点。它冲破了中国传统舞蹈一贯要求的“圆、曲、收”的总体要求,使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和改变。现代舞不仅丰富了视角和肢体语言, 而且牢牢抓住时代的脉搏,反映民族的精髓, 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作品。现代的编创手法、舞台理念、审美理念,都对中国的传统民间舞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夺走民间舞的自我,只是通过新的手段更加完善了我们的民间舞,让观众看到了更好的民间舞。

三、民族民间舞蹈中对现代舞元素的借鉴

1.在创编中引入现代元素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一枝花朵,如同一切生命的规律一样,开到极盛必归于调谢。只有在不断地继承中融合多种新的艺术元素,才能避免衰老退化。民族舞蹈需要跟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给观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中,编导应该试图把现代舞融入他们的创作,让作品能够超前与时尚,民族民间舞蹈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的。在保存原有民间舞蹈风格的同时加入一些现代舞的创编手法是很值得接见的。近年来,中国民间舞者一直尝试着吸收现代舞的精华,推陈出新,并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另外,在当代编舞技法强调音乐的使用,恰当的音乐可以配合舞蹈渲染,烘托气氛,给舞蹈人物应有的个性,使人物更形象,更具有生命力。在民族民间舞的创编过程中,编导可以根据现代人们的审美观,让民族舞蹈中融入更有时代性的音乐。例如,独舞《一片绿叶》,就以胶州秧歌为基本动作素材,大胆创新,运用现代舞的语言来重新结构。舞蹈既有传统民族特色又透射出强烈现代气息,还有符合人物性格和特点的动作语汇。只有走向世界,拥有现代审美意识,才能最好地保持具有深层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

2.在技巧中展现现代元素

技巧是宣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在当代,技巧已不再拘泥于原有的特征来涵养舞蹈,而是在沿袭传统的过程中致力于转变。中国现代舞作品中所强调的动作的快与慢、疏与密、轻与重、张与弛等等一系列变化都已作为某种特殊的技术处理,成为肢体表达的最强有力的语言。技术技巧成为了制造高潮的手段,也可以达到服务于舞蹈的目的。中国民间舞的技巧是体现各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向风格化、情感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和强化,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挑战能力极限的技术技巧。比如,《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和传统的傣族孔雀舞有着一定的区别,它通过艺术化地夸张与变形,将孔雀那高洁、超然的灵性进一步升华,在舞蹈中对技艺的体现是富有创造性的,也是对传统民族舞蹈技巧的合理阐述和发扬。

3.在情感表达中体现时代性

人们对舞蹈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总是追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们的艺术审美目的,就是要在精神上寻求某种刺激,产生一种如痴如醉的感受效应。这些是现代人渴望得到的一种超越形式的深刻的思想美。编创者或舞蹈者要具备极强的现代意识,从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追求、审美愿望入手,突出新颖、急促、强烈与刺激的现代情感需求。编导可以在强调强化、突出和发扬民族民间民族舞蹈的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融民族气概和时代精神为一体,切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创作出更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四、小结

在社会发展前进的同时,民族民间舞必须顺应历史发展前进的潮流,在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创新对提高民族民间舞蹈的质量、艺术品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个优秀民族的艺术要开拓性的发展创新,不仅应该深植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注重自身特色的发扬,而且还应该借鉴、吸收现代舞的元素,赋予现代崭新的创作思路与健康的时代情感,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3.

[3]朱狄.艺术的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罗岩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现代舞创新
浅谈现代舞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开展与普及
浅析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前景
JUST DANCE
论现代舞气息在现代舞课堂中的重要性
浅谈现代舞训练中呼吸的运用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