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用外语上课与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翻译教师学生

周 昂

[摘要]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有人认为,课堂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提高英语的主要途径,教师的全英语授课在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部分人认为,在非英语国家的全英语授课会部分程度上阻碍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从事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 学生 教师 目的语 翻译

语法翻译法和自觉对比法主张外语教学要依靠母语的原则;而直接法、听说法和视听法则主张排斥母语,直接用外语教学外语的原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外语教学中争论已久。依靠母语原则的人们认为,语言与思维有着直接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这种观点只强调外语的语言知识性,却忽略了外语的交际工具性。排斥母语原则的人们认为,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直接使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因此主张用外语教学并从入门阶段起就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和图像等直观教具,完全排斥以母语为中介进行外语教学。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母语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坚持用外语上课

在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应尽量为大学生创设浓厚的外语氛围让他们在外语的汪洋大海里游泳,进行大量的外语听、说、读、写言语训练和交际活动。这时对学生的要求是,他们只需要用最简单的单词句,如“Yes”、“No”“Ok”,配以表情、手势、动作等能与教师交流就行。随着年级的上升和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要求他们用双词句,简单句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向教师提出问题,能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我现在从事的是大学英语专科水平的英语教学,通过几年的教学经或总结出当学生们经历过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所谓的“哑巴英语”,即使英语成绩以高分入学的学生也很难用准确的英语与老师和外籍教师进行简单的交流。学生也有意识的将英语学习的重心转移到了口语和听力的提高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各科系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对课文大意的归纳总结或文化背景等知识使用全英文讲解。积极听取学生反馈,对基础相对差的科系努力做到使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出复杂的意识,对于基础相对好的科系学生,可以围绕课文主题补充一些课外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下是章兼中对这种教学原则总结的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增加学生的外语实践的量与面,开始在外语的海洋中游泳;二是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外语,绝大部分是学生已学过的外语知识,这些知识在外语课堂的自然情景中经常地长期地为学生所使用,就容易获得巩固和长期记忆;三是加速培养外语语感和学习外语,联想外语的能力,如初一学生在用英语表述“在桌子旁的男孩”时,常会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作用而译成near the desk boy,或把“卡片上的女孩”译成英语in the card girl,如果老师坚持用英语教学,用英语联想英语,学生很可能会从所学的教材中已学过的the boy on the bike联想出the boy near the desk和the girl in the card;四是促进学生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情景不经翻译中介的直接联系和直接用外语解释,表达思想的能力;五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自然情景中运用外语的能力。

二、适当利用母语

我们的学生开始学习外语时,母语是他们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经验。只要对母语的知识,经验利用适当,也会成为学生学习外语的基础。他们学习外语时,已经通过母语掌握了大量知识,形成了各种概念。这些知识和概念或迟或早都会转移到学习外语上来。这些母语知识,概念的转移,有的起积极的正迁移作用,有的则起干扰的,消极的负迁移作用。我们可以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那里得到启示,各种语言的语法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共通性。学生学习外语时,母语这些方面的语法知识、概念和规则必然会转移到学生所学的外语方面来,从而促进外语的学习。母语和词语在外语结构上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初学外语时,往往用母语的语言结构和词语含义代替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词语意识,从而产生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作用。为了防止,消除或起码减少母语对目的语干扰的负迁移作用,促进正迁移作用,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必要适当的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以使外语教学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假如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排斥母语2课堂,这对外语学习岂不是损失?如一味地依靠母语作中介的翻译手段教学外语,学生何时才会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母语与外语的互译能力,而是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翻译是一种运用两种语言的特殊技能,是一种难度较大,水平较高的能力。它不仅要求翻译者有较高的运用外语的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母语水平,必须通过大量的外语与母语互译的专门技能训练和翻译实践才能达到这种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绝非是初学外语阶段的教学任务,也远非初学者力能所及;只有到了学习外语的高级阶段,学生对外语和母语都有了较深理解和较高水平的时候,才能提出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任务。大学高年级的翻译课程,就是为专门培养学生的这种翻译能力而开设的。还有课文中重点语法点的讲解,当牵扯到英语专业术语的使用,或翻译修辞手法的使用,我们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候给与相应的母语解释。此外,翻译又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外语和母语的互译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总是同时要和两种语言打交道。外语和母语相互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这种活动的实质是学生同时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当代外语教学法既然把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反应快,必须用外语进行思维。那么,利用母语作中介的翻译教学手段,就会妨碍学生在外语和思维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减慢学习外语的进程,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指口语交际能力不利。因此,当代外语教学法主张坚持用外语上课,不依靠母语作中介的翻译手段,要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利用母语翻译作一种手段,在外语教学中并非任何情况下都有害,有时还有一定的益处。因此,对这一手段不能采取绝对排斥的态度,但也不能采取完全依靠的态度;要尽量少用,更不能滥用。

在外语教学中,既不能排斥母语又不要依靠母语,那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应处什么位置呢?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它时,就可以让它出现;不需要它时,就不要它出现。既然母语与外语互相翻译不是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目的,而且外语教学又需要坚持用外语上课和组织课堂教学,那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还能起什么作用?起着很大的作用,就看你利用得是否适当。不适当地利用母语,如过多依靠或根本排斥,就会给外语学习带来很大损害。如能适当利用母语,就会大大促进外语学习。所以,适当利用母语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进业,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翻译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圆我教师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