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节俭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思考大学生

张 济

[摘要]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节俭这种传统美德逐渐被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所替代,而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当代社会,它应当重新被放回其应当所在的崇高的伦理位置,强化对大学生的节俭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多方位意义,有助于其自制、独立、博爱、责任感、创造力等多种素质的发育。

[关键词] 大学生 节俭教育 人性内涵视角 思考

一、节俭的精神是从人类的价值追求中迷失

在现代工业文明以前的物质匮乏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文化和宗教都宣扬人生一世应当克己、节俭,只有这样才能在身后进入一个理想的极乐境界,圣经中叙述的那些城市的灭亡往往跟居民们的骄奢淫逸息息相关,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但在现代工业文明到来之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消费更多的物质被认为是好事或必需的,这样才能刺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工业生产的目的反过来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物质的贪欲成了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浪费和奢华成了时髦,节俭成了陈旧的历史。但这种以满足人们物质最大丰富的欲望为动力的人类社会经过近几百年的发展,现在才发现我们的环境被严重摧残了,我们面临的是物质过度繁荣之后的生存危机,这个时候有识之士才出来呼吁“STOP”,我们要打造“节约型”的社会,要缩减对能源的消耗,压抑对物质的追求!于是,世界各国开始注意放慢向自然无限制掠夺的脚步,但这种“节约”的呼吁只是出于功利的考虑,着眼于人类作为物质存在而面临的困境,有几个人去反思“节俭”本身所具备的精神内涵以及它对人的内在人格的塑造或改变呢?那种快意于物质的满足而轻视“节俭”的风气并没有因此停止蔓延,因为人们并没有从内心重新接纳“节俭”这种古老的信念。

二、节俭对人格的塑造

作为教育者,要把“节俭”的精神在塑造个人的人格内在和其物化的人生外在中的意义告诉给受教育方,让他们自觉地接受这种精神力量的约束和激励。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节俭的意义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

1.节俭让人保持独立和自制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崇尚节俭,并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开支或者社会资源,其目的在于节制欲望,约束不必要的消费,摆脱对物质欲望和对物质本身的依赖,避免人性的物化。我们在将自己的力量对象化的同时,对象的力量也会投射到我们的身上,物性也会向人性渗透,如果人变成了物化的人,我们就会用对待商品的逻辑来看待人。人们的社会角色也会逐渐褪色,变得越来越只是与物质相对应的纯粹的消费者。而与物质化相对应的是节俭,节俭使人们保持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而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基本人伦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之一。

2.节俭培育大爱之心。节俭让我们珍惜已经拥有的物质,同时也珍惜他人的劳动,在情感上滋生体谅之心。节俭在物质上的结果是降低了物质上的消耗,减少了经济上的支出,对于一个生活上来源于父母的劳动收入的学生来说,它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而在这种行为的背后,体现了行为者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关爱之情,也意味着其在精神上已经有着充分的自尊、自知,没有“食人之肥”的依赖和麻木;在其生活中,往往比其他人更有同情心,更懂得照顾家人和朋友,也懂得适时接济他人。

3.节俭孕育开拓之勇。节俭本身就是“自己创造”的原动力——没有依赖,只有积聚自己的力量去开拓未来。那些真正创造了物质财富的人,往往不是真正追求最大化占有物质的人,他们的原动力是开拓和创造,而不是实现一己之物欲,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真正富有了,在个人物质生活上却始终保持着简朴,他们的财富并没有过多的用在个人享受上,却花费在事业的开拓扩大上了,而且广行慈善之举。相反,那些沉溺于物质享受中的人,却因为人性被物化了,变得庸俗、懒惰、依赖、人生缺乏目标,根本没有创造的理想和动力,最后连他们所追求的物质享受也被消耗得精光,真正沦为物质的奴隶。

三、节俭教育在大学中如何铺展之探讨

要让节俭之风在大学校园中盛行,必须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把勤俭节约当作一种校园文化来抓,与教学齐头并进,而不是重复走重智力教育轻德育教育的老路,需要认识到:如果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那学生的奋斗精神、学习面貌自然会随之焕然一新。真正让节俭之风在校园中铺展开来,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若干方面来努力:

1.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倡导节俭文化

这是铺垫和前奏,多种手段同时进行。动用学校各级学生组织,在校内展开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这看似老套,其实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节俭之风沉睡已久的校园,是需要作这种唤醒或启蒙的工作,让节俭的观念深入人心。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这样的倡议活动:

(1)校学生会组织开展全校性的以节俭为主题的辩论比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让各个院系学生都参加,这能起到最广泛的宣传作用。

(2)开办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主题的一系列讲座,引导学生形成节约消费、合理消费、艰苦自律、勇于奋斗的观念。消费本身就是一种学问,它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一系列学科,学校应当开办关于消费的讲座,帮助学生提高辨别力、评价力,懂得理性消费,并且追寻创造的快乐。

(3)在对新生的两课教育中,组织老师强化勤俭节约的教育,可以增加相应课时量。

2.建立一系列节俭考评制度

(1)设立学生勤俭监督委员会。由学校、学生会牵头,辅导员配合组织,由各班选举或推荐学生担任监督员,在学生宿舍各楼层设立固定监督岗位,监督员每日在食堂、校园各区域内进行巡视,对浪费行为予以制止,并定期将各个集体组织的节俭情况进行评比,开展勤俭宿舍、勤俭楼、勤俭班集体、勤俭个人等评优评先活动。对于有浪费行为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责罚措施,如通告院系进行训诫,或减扣操行分。

(2)将勤俭节约情况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的一个指标,对于惯于高消费、经常有浪费行为的学生应当降低其评分。

3.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健康的消费文化氛围

学生的生活习性往往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校园内或者学校周边如果处处都是娱乐场所,酒吧、网吧、舞场、饭店,那么就会吸引一些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到场消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也会心向往之,如此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娱乐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消费氛围,必将导致学校培育学生养成节俭风气的良苦用心销毁殆尽。所以学校一方面要禁止在校内建造高消费(相对于学生)的娱乐场所,建设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娱乐场所,另一方面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取缔校园周边的非法娱乐场所,限制娱乐性经营实体在学校周边开办的数量。

四、结语

节俭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美德,它对于高校学生精神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在对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多方位性,同时从教育的长远意义上看,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促进未来社会伦理体系的优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李虎林.当代人格危机与大学生人格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4-16.

[2]高德胜.找回失落的人性——论环境教育的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1-5.

猜你喜欢

思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