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9-06-17王琴高东明王爱梅
王 琴 高东明 王爱梅
[摘要]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教学秩序稳定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素,而院(系)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分析当前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教学管理 队伍建设 措施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院系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院(系)的基层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真正主体,加强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密切相关。
一、加强高校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学校规模小,学风、校风及教育环境相对较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院(系)教学管理多停留在事务性工作阶段,采取简单化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主要由学术人员兼任。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各高校的教育规模都在不同程度的扩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同时,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学软硬件环境也不断更新,从而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这是现代高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院(系)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设置随意性较大
随着扩大招生,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大部分高校根据专业不同分别设置了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编制配备基本沿用教学副院长——教务科长——教学干事的层级管理体制,而对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数量配置上较少考虑不同院系招生数量规模差异,所占学校教学工作比重差异,往往是有几千学生、数百教师的大院系与只有近百学生、十余名教师的小院系的教学管理机构与人员数量配置基本相同。机构设置与人员数量配置与工作量之间没有形成对应关系,随意性较大,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极不平衡,但工资待遇又基本相同,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利于充分调动院(系)管理人员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教学管理岗位职能不能得到有力发挥。
近年来,不少高校根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需要,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比较重视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而忽视对岗位的职责量化考核,使管理岗位的职能不能得到最大发挥。一方面,把高学历、高职称、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充实到院系教学管理领导岗位;另一方面,把新毕业留校的硕士研究生充实到一线管理岗位。这样,院(系)领导干部多为“双肩挑”的干部,兼教学、科研、管理于一身,而他们中的部分人又不能很好处理管理、教学、科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虽然身居重要的管理岗位,却始终把教学科研视为自己的“主业”,是“硬”指标 ,而把管理岗位的工作看作是“副业”,是“软”指标,对教学管理工作真正投入的精力比较少,甚至个别人只是参加校级主管领导召开的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听取下层工作人员的汇报,缺乏对本院系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有力的指导、监督、服务等岗位职能的发挥。同时,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专职管理人员向上发展的岗位空间小,职称评聘困难,因此,一些从事多年教学管理的专职人员没有工作热情,职业倦怠现象严重,而刚留到管理岗位的年青人大部分对普通管理岗位认可度不高,只是把管理岗位做为一个跳板,主要精力放在个人学习上,为考博、出国深造、转入其它系列做准备。诸多原因造成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优秀人才流失,在职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使院系教学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服务职能、研究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深入开展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
3.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论修养偏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新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掌握不多,工作中只能凭良好的愿望、感觉和经验实施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难以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作出理性的思考,研究能力不强。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承担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主要集中于少数人员,特别是教务处处级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较大。
以上问题的产生,各高校有不同原因,但究其根源,大多与各高校的政策导向及人们的认知偏差存在直接关系。高校在主体定位上,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学管理工作则处于为教学服务的辅助地位。因此,高校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评价指标多倾向于教学、科研等量化成果,而教学、科研人员处于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容量也成果,其个人工作能力和工作价值较容易得到体现和认同。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辅助性、服务性、事务性、整体性的特点,管理人员多为“幕后英雄”,其个人工作能力和工作价值难以依据成果性的评聘标准而得到相对的客观评价。从认知层面来说,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在管理上只要求按章办事,缺乏对管理岗位职责考核,促使院(系)管理效率低下。
三、加强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措施
1.根据院(系)的发展规划与规模,合理设置岗位与人员编制
高校应把院(系)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与高校的发展定位结合起来,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列入高校队伍建设的统一规划之中,像重视教师科研队伍建设那样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统一规划、协调推进、不可偏废,并严格根据院系的发展规模进行定岗、定编,在实现少而精的原则下,确保建设一支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队伍,否则容易导致人浮于事,人和事不相匹配的状况。并采取分层次选拔培养的模式,即有计划选拔教学管理干部后备力量,加强培养,使院(系)教学领导既是资深的教授学者、又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教学管理方面的专家担任。同时,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熟悉并掌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多年实践管理经验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进而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学管理队伍。
2.强化岗位目标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以实绩为依据,形成主体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在职务晋升、晋级过程中创造一种公平竞争、择优聘任、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环境,淡化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的身份界限,为教学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工作条件。形成有序畅通的进出渠道,把具有管理知识、能力、经验与激情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人员吸引充实到队伍中来,把不适合岗位工作的人员流动出去,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成就感,形成有利于教学管理稳定及发展的长效机制。
3.在选拔、培养教学管理人员时,应注重专业素质考核与培养
(1)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服务意识。基层教学工作具有繁杂、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如果一个环节脱节,就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局面,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时刻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清醒的头脑,严谨的工作作风,随时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进度,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直接面向一线教师、学生,这就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热情的工作态度,能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单纯的教学管理职能向服务角色转变,每天耐心、热情、真诚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
(2)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教学管理专业知识、一定的专业素养。基层教学管理涵盖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学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以及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等基本教学内容。基层管理人员只有具备基本的教学管理专业知识、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具有专业的知识视角,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并根据时代发展科学制订、调整、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并实现动态管理。
(3)应注重组织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及调查研究能力考核。只有具备较强的协调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整个教学管理及控制过程中,清楚、有说服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意图,做到及时、准确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很好地处理上下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全面、正确、深入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客观事物进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面对突发事件保持冷静、科学全面地处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同时,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注重对教学信息的采集、分类、整理,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为管理队伍的稳定发展提供平台
根据教学管理不同层面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模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学校应该为在职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及新加入队伍的人员随时提供各类、各层次的学习机会,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学习,建立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制度,帮助他们提高管理知识、能力和水平。例如,可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一些有培养前途的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学习、到其他院校考察交流、调研等,为他们的相互学习、交流提供平台。
总之,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拥有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充分保证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改革地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侯献军,李鹏.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措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78.
[2]夏俊.浅谈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与建设[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2):7-9.
[3]蔡莹露,李晓明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管理改革刍议[J].教育管理,2005,(3):43-44.
[4]武艳艳,翟玉建.新时期高校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2-3.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编号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