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009-06-17夏云芝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浪花大海笔者

夏云芝

摘要: 朗读,离开了对课文的理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朗读,要让学生读出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要让听者置身于文中,让别人产生共鸣。

关键词:前提保证源泉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66-0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新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呢?笔者结合自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 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是前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朗读水平,老师的朗读能力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打下深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文学底蕴,平时还要通过听录音、朗读等方式直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最后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更丰富、更有效、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保证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在朗读训练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意识。比如在阅读与欣赏课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学生找到美文以后还可以让大家一起来朗读,老师可当场给予指导。老师要多给予正面的评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以增强朗读的感染力。

3 指导学生的朗读是重点

要让学生把课文读好,使人听起来产生共鸣,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把课文读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逐段指导学生朗读,可以指导的内容包括朗读中的重音、停顿、舒缓快慢、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如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当朗读到四个也许时,学生不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来朗读比较合适,笔者作了范读:也许,(中间稍加停顿)奔腾不息(每个字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祖国的万里海疆。(停,眼睛望着远方)小平回眸应笑慰。(注意表情,若有所思)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在此朗读过程中有时教师需要解释某个地方的注意点,有时只需要范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加强某一段的朗读,学生容易断章取意,所以更要让学生加深对整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全文的朗读基调。还是以《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为例,朗读这篇课文的整体基调是令人悲痛的、怀念的,如“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但令人悲痛并不一定要压底声音,这里的几句话就要注意用气去读,并且要保持中等的音量。在这篇课文中并不是每句话都要用悲伤的语调来读,如“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就要用相对平缓的语气来进行朗读。

4 运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是源泉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但要求孩子专门用一种方式去朗读,再好的美文学生也会厌烦。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喜欢用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同时让很多同学得到锻炼,但也有许多同学不能细细地品味课文的内容,更有少数同学成了南郭先生,笔者觉得这种朗读方式不宜多用,应该在绝大多数学生读得比较好的情况下齐读。我们还可以采用分小组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多种方式。笔者特别喜欢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阅读,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笔者用多媒体显示了大海、鲜花、改革开放的成就等等图片,并在展示图片时配了相应的背景音乐,如出现大海、浪花的图片时,笔者就配了低沉、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朗读“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很多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读出了心中的悲痛之情,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此时远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解读。

朗读,离开了对课文的理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朗读,要让学生读出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要让听者置身于文中,让别人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浪花大海笔者
送你一朵小浪花
老师,别走……
浪花一朵朵
问大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冬日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