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习作教学的情感策略

2009-06-17郭燕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习作读书笔者

郭燕娟

摘要: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学生才有习作的自信心,才能产生习作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下笔成文。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作了探讨。

关键词:自信自由兴趣鼓励阅读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56-01

学生怕写作文,如果写作文要么就束手无策,要么翻箱倒柜找资料。现在,通过新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学生不但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了,而且对习作也逐渐感兴趣了。我们几代语文老师一直追求的语文教学理想,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了。究竟如何令学生喜欢习作,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教材犹如一把钥匙,你能用好它,你就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学生才有习作的自信心,才能产生习作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下笔成文。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觉得要让学生从“厌恶” 作文到“喜欢”作文。

1 自信让学生打开成功之门

自信促进学生迈向成功之门。学生只有树立自信心,才会有写作兴趣。“期望过高,急于求成”,是过去作文教学的误区,结果适得其反。面对不喜欢习作的学生,我们要多一些等待,多一些宽容,即使他们的习作结构不严谨,语句欠通顺,错别字多,也要耐心引导,切忌伤害他们的自尊,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笔者曾教过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作文一塌糊涂。第一篇习作,笔者布置写《暑假记事》的作文,结果令笔者大跌眼镜。全班59人,只有35人完成习作,24人没完成。天啊……。笔者当时非常气愤,也很困惑,是自己讲得不清楚?还是他们怕写?后来,经过调查笔者才找出原因,原来他们不会写。那时候,笔者静心反思,怎么办?那么多学生不会写?于是,笔者就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学困生降低要求,鼓励他们,篇幅不限,无须详细,只要写就行了。经过努力,他们每次习作能交齐作业,他们对写作也逐渐树立了信心。

2 自由让学生无拘无束

学生习作,最怕老师限定习作范围。因此,习作教学笔者奉行“畅所欲言”,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翱翔,让学生无拘无束说自己要说的话,做想做的事。

在指导六年级学生写《我的美餐》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家乡小吃的资料,文字、图片等都可以。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展示,口头介绍家乡小吃。因为是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大多游刃有余,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同时,笔者还组织其他学生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提携、点拨,让他们表达得更完整。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指导六年级学生写《感恩》这篇作文时,因为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只要学生想象合理就行。因此,动笔前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放飞思维,再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修改、规范。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因为他们表达自由,跳出了老师的控制,习作完成得非常精彩,常常有惊喜之作。于是,每次作文,笔者都组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大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欣赏习作,为他们搭建一个自由的平台,让学生尽情诉说,从而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习作铺平了道路。

3 自赏让学生自主进步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习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作文进步快,而有些学生的习作水平进步缓慢。如何令进步缓慢的学生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呢?

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每次习作怕动笔写,总是字数不够,内容空洞。于是,笔者就叫他写小组的事情,就从身边的事写起。比如说,今天同桌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什么评价。今天班上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尽管他们写得不通顺,错别字多,笔者从不批评他们。只要他们一有闪光点,笔者就会对他们的进步作出肯定和表扬,让他“孤芳自赏”,欣赏习作中自己写的好的地方。小小的鼓励,对我们老师来说只是几分钟而已,但对一位学困生来说是充满诱惑的,对他以后的写作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4 自评让学生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笔者特别重视习作评讲,常指点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改习作,再由同学互改,最后老师批改、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笔者不仅点评优秀习作,几乎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在笔者评价范围内。自评、互评后,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表现好的,笔者就在班上推荐他们的习作。让学生分享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使他们摒弃对习作的厌恶感。另外,笔者在班上设立展示台,要求学生把作品在班上进行展览,让全班同学相互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然后再把习作返还给学生,通过展示,让所有学生互相促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每个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领悟到写作的道理和方法,同时提高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5 自读让学生促进写作

老舍先生曾经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与输出”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就是阅读、积累、运用。积累、运用其实就是作文。没有阅读,没有积累,写作就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很高,而目前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读书少,积累少,作文水平低,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因此,学生要有大量阅读,静心阅读,静心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著,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有鉴于此,笔者在班上实行了多项举措,搭建阅读平台。举行“读书沙龙”,建立了图书角。另外,开展各项读书活动,鼓励读书。每周评选“读书明星”,在板报上给予表扬;举办手抄报,介绍自己阅读情况,撰写读书感受,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努力创造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实践证明,开卷有益,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笔者相信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那一天一定会轻盈地向我们走来。

猜你喜欢

习作读书笔者
老师,别走……
我爱读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