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

2009-06-17徐林峰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德语专业化青年教师

摘要: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提高办学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容忽视。青年教师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自我专业化发展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自我专业化发展意识,对加速自身成长和促进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校德语专业现状,试图探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德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途径

当今世界,英语是国际讲坛上通用程度最高的一门国际语言,英语教学也成为国内高校开设最多的外语教学专业。而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在过去很长时间被作为专业学习的国人人并不多,现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德语分委员会2008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已开设德语专业的高等学校达80余所。进入2009年以来,这个数字呈上升趋势。①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比规模的扩大更为重要。而要提高办学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容忽视。优秀的青年德语教师是德语专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专业创新和发展的生力军,但现实中他们还是一个弱势群体,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其自我专业化发展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加强高校青年德语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意识,对加速其自身成长和促进德语专业发展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特性,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融合,优秀的德语教师应是德语学科专家和教育能手的结合。对青年教师来说,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在职业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地;完善自己的专业行为,适应新的教师角色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又涵盖了教学态度的改进、对教学职业和学生的热爱等。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教育组织努力发展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教育战略中的共同措施。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工作组,在引起世界广泛注意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报告中,人们看到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对提高教育职业专门化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如何提高教育的专业化水准的积极建议。德国对教师职业要求同样非常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规格高,从教资格要求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等方面。中国的束定芳、戴曼纯等学者也对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他们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深厚、细致的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广博、厚实的文化知识(本学科之外的深厚文化积淀),较强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良好的人格修养等。②

二、我国高校德语青年教师的综合情况分析

1.自身素质和能力。

德语青年教师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接受能力,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亲和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目前高校德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拥有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有不少在德国留学多年,因而总体上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此外,德语教师们受到了理性、严谨的德国民族性格的熏陶,在教学中也体现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

但是,青年教师在能力和素质方面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例如忽视或缺乏对教学论与教学法的研究,缺乏普遍的、系统的教学法及其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过程就走上讲台;强调“在干中学”,单纯模仿前辈教师的做法;认为专业水平高就意味着教学水平高,或者将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相提并论,认为有了一定的教龄和实践经验之后便可以不变应万变;片面理解“大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己”,忽视教师必要的指导作用;科研意识比较淡薄,科研能力不强;缺少理论的思考,更谈不上在实践中去运用“自己”的理论,也不善于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反思,或者根据理性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这些缺点成为阻碍青年教师发展的桎梏。③

2.外部压力。

近几年来,国内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和民办学院开办德语专业的势头有增无减。2009年参加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校为73所,参加考试学生人数为4245人,与2003年的23所参考学校和677名考生相比,增幅显著。④与突飞猛进的办学规模不相适应的是德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发展相对滞后,师资队伍在人员和知识结构上出现跟进不力的薄弱状态,部分高校的德语教师配置尚不齐整,建设符合要求的学术梯队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外指委德语组2004年对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28所高校德语专业的“专业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从中发现年龄段在20-30岁的德语教师为108名,占总人数的30.2%。⑤老牌德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尚且如此年轻,新办专业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程度就更加明显。2009年7月,笔者参加了在兰州大学举办的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年会,主题是“各校德语专业特色介绍”,通过各德语专业关于师资情况的介绍与交流,大家看到,人员配置齐整,年龄结构合理的德语专业寥寥可数。一些新办专业点只有数名年轻教师,却承担着繁重的德语本科、二外教学和科研任务,甚至还担负着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任。

德语专业的大好招生形势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青年德语教师得到了执教于高校讲台的机会,年纪尚轻,就被委以重任。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处于多重压力之下,根本谈不上个人进修深造乃至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思考。根据《当代中国德语专业教育研究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德语教师的课时量较1992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增加了38.66%。教师授课时数(不包括各类计划外办班),最多可以达到18节/周。⑥青年教师的授课时数目前暂时没有统计数据,不过不难想象,在这样严重超负荷的招生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许多年轻教师已经变成了教学机器,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化发展,对前途也是一片迷茫。另一方面,许多综合性大学,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虽然开设了德语专业,但是从财政支持和管理力度上却与工科专业乃至相邻的英语专业存在距离。此外,我国当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内部发展的要求,但更多时候,尤其是具体的专业性发展程序、内容和目标都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的推动,由教师个人掌控专业化发展的空间非常狭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教育理念、模式层出不穷,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游离不定,使教师在具体的专业行为中无所适从,也使得青年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受到了钳制。

三、促进德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德语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多种,如学历提升、参加进修和培训,以及基于日常教学的自我提高等。在此分述如下:

1.提高学历。

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在自身专业化发展方面首选的是提高自己的学历。比如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的教师选择在国内继续攻读,有的则选择赴国外深造。一般来说,大部分青年德语教师在提高学历方面继续选择德语专业,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选择法律或者经济管理专业等,以期成为复合型教育人才。近年来,一批具有学术实力的学者在相邻学科(如“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和中文学科下的“比较文学与应用语言学”)下招收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博士考生多而招生人数少的情况。

2.参加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班。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歌德学院为德语青年教师的培训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到90年代末,有90%的青年教师都参加过歌德学院在德国或者北京举办的青年教师培训班。1995至1997年的三届培训班只招收30岁以下德语青年教师。1998年,歌德学院更是从各个高校选拔出一批教师,把他们培养成教学法培训人员。经过数年的筹备,外指委从2006年起开办“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班”,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德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德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3.进行反思性教学。

近年来,反思性教学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同样可以作为促进德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设计活动、观察过程、收集数据,根据得出的结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内省或批判性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从而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手段有很多,如:写教学日志、回顾课堂录像、观摩实践、与同事交流等。⑦据笔者了解,一些高校德语系引进了“说课”制度,要求授课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一个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4.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任务日益复杂化、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下,无论是受内在还是外部动机的驱动,德语青年教师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并制定具体计划逐步付诸实施。随着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等强调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逐渐走进德语课堂,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德语教师语言驾驭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德语青年教师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我的语言技巧和交际能力。而基于日常教学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深入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对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保持理性和思辩的态度,促进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提高教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培训、进修或提升学历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德语青年教师应坚持自我进修,提高德语语言水平和学科理论水平,如坚持收听德语广播,坚持阅读德语原版书籍和报刊杂志,坚持德语写作,自觉参与口、笔译实践;大量阅读有关学科理论和教学研究的科研杂志,以便及时了解本学科的科研动态,培养科研能力。

5.融入教学团队,取长补短。

个人的理论视野和创新能力总是有限的,德语青年教师可以自发地组织一些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育监控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间的密切交往、互相学习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的,从而有益于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提升。德语界的一些年会、论坛、研讨会和外指委组织的一些青年教师研讨会也是德语青年教师相互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途径和机会。

当然,在一些德语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较强且结构较合理的院校,青年教师可以直接向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虚心学习,这无疑是他们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可谓捷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的过程。青年教师要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目前德语专业发展势头强劲,不断有高校在申报新的德语专业点,但国内尚缺乏有效促进德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长远机制。德语青年教师肩负重任,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我发展迫在眉睫。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当前我国德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希望能有利于推动德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德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黄克琴,徐林峰.2009年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在同济大学举行[J].德国研究,2009,(2):44.

②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10-112.

③钱敏汝,卫茂平,魏育青,孔德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当代中国德语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5.

④王鲁男.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发展报告2008[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09.

⑤同③P71.

⑥同③P124.

⑦高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29.

参考文献:

[1]黄克琴,徐林峰.2009年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在同济大学举行[J].德国研究,2009,(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王鲁男.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发展报告2008[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钱敏汝,卫茂平,魏育青,孔德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当代中国德语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高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德语专业化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