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乐演奏中的“休止”

2009-06-17郑世连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时值休止符管乐

摘要: “休止”是一种积极且孕育着活力的静默。作为音的留白,“休止”在空间形态上所呈现的声音停顿,为管乐演奏者的气息交换提供了契机;作为乐的空韵,“休止”在时间进程中所体现的节奏运动,又使管乐演奏者的气息交换必然地受到制约;而管乐演奏者的气息交换,既是乐器赖以发声的动力,又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必须。因此,梳理“休止”的类别,明晰其功能和作用,探究其在特定乐器类别中的存在和呈现意义,对管乐演奏与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休止气息管乐器管乐演奏

作为音乐存在的独特表现方式,“休止”是一种积极且孕育着活力的静默。谱面上,以休止符号或演奏符号予以标示;在演奏演唱等音乐再现过程中,以音响的间歇停顿和节奏的持续运动予以体现。作为音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声的“休止”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中不仅有着重要的结构意义,而且以其在音乐发展态势上体现的动静相间,在音乐听觉感知上显现的有无对比,在音乐审美效应上反映的张弛变化等,成为音乐艺术塑造形象、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从音乐审美的普遍意义理解,“休止”所呈现的无声状态——乐音流动中的轻轻一顿、乐思涌动时的戛然而止、乐句陈述中的时断时续、乐声轰鸣前的沉静死寂等,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和浓厚的艺术情趣。因此,“休止不能等同于休息,无声不是简单的静止”已是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共识。在音乐作品的器乐化呈现过程中,蕴涵着丰富情感内容的“休止”更有着精心“演奏”的必要和可能。

管乐器是乐器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按材质有木管、铜管之分,按形状有圆柱、圆锥之别,按结构有音孔键、活塞键之不同,按发音方式有簧振、唇振、气振之差异。但从乐器大类的总体意义上去认识,管乐器即管状乐器,其发音原理都是通过发振器带动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的,其发振器的激发与振动都是靠人体所供之气流。故演奏者的气息交换,既是乐器赖以发声的动力,又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必需。作为音的留白,“休止”在空间形态上所呈现的声音停顿,为管乐演奏者的气息交换提供了契机;而作为乐的空韵,“休止”在时间进程中所体现的节奏运动,又使管乐演奏者的气息交换必然地受到制约;同时,由于无声处所蕴涵的情感内容赋予“休止”的“演奏”需要和可能,以气息为发音动力的管乐器在“演奏”无声之乐时还需对其整体演奏状态做出与之对应的必要调整。因此,梳理“休止”的类别,明晰其功能和作用,探究其在特定乐器类别中的存在和呈现意义,对管乐演奏与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休止”在管乐作品中的表现形态

管乐作品中的休止形态是多姿多彩的。从结构布局看,有句首、句中、句末等功能之分;从节奏律动看,有强拍、弱拍、强拍弱位、弱拍强位等位置之别;从休止时值看,有全休止,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休止等停顿时值之差;从演奏效果看,有规整、突兀、间插、紧缩、延展等音乐感知之异……管乐作品中形态各异的休止,无论是作为节奏设计的表现手段,还是作为情感表现的创作手法,无不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艺术境界。即使是纯粹结构意义上的停顿,也大多体现出动与静、有与无、轻与响等审美效应的变化。一般来说,休止可以出现在旋律节奏中的任何位置,其时值在特定的节奏律动规范下亦有着诸多的变化,因此其形态类别的梳理因功能及效果的交叉而难以明晰,但从音乐作品潜在或抽象的存在方式——“乐谱”这一符号系统去认识,我们还是能以最直观的二分法将其分为显性休止和隐性休止两大类。

(一)显性休止

以记谱符号(休止符)明确标记的休止。对作曲家而言,无声的休止符与有声的音符一样,都是其创作语言的组成部分。休止符在作品中的使用与存在,与作曲家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紧密相联。休止符在谱面上的明确标示,既是作曲家创作心声的反映,又是对演奏者再现音乐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演奏者而言,对这些显性休止符的处理,则体现着对其内涵动力的不同理解。管乐作品中的显性休止同所有音乐作品一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依据在音乐作品中所处的位置,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规律性地出现在句前或句末,赋予作品以形式上的均衡美。

(2)突发性地出现在强音或高潮处,使乐音流动受到瞬时抑制,造成蓄势待发的变化美。

(3)独立性地出现在乐句或乐段中间,作为表情达意的“物质材料”,生发出“无声胜有声”的想象美。

(4)重复性地出现在节拍的相同部位,通过速度、力度的制约,营造出张力变化的动感美。

(5)规整性地出现在特定位置,与有声音符一起形成固定节奏音型或主导动机,体现出音乐发展的律动美。

(二)隐性休止

谱面上没有明确的休止符标记,但通过奏法、句法或节拍重音的变化却能彰显出不同停顿效果的休止。管乐作品中的隐性休止亦有多种类型。

1.奏法形成的隐性休止

(1)断奏(Staccato)。意大利语Staccato的字面意义为“分开的”,以此作为奏法术语,特指与连音(Legato)相反、音与音之间互相断开的演奏方法。用“断奏”演奏的音,其实际演奏时值短于音符时值。根据断开程度的不同,断音可分为三种:①一般的断音(Staccato);②短断音(Staccatiissimo);③次断音(Mezzo staccato )。分别在音符上方加点(.)、小三角(▼)和连线加点表示。[1]各种断音的实际演奏时值大致为:音符上加点的一般断音约为该音符时值的一半,音符上加小三角的短断音约为该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一,音符上方连线加点的次断音约为该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由此可以看出,断奏法规定的各种音符已隐含了不同程度的休止,且由于各种乐器的发音机能不同,演奏者处理各音断开时值及力度的细微差异所产生的效果又是极其丰富多样的。

(2)保持(tenuto,缩写为ten.)。也有在符头上方或下方加短横线标记,用以表示要奏足该音符或和弦的时值。经常出现在一个有断音的乐句或片段中用以提醒演奏者注意。在演奏若干连续的保持音时,其效果与连奏十分相似,即音与音之间要连贯圆滑;而在某些特定场合,则指要演奏得滞重有力,各音之间稍有间歇,[2]其实际演奏效果亦有短促休止的存在。

2.句法形成的隐性休止

句法即句读划分(Phrasing),是将音乐作品(主要是曲调)划分为音型、乐汇、乐节、乐句、乐段等的方法。音乐表演过程中,句读划分不仅意味着正确处理音与音之间的连贯与断开,乐汇、乐节等的激起与收束,同时还是表演者正确处理弓法、指法、用气等的重要根据。标示分句的早期(16-17世纪)符号记在短句尾音上方,后改用逗号标记,继而渐趋省略。连奏和断奏等符号始见于1627年意大利作曲家兼小提琴家法利那的小提琴曲《奇妙的随想曲》,后经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渐趋完善和详尽。巴赫主张分句法应由表演者自行处理,故较少标记。[3]管乐作品中常见的分句标示主要有逗号(,)、分号(或”)、换气号(∨)、句法连线(⌒)等,在没有明确的句首或句末休止符的情况下,句法连线的尽头,以及气口与句读之处即是分句的断奏点,演奏时要用短休止予以断开。

3.节奏切分形成的隐性休止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节奏”的本意即指音乐的进行和休止。《乐记·疏》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作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广义的“节奏”则指音乐中诸如拍、拍子、小节和乐句等在时间方面的有规律的运动。重音在节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出现的位置和强调的程度造成不同的节奏感觉。将一个或几个重音放在小节中通常没有重音的地方,使小节内强弱倒置,就形成了节奏的切分。切分所造成的强弱倒置的方式有多种,如:把弱拍持续至后面的强拍;把强拍弱部持续至后拍强部;强拍休止,或强拍弱部休止;弱拍加重音等。管乐演奏中,为强调重音和非常规节奏的切分效果,往往在节奏重音前用短休止体现断奏。

由于乐句的长短没有绝对严格的限定,只要在旋律结构与和声基础两方面都自成起讫都可称作乐句。因此,至少包含一个强拍的“动机”或一个和弦的分解,演奏时都可将其按乐句来处理。管乐作品中连续呈现的分解和弦,在重复进行的强弱变换处或不同和弦的转换处,同样隐含着这种短暂的休止。

二、“休止”对管乐演奏的特殊意义

管乐器独特的发音机制使其对无声的“休止”有着远较于其他乐器更多的钟情和依赖,“休止”所营造的时空变化及情感张力在管乐演奏中亦凸显出远较于其他乐器更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表现为多个方面,诸如:主题陈述的起始;和声期待的潜流;节奏运动的持续;风格转换的基础;克服技术困难的准备;动静、虚实变化的载体等。但毫无疑问,靠气息作为发音动力源的管乐演奏,无论是显性的休止还是隐性的休止,声音停顿的瞬间,演奏者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气息的交换,这也是“休止”对管乐演奏显现的最直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价值。一如上述,在管乐演奏中,气息既是乐器赖以发声的动力,又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必需,演奏者只有充分利用好不同形态的休止所提供的不同时空,进行有效的气息交换,才能使音乐的呈现得以持续和完美。但演奏或教学实践中却常常可见,能否利用和怎样利用这一音乐运动中的“声渐歇”进行气息交换,不同的演奏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当人体氧气补给的生理需求与音乐的继续进行产生矛盾的时候,演奏者往往会对“休止”处的气息交换进行一些误操作,诸如“有休止处皆可换气”、“有需要时随处换气”、“有可能时皆是吸气”等,这对乐句呈现的完整、音乐形象的整体均衡与统一,以及气息运用的通畅自如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管乐演奏中,依据“休止”所处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无声处提供给演奏者的气息交换时空,大致有如下几种:

1.句首或句末的休止符处

一般来说,休止符,尤其是时值较长的休止符,大都是自然换气的地方。句首或句末的休止符,既是句读划分的明显标志,又是气息交换的最佳时机。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休止符明示的句读指示进行气息交换,吸气的速度和强度要与音乐进行的速度和力度相一致。

2.句中或句末相对较长的音符处

在没有明确的休止符标示或乐句较长时,最适当的换气时间应定在相对长音进行停顿时。这种气息交换要快而准确,要在乐汇或乐句结束时的相对长音上,留很短时间进行快速换气。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占用下个乐句第一个音符的时值。

3.动机重复或旋律反复处

对于既没有空拍休止又没有相对长音的较长乐句,相同音型或旋律的重复处亦是演奏者气息交换的较好时机。

4.和弦、音型、音区变换之处

对于较长的乐句而言,和弦(分解和弦)的变换、音型的更迭、音程的大跳等,多采用断奏的形式以示区别。这些地方的短暂休止,不仅是气息交换的时机,而且是音乐发展势能的积聚。

5.力度变化之处

这主要指乐句或乐汇整体力度对比变化所形成的隐性休止处,以及节奏切分形成的重音之前,这些地方要求的力度变化,往往需通过断奏形成的短暂休止积蓄或孕育能量,以求得相应的演奏效果。

管乐演奏中,当我们充分利用“休止”所营造的或短或长的时空进行有效气息交换时,还应注意“休止”除了反映在形式上的结构意义外,还有着在内容上更为重要的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感的功能。为保证乐句及情感内容表现的完整,管乐演奏中的气息交换还需充分注意到:

(1)不是所有的休止处都能进行气息交换

这是由音乐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以有组织的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审美情感的艺术。它的独特的情感内容,抽象的数理形式,诉诸听觉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其长于描情,拙于论理,难以状物的动态艺术特征。音乐的美当是一种动态的美。但是,正如同凝固的建筑仍透露出节奏、韵律等时间特征—样,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绝对运动的乐音里,同样需要并蕴含着相对的静态美。[4]“休止”所体现的,便是这种特殊运动的静态美。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完整的乐句里,这种有与无、动与静的对比变化是在音乐的进程中实现的,是在节拍节奏等时间规定性的制约下完成的,动、静美感的变化须循着一定的审美趋向并保持美感体验的完整。一般而言,①慢速渐弱终止的不完全小节里的“休止”不能马上换气。此时,作用于听觉的乐音虽然消失了,但聆听者的审美心理活动却仍在继续,那种连呼吸似乎都凝住了的静止,仍在紧紧地控制着演奏者和听众,只有待这部分用心境领悟的静态音乐“演奏”完、“聆听”完,乐曲方算得上完满终止;②快速渐强且规律性地出现在弱拍或弱位上的短时值休止符不能换气并须一气呵成。这种节奏形态大多为前长后短型,长音在前分量较重,有稳定感,短音在后力量分散很不稳定,有向后进行的要求。处于此处的短时值休止,为后一个长音的出现不断地积聚着动力,使音乐的进行充满了弹性和动力性;③为保证乐句的完整及和声功能的完满,导音后和乐句结束音前亦不能换气。

(2)不是所有的气息交换都是吸气

对用气量较小但气息压力却更为集中和加强的管乐器,如双簧管、高音萨克斯管等,“休止”所提供的短暂换气时间,很多时候不是急于吸气,而是要把没有用完、但已明显缺氧的剩余气息吐出去,把多余的压力释放掉,为下一次的能量积蓄做好生理上的准备。

综上所述,“休止”是音响的暂时停顿,又是节奏的实际存在。无声的“休止”为管乐演奏的气息交换提供了契机,但在运动的节奏规范下,演奏者的气息交换必须遵循合理的换气规则,只有在乐句结构完整和情感表现统一的前提下,掌握和运用好这一揭示所演奏作品内容的重要手段,“休止”对管乐演奏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更为集中和准确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207.

[2]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218.

[3]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72.

[4]郑世连.音乐的静态美[J].沈阳:音乐生活,1991.(10).

猜你喜欢

时值休止符管乐
2022第二十届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举行
国内外冠军选手桑巴舞竞技组合动作时值搭配发展动态的研究
论亨利·考威尔的新时值划分
栽橘(新韵)
管乐合奏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关于“音值组合法”中的“休止符组合法”与“切分音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