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菜名中的文化与翻译方法

2009-06-17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菜名菜式主料

李 莹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尤其重要。作为贯穿于悠久饮食文化的一条线索,中国菜名生动地反映了林林总总的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而且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吉祥语等也大量出现在菜名中。在现今这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将中式菜名翻译成准确、优美、同时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文,对于促进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和中国菜名中体现的文化历史,谈谈中式菜名的翻译。

关键词: 饮食文化中国菜名翻译方法

1.引言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悠久。“民以食为天”,一言道破其重要意义。无论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是进一步的生活需求:吃喝玩乐,都离不开“食”与“吃”。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通(刘湘粤,2008)。在现今这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将中国菜名翻译成准确、优美、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文,对于促进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中国菜名英语翻译现状可谓杂乱无章。例如北京一家餐馆把“宫保鸡丁”翻译为“Government Abuse Chicken”(政府虐待鸡),不用多想,闹出很大笑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与世界接轨,吸纳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迎来了大批的海外观光客,“政府虐待鸡”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菜肴流派纷呈,原料丰富。中国菜名字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也折射出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因此,如何正确翻译菜名,达到吸引顾客、推销产品的目的,又能正确传达其中体现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和中国菜名中体现的文化历史,谈谈中式菜名的翻译。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由于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不可复制的民族、地域、时代特征,因此,持不同文化的民众间的沟的通自然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张勇,2003)。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因此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烹饪方式和菜式命名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2.1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人对待饮食往往从感性出发,追求视觉上的形式(搭配)美、色彩美,味觉上的可口回味之美,是一种充满情感和幻想的浪漫的饮食观念,以色美味香为美食标准。而西方国家则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的时候,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食物,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因为这样营养价值更高。所以,西方人追求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2.2烹饪方式的差异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2.3菜式命名的差异

在中国,中餐菜肴品种繁多,菜名也极其丰富,其命名方式十分讲究,特点鲜明。而在西餐菜单里,只简单列出菜名,再标出所用主、辅料及烹调方法和食用时附带的佐料,给人以朴素和实用的感觉。

3.中国菜名中的文化因素及特征

菜名是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功能和推销价值。菜名就其功能而言,主要表现为信息功能、美学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导致了不同的菜式命名方法,体现了各自不同的需求。中国菜的色、香、味俱佳,是世界公认的;除此之外,中国菜的“名”,在大饱口福之时,也令人回味无穷。不但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也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不但有政治、历史、地理的背景,有神话、民俗、传说的情趣。中国菜的取名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商品的卷标,而是在实体中糅合文化、艺术等的结晶品,甚至在它的背后,还可以抽提出千丝万缕、可歌可泣、今愁古恨的情愫和诗篇。厨师给菜肴命名时,也有点像作家撰文著书时命题一样,深思熟虑,让人一看菜名便可窥出菜肴的特色或全貌。中国菜式的命名通常有以下几类特征。

3.1以写实命名

中国菜中以写实手法命名的占大多数,菜名常由原料名称,制作刀法与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等构成,反映菜肴内容和特色,如“辣子鸡丁”、“醋溜里脊”、“葱烤排骨”等都属于此类。

3.2以写意命名

中国人的浪漫和诗意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即使是平常如一日三餐也可管中窥豹。写意笔调命名的菜式多采用典故、比喻、夸张、象征等各种方式,使得中餐的菜名既美妙动听,又形象逼真,追求“形美、音美、意美”,讲求吉利、喜庆,既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又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如“月映珊瑚”、“全家福”、“佛跳墙”、“步步登高”、“发财到手”等。

3.3以人名(地名)、轶闻掌故命名

以人名(地名)命名的菜式,如“东坡肉”、“宋嫂鱼羹”、“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宋嫂鱼羹”是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杭州佳肴。它和云南名点“过桥米线”一样,都是讴歌寻常百姓真挚情意的产物,传诵至今仍然感人肺腑。)

蕴含轶闻掌故的菜名有:“太史五蛇羹”、“孔雀东南飞”、“霸王披金甲”、“莼羹鲈烩”(用太湖流域出产的莼菜和江浙一带名贵的鲈鱼制作的鲜羹。据《晋书》载,晋张翰在洛阳做官,每当秋风起,就思念家乡这道名菜,后即辞官归隐。时人将此菜式称为“思乡菜”。在筵席上,只要客人一点“莼羹鲈鱼”,主人即知其归心似箭,不再留客),等等。

4.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

“菜肴名称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菜是用什么原料,用什么烹调方法做出来的”(赖余:33)。然而这样做总觉得美中不足,少了点情趣。中国菜充满诗情画意的命名,让西方人很难理解和欣赏。因为罕有生花妙笔能将这些东方情趣和意境,译成异邦的文字,传达到一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外籍人士脑中,引起共鸣。因此针对以上中式菜名的特点,我们在翻译时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4.1以写实方式命名的菜名翻译

长久以来,“忠实原文是翻译的最高宗旨”(谭载喜:95)。在翻译以写实方式命名的菜式时,我们通常用直译法,以菜肴内容和特色为主,译出菜名的原料名称、制作刀法与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等,以达到传递原料、配料、烹调方法、造型等信息的预期目的,让游客通过英文菜单了解菜肴的组成材料、烹制方式、口感味道等目的地品尝菜肴。

4.1.1以主料开头的菜名

介绍菜肴的主料和辅料:主料(形状)+(with)辅料,例如:“鸡丝凉面(Cold Noodles with Chicken Shreds)”(杨天庆:166)、“西红柿炒蛋(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

介绍菜肴的主料和味汁:主料(形状)+(with,in)味汁,例如:“糖醋鱼(Fish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鱼香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Garlic Sauce)”。

4.1.2以烹制方法开头的菜名

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例如:“炒鳝片(Stir-fried Eel Slices)”、“煨牛肉(Simmered Beef)”。

还可以用烹法+主料(形状)+(with)辅料的翻译方式来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辅料,例如:“仔姜烧鸡条(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r)”。

可以看到,通过直译的方式,能尽量把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译出来,客人能够一目了然。

4.2以写意方式命名的菜名翻译

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写意”型命名的菜式。有时人们根据菜的主料和配料色或形的特点,或烹调后总体造型给菜肴取个吉祥如意的典雅名称,对于这类艺术命名法或虚实命名法的菜名一般采用意译,舍形或舍音求意,将其原料和烹法照实译出。使译文实现向外国游客传递食物的相关信息的预期功能。

例如,“发财好市”,即发菜煮嚎豉,人们喜欢在新春佳节品尝这道菜,以祈求“发财”、“好生意”。因为“发菜”和“嚎豉”跟“发财”、“好市”谐音,因此这道菜可以译为: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岳峰:33)

但如果全部舍形或舍音求意似乎过分朴实无华,且没有美感和情趣,在上文中谈到,中国菜式的命名讲究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回味,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果菜名是运用借喻手法,只出现喻体而没有本体,则视喻体在英语文化中引起的联想而定:若能跟中文一样引发读者美好的联想而促进食欲,则可以采用灵活的直译,既保留原意,又兼顾意境。如,“月映珊瑚”其实就是鸽子蛋和海蛰头,鸽子蛋晶莹白皙,如皓月当空,海蛰头盘枝错节,如水中珊瑚;不如译成“Moon Shining over the Coral”。为了避免误解,可在菜名后面括号里注名原材料(冯庆华:96)。

4.3以人名(地名)、轶闻掌故命名的菜名翻译

在翻译此类菜名时,最常见是用人名(地名)+原料的方法,如“东坡肉(Dongpo Braised Pork)”,“宋嫂鱼羹(Songsao Fish Potage)”,“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宫保鸡丁(Gongbao Chicken Cubes)”等。但这种译法有时也会使不熟悉中国菜的外国食客感到困惑。如东坡肉中的“Dongpo”是谁?宫保鸡丁中的“Gongbao”是人名还是地名?因为这两道菜分别为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和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后封“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所创,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人要理解这些菜名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翻译时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道菜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翻译。因此,“东坡肉”可以译成“Long Shimmered Pork with Soy-sauce”,“宫保鸡丁”可以译成“Quick-fried Chicken Dices with Peanuts”。

再比如鲁菜中的“一品锅”,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对孔府家菜中用鸡、猪蹄、鸭、海参、鱼肚等珍贵原料烹制而成的汤十分赞赏,亲赐“满汉全席”银餐具中最大一件,称之为“当朝一品锅”。因此翻译时也宜用意译,译成“First Rank Pot”。

4.4避免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中餐菜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时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讳的,则可省略不译。如“乌龙戏珠”,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祥瑞之物,故“龙戏珠”是传统的喜庆之象,但是dragon在英语文化中却是凶残之兽,所以不宜翻译成“Black Dragon Playing with a Bead”,而应该译成“Stewed Sea-cucumber with Quail Egg”。再如“红烧狮子头”,如果译成“Braised Lion-heads with Soy-sauce”,很多外国朋友恐怕会不敢下箸,不如译为“Braised Meat Ball with Soy-sauce”。

5.结语

总之,中餐菜名的英译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无论是直译、意译、转译、改译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要真正翻译得精准,我们不能只是照搬译法中的某一个,而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译法,以达到吸引顾客,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湘粤.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初探.商情,2008,(23).

[2]张勇.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3]赖余.浅谈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1986,(1).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5]杨天庆.四川英语导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6]岳峰.略论同化翻译.集美大学学报,2000,(3).

[7]冯庆华.翻译36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菜名菜式主料
软炸和酥炸的小窍门
卫嘴子说津菜:煎烹大虾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花样乳蛋蛋饼
看清楚菜名:认真审题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
烹调“炒”法知多少
16道中国菜名翻译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