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翻译中的常见翻译症及策略研究
2009-06-17杨冰青赵小晶
杨冰青 赵小晶
摘要: 翻译是大学英语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本文作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即“翻译症”,并针对这些翻译症,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了提高大学生翻译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翻译翻译症策略
一、引言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冯庆华,2002)。翻译是较高层次的艺术,是对已掌握的语言技能的全方位检验,并使这些技能在综合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翻译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将分析大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常见翻译症,并探求提高大学生翻译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常见的翻译症
通常,我们对译文的要求是文从句顺,流畅易懂。“实际上我们见到的译文,常常存在着许多不合乎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这是翻译的一种常见通病,不妨称之为‘翻译症。尤金·奈达专门创造了一个词,叫做translationese”(范仲英,1994)。翻译症的表现多种多样,笔者将着重分析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翻译症。
1.中式英语
“译文不自然、不流畅,但能看懂,读起来感觉别扭,也比较费劲。这主要是不符合译语语言习惯,是一种轻型翻译症”(范仲英,1994)。中式英语是轻型翻译症的主要表现,主要指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影响输出不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括号内为正确的句子)。例如:
(1)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
Now,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Now,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人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People usually consider that time is money.
(Time is considered as money.)
(3)这个城市美得让人无法形容。
The beauty of this city is cant described using my words.
(The beauty of this city is beyond my words.)
2.搭配不当
“源语可以搭配的词,译语不一定能搭配。译语中若出现了译语词不搭配的现象,就会产生翻译症”(范仲英,1994)。在翻译过程中,学生不仅在词汇方面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在固定结构搭配上也出现这种现象。从中介语角度看,学生基本可以把原文意思表达清楚。但是,由于词汇单一、对词的意思和固定搭配把握不准确,学生翻译出来的句子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1)我想让他去买票。
I let him buy the ticket.
(I ask him to buy the ticket.)
(2)她对我们的建议充耳不闻。
She ignored/pay no attention to our suggestions.
(She turned a deaf ear to our suggestions.)
(3)体育场上,观众人山人海。
The sports ground was people hill people sea.
(The stadium was packed to overflowing.)
3.只考虑表层意义
有些句子源语与译语的表达方式相差甚远,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不足,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义,照字面翻译,结果令人费解或不知所云。
(1)Our son must go to school.He must break out of the spot that holds us in.我们的儿子必须得进去学校。他必须得打破这个把我们困在里面的罐子。
改译:我们的儿子一定得上学,一定要出人头地。
(2)Many students considered him as a yellow dog.大家都视他为一只小黄狗。
改译:大家都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3)The story cant have left us a deeper impression.这个故事不会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改译:这个故事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产生翻译症的原因
从上文对学生翻译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翻译症的主要特征为译文不自然、生硬、难懂甚至不知所云。翻译时理解和表达是两个最主要的过程(范仲英,1994)。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翻译过程图示(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表达,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解而没有适当的表达,就难以达到正确的翻译效果。因此,出现上述翻译症的原因主要是源语和译语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1.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
“产生翻译症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范仲英,1994)。从语源上看,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从语法层面审视,英语属于综合性、分析性语言,汉语为典型的分析性语言。形态文化、词序和虚词等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运用,是英汉表达方式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翻译时要作调整,将源语的表达方式转换为符合译语习惯或规则的表达方式。
2.学生语言知识储备不足
由于语言功底不扎实和语言知识不足、词汇量有限、词汇较单一,学生没有正确掌握源语和译语中的词汇含义及固定搭配。在翻译过程中,学生追求词词之间的对应,或是从表层到表层的对应,这样就容易出现形式对等而意义不同的译文。
3.学生缺乏文化修养和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是文化领域中最重要的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而语言又反映文化。语言隐含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系统、思维方式等”(金惠康,2003)。在翻译过程中,学生过于注重字面意思,忽略了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对原文没有深入考虑,没有透过表层结构去理解、领会深层含义,这是产生翻译症的重要原因。
四、克服翻译症的策略
结合教学实践,针对产生常见翻译症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注重对源语和译语表达方式的掌握
语言隐含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金惠康,2003)。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折射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翻译过程受到影响。中国人的思维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具象性和圆周式,而西方人的思维主要表现为分析性、抽象性和直线式。例如,英汉在时间、地点上的排序就有很大不同。汉语中是由大到小排列,而英语中却是由小到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中国人常常是先说事实、理由,再说结论;而西方人是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结论,再去论证。在平常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句式、篇章等的比较体会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2.注重掌握源语和译语中词汇及惯用法的表达差异
“英语基础首要的是掌握足够的英语词汇量。在翻译时,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会打断正常的思路,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郑和平,2006)。正确的理解是翻译正确的前提,一知半解会导致错误的译文。如把“心花怒放”翻译成了“heart flower angry open”(应为burst with joy),让人看了不知所云。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学生需要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或者原著简本,多看一些英文电影、录像去直观感受和揣摩汉语词汇在英语中的正确表达。只有正确掌握汉语原文在英语中的正确表达方式,才能避免词词对应翻译症的出现。
3.注重中西方文化意识的培养
根据滑明达对文化意识的阐述,文化意识是主要通过文化学习完成的对文化现象的自身感受。就拿“west wing”来说,学生能够看懂字面意思,但当新闻主持人说到“the west wing said...”,学生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West wing”是白宫的西翼,是总统办公的地方,代表总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挖掘词义的文化差异,减少词汇层面的负迁移。观看电影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英语电影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统一体,折射出现代西方世界的各个方面。通过电影,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其中的语言,而且可以通过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出国、旅游、阅读原著等途径来培养文化意识,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实践运用,避免翻译症的出现。
五、结语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要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除了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之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储备作支撑。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注重翻译方法的掌握,而且要扩大知识面,培养中西文化意识,准确把握、理解和应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翻译中出现的翻译症,提高自身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04-114.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
[3]滑明达.文化超越与文化认知·美国社会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6-24.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257-267.
[5]郑和平.英译汉实用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