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媒体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2009-06-17郑定明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6期

郑定明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超媒体注释对中国学习者在阅读中习得英语词汇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就语言因素而言,中文注释模式与英文注释模式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有显著性差别,中文注释模式优于英语注释模式;就图片因素而言,有图模式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并无明显的优势;而语言因素和图片的交互作用对词汇的习得有明显优势,中文+图片注释模式对于词汇附带习得最为有效。

【关键词】超媒体注释;二语词汇;词汇附带习得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6—0050—04

一 研究背景及相关研究

超媒体(Hyper Media)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相关文件信息,是信息浏览环境下的多媒体和多媒体超文本的结合。超媒体除了使用文本外,还通过运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或影视片断等多种媒体来表达信息,并建立媒体之间的链接关系。双编码理论认为,人类的记忆系统包含了两种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信息处理代码系统:一套是语言系统,另一套是非语言系统。语言系统处理语言代码,储存语言信息;非语言系统则处理非语言因素,主要是意象、情感反应及可视性图像。文章中,运用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同时处理的词汇,相对于只运用纯语言系统处理的词汇而言,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更好[1]。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也认为,言语信息和图画信息在不同的认知系统中进行加工,如果学习者能够更多地把要学习的词语与相对应的非语言信息(如图片、物体、事件等)联系起来,语言和非语言体系的联系将更有意义,也更为丰富[2]。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词语时使用两个体系进行编码,其记忆效果比使用其中一个体系进行编码更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多媒体词汇注释在教学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词汇注释对外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作用有多大,什么样的词汇注释更有利于学生的词汇能力发展,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课题。Chun & Plass[3]考察了多媒体注释对德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他们研究了160名学习德语的美国大学生阅读长度为762个单词的阅读材料,所进行的词汇注释分为母语注释、母语注释加上图片,以及母语注释配上录像短片三种模式,其结果显示:母语注释加上图片和母语注释配上录像短片对词汇附带学习有很大影响,受试的理解性词汇测试正确率达到77%,产出性词汇测试正确率达25%。Yoshii&Flaitz;[4]选择了151名英语学习者进行词汇附带习得实验。受试阅读一篇带有14个单词注释的英语短文。实验发现第二语言注释加上图片对词汇学习的作用明显大于单一文本模式注释。而Yeh & Wang[5]研究了82名学习英语的台湾大学生,其实验结果表明母语翻译加英语解释加上图片要比单一的母语注释或英语解释,对词汇习得的效果更好。Al-seghayer[6]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二语注释加上图片以及二语注释配上录像短片两种模式,学生学到的词汇要比采用二语注释加单词朗读模式更多。Akbulut[7]让69名土耳其大学生阅读一篇带有14个单词注释的英语短文,得出的结论是:外语注释加上图片和外语注释配上录像短片两种模式的效果要比单纯的外语注释模式好。在我国,李红和李于南[8]研究两种多媒体词汇注释模式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新词词义和记忆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图片模式比无图片模式更有利于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新词词义的学习和长时记忆。

上述研究都较为一致地表明,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单一的语言(母语或第二语言)和非语言系统的注释模式以及语言(母语或第二语言)和非语言系统相结合的注释模式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语言注释模式的研究中,一语注释(L1)和二语注释(L2)哪种模式更有利于词汇附带习得的问题上,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大差异。Miyasako[9]考察了187名日本大学生的词汇习得情况,受试阅读一篇504个单词的文章,其中列有20个目标词。结果发现:在即时测试中,L2注释组的词汇成绩要比L1注释组高。Yoshii[10]调查了195个名日本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附带学习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L1注释与L2注释没有显著性区别,但是在词汇理解性测试中,L1+图片的注释模式要比单纯的语言注释分数高。在我国,吕红梅等[11]的实验发现:单词的英语注释与汉语注释对学习者阅读中的词汇学习有不同的影响,汉语注释在词汇学习的初级阶段作用更为明显。

二 研究方法

鉴于目前我国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的现状,本研究旨在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超媒体词汇注释对附带性词汇习得的影响,具体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图片模式和无图片模式,哪种多媒体注解对英语词汇附带学习更有效?

2)中文注释模式和英语注释模式,哪种模式对英语词汇附带学习更有效?

3)中(英)文注释和图片的交互作用对词汇附带学习是否产生明显影响?

1 受试

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为某高校117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班级,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选择受试的依据是他们的期末英语考试成绩,成绩分数在70-80分之间,属中等水平。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组学生英语成绩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F=1.45,p=0.36>0.05),表明四组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同一水平上。

2 阅读材料

为了保证实验所用材料的难易程度与受试者的英语水平相当,本实验选择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快速阅读(全新版)》第二册中的一篇文章为阅读材料,文章为记叙文,故事性比较强,没有影响受试理解语篇的专业知识,文章长728个单词。

3 目标词

选择目标词的原则是确保受试者在实验前不认识这些单词。为此,采取了以下步骤:1)让10名不参加实验的学生阅读所选文章,并让他们标出不认识的单词;2)让3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阅读所选文章,并标出学生可能都不认识的词;3)选择低频词。老师和学生都标识的词才能作为目标词。同时对单词字母长度以及是否涉及具体或抽象概念等加以控制,所选择的词在5-9个字母之间。在目标词的词性方面,实验选择了2个形容词、5个动词和5个名词,列出12个生词作为目标词。对于其余部分难词,我们用近似意义的简单词进行替换,使文章不至于有太多生词,妨碍受试对文章的理解。

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通过运用Dreamweaver2.0制作成4种不同的超媒体形式:1)中文注释;2)中文+图片注释;3)英文注释;4)英文+图片注释。所有加注释的词都改为蓝色标记词。当受试点击标记词时,屏幕的右上角上会出现文本框。

4 测试试卷

1)阅读测试包括5个多项选择,主要是文章大意理解题。2)词汇测试为理解型测试,由20道多项选择题组成,其中12道题涉及阅读材料中的12个目标词,所测试的词义与材料中所注释的意义一致。每一题设计4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是,在统计成绩时只统计12个目标词的得分,答对计1分,答错计0分,共12分。

5 实验步骤

1)所有的测试都在计算机室进行。实验前,我们给4个组受试简要地介绍了他们的学习任务,即阅读短文并点击短文中的目标词的注释以帮助阅读。参加实验的4个组阅读配有4种不同注释方式的同一篇文章,要求阅读文章后完成阅读理解题,时间为35分钟。

2)即时词汇测试:35分钟后受试完成阅读理解测试,收回试卷后,立即对4个组同时进行针对12个目标词的词汇测试,检查他们附带习得词汇的情况,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做完,交回答卷。

3)延时词汇测试在两周后进行,内容与即时测试完全一样,但对题目顺序进行了调整,以消除特定顺序可能产生的记忆痕迹,并尽量排除上一次测试可能产生的影响。15分钟后收回答卷。

4)运用SPSS11.0对所得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变量为超媒体注释模式:1)中文注释;2)中文注释+图片;3)英文注释;4)英文注释+ 图片;因变量为受试在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词汇测试的得分。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词汇注释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见表1),四种注释模式,即中文注释、英文注释、中文+图片注释,以及英文+图片注释,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附带词汇习得。在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词汇测试中,中文注释模式的平均分分别为5.35和3.35;中文注释+图片模式的平均分分别为6. 37和4.33;英文注释模式的平均分分别为3.94 和2.83;英语注释+图片为分别4.17和2.9。这一结果说明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点击目标词不同模式的注释都能够使学习者不同程度地习得词汇,且两周后所习得词汇仍然有一定的保持量。从而论证了在阅读过程中增加词汇注解对于英语词汇的附带习得有积极的影响。

2 语言模式对英语词汇附带学习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在语言变量的比较中,受试的中文注释的平均分在即时词汇测试中是5.97;而英文注释的平均分是3.89。成对样本t 检验的分析表明两个平均分有显著差异(t = 8.54;p < . 05)。而在在延时词汇测试中,受试的中文注释的平均分是3.75;英文注释的平均分是2.50,成对样本t 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平均分也有显著差异(t = 5.68;p < . 05)。中文注释模式比英文注释模式更有利于新词词义的学习和保持。

3 图片模式对英语词汇附带学习作用

在图片变量的比较中(见表3),受试的有图片模式注释的平均分在即时词汇测试中是5.18;而无图片模式注释平均分是4.31。通过成对样本t 检验的分析,两个平均分没有显著差异(t = 2.66;p =.059>.05)。而在延时词汇测试中,受试的有图片模式注释的平均分是3.20;无图片模式注释的平均分是3.13,成对样本t 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了两个平均分没有显著差异(t = 2.30;p =.230>.005)。作为独立的一个因素,有图片模式和无图片模式对新词词义的学习与记忆效果的影响并无多大的区别。

4 中(英)文注释和图片的交互作用对英语词汇附带学习的影响

对受试的重复测试方差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因素和图片因素对促进词汇习得的作用。在促进词汇习得的作用方面,中文注释优于英语注释(F = 122.49,p < . 05)。有图片和无图片注释并没有显示出明显效果(F =3.70, p =.230>.05)。但是,语言因素和图片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于受试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习得却有明显的效果(F =22.02,p < . 05)。事后检验结果表明(见表5),在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词汇测试中,中文+图片注释与其他三组分值有显著性意义的差别,且均为正值,说明中文注释+图片模式比中文注释、英语注释和英语注释+图片更有利于新词词义的学习和保持。然而,英语注释+图片却没有明显优于中文注释模式和英语注释模式。相反,中文注释模式在即时词汇测试中优于英语注释和英语注释+图片模式。而在延时词汇测试中,中文注释模式与英语注释和英语注释+图片模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英语+图片模式和英文注释模式,在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词汇测试中都没有显著性意义的差别。

5 讨论

我们的实验发现,中文注释、英文注释、中文+图片注释,以及英文+图片注释四种注释模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

了学习者二语词汇附带习得。这些发现与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语言因素和图片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于受试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电子文本越来越广泛运用于二语教学的今天,在阅读材料中增加词汇的超媒体注释来加强学习者二语词汇的附带学习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提供超媒体注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准确地理解生词,加深生词在学习者记忆中的印象,使记忆保持更长久。

在试验中,中文注释无论是在即时测试还是在延时测试中都优于英文注释模式,证明母语在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中的重要作用。Hegelheimer & Tower[12]指出由于学习者有限的工作记忆能力和注意力,提供L1文本注释对于阅读理解和词汇习得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母语能够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提供一种直接、便利的学习支架,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母语中已经掌握的概念框架来理解单词,进而较快地理解和记忆。中文注释对中国学习者而言,更容易理解,所花时间也更短,不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实验中的受试都是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能力还处在中下水平。双语记忆表征模型理论认为,双语记忆表征模型包含词汇连接(word association)和概念调节(concept mediation)两级水平的分级模型,其中概念表征是共享的,词汇表征是分离的。而双语概念表征的共享方式因双语者L2的流畅性不同而不同,词汇连接模型指双语者通过从L2的词汇表征迁移到L1的词汇表征之后,才能获得概念表征。这一过程主要出现在L2学习的初级阶段。而概念调节模型指双语从L2的词汇表征直接获得概念表征,这主要出现在学习者L2流畅性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13]。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L2初级水平学习者来说,L1注释比L2注释更有利于词汇学习。因为母语注释能给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架,从而减轻认知负荷[11]。

在对新词词义的学习和记忆方面,有图模式与无图模式相比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本次实验的任务有关。由于受试的中心任务是完成阅读理解,而不是记忆目标词,学习者有可能忽略了图片。Davis & Lyman-Hager[14]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最为经常查阅的注解信息是词汇翻译,这几乎占了所获取信息的85%。即使在多媒体环境下,尽管学习者有选择不同的注解类型,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但他们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L1的定义而忽视其他注释项,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他们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通过翻译来获取基本的理解。

在延时测试中,中文注释模式与英文注释模式和英文注释+图片模式没有显著性差别,这可能与词汇附带习得的本质相关。Nation[15]认为,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附带习得词汇的比例非常低。本次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词汇习得率最高的受试组只有36%,而最低只有23.6%。说明对于受试来说,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注释模式,在短时间内都很难使概念的连接保持长久,要对新单词的反复接触才能保证习得效果,一次接触不能发展单词的完整知识,也不能保证单词的习得。因此,学习者能否持久、稳定地掌握和使用词汇,主要取决于对词汇本身意义的把握,无论是母语注释还是英语注释,学习者只有真正理解了单词的意义,并以有意义的方式将单词吸纳到语言结构中,才能再提取或应用这些单词。这表明,在阅读材料中增加词汇的超媒体注释模式对外语词汇的附带学习成效的保持,还需要与其他词汇学习手段,如词汇练习、词汇的有意记忆等活动相结合。

四 结束语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英语阅读中增加词汇中英文注解对于词汇附带习得有重要的作用。而对大学中下水平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文字注释对他们的词汇附带学习能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供含有生词注释的文章或者给阅读材料中的部分有难度的生词加注,特别是增加汉语文字注释,对于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和记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语言与非语言性的多媒体学习方式结合起来,特别是汉语文字和图画组合注释对学习者的词汇附带学习能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Paivio, A.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dual coding approach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Mayer, R. E. Multimedia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Chun, D. M. & Plass, J. L. Effects of multimedia annotations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6, 80(2): 183-198.

[4] Yoshii, M. & Flaitz, J. Second language incidental vocabulary retention: The effect of picture and annotation types [J]. CALICO Journal, 2002, 20(1): 33-58.

[5] Yeh, Y. & Wang, C. Effects of multimedia vocabulary annotations and learning styles on vocabulary learning [J]. CALICO Journal, 2003, 21(1): 131-144.

[6] Al-Seghayer, K. The effect of multimedia annotation modes on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01, 5(1): 202-232.

[7] Akbulut, Y. Effects of multimedia annotations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advanced learn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J]. Instructional Science, 2007, 35(6): 499-517.

[8] 李红, 李于南. 多媒体词汇注释模式对英语新词词义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25(12): 8-11.

[9] Miyasako, N. Does text-glossing have any effects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through reading for Japa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 Language Education & Technology, 2002, 39(1): 1-20.

[10] Yoshii, M. L1 and L2 Glosses: Three effects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06, 10(3): 85-101.

[11] 吕红梅, 姚梅林, 杜煜. 英语阅读中单词注释对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J]. 心理科学,2005, 28(6): 1415-1417.

[12] Hegelheimer, V. & Tower, D. Using CALL in the classroom: Analyzing student interactions in an authentic classroom [J]. System, 2004, 32(2): 185-205.

[13] Potter, M. C., So, K., Eckardt, V., & Feldman, L. B. Lexical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in beginning and proficient bilinguals [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84, 23(1), 23-38.

[14] Davis, J. N., & Lyman-Hager, M. Computers and L2 reading: Student performance, student abilities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97, 30(1): 58–72.

[15] Nation, I. S. 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M]. New

York: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90.

Effects of Hyper-media Annotations on EFL Learners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ZHENGDing-ming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 The study investigates immediate and delayed effects of different hypermedia annotations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117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4 types of annotations: L1; L2; L1-plus-picture; L2-plus-pictur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4 types of annotations are effective for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L1 and L2 annotations for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icture (text-plus-picture) and no-picture (text-only) annotations. The results also reveal th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language and picture indicating that L1-plus-picture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hows superiority i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Key words: Hyper-media Annotations; L2 Vocabulary;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