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造就学生坚韧不拔的素质

2009-06-16金玉祥

学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困难动画素质

金玉祥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缺乏坚韧不拔的素质,怕吃苦,怕受累,就很难实现课改目标,信息技术课在这方面应该做出表率,走在前列。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时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和素质,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非常紧要的工作。我们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应该首先养成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具有坚忍不拔的素质,这种素质是学生完成学业应该具备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最大的需求是对人才的需求,是对具有创新,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这种人才首先应该具备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素质。

二、面临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思想,从小就过着富足的生活。生活安逸,很难适应坚苦的环境。怕吃苦、怕受累是当今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三、培养的氛围

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探索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机的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和方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完成各项任务,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观察力、想像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抽象化的形式描述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信、自强、自主的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四、具体方式、方法

(一)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发展性、综合性、应用性、操作性的特点,学生对这门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应继续激发这种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得到保持和延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是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就可能形成学习的愿望。有学习的愿望,才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并能面对困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利用“任务驱动”、“课题研讨”、“作品赏析”、“课件辅助”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后,要因势利导将其转化为学习的愿望和在学习中直视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动力。

(二)教学中,不只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更主要的是进行方法的学习

信息技术课最终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如果明确了这一点,信息技术课就不该是简单教会学生几个按钮的操作,而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技术困难,再去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养成坚忍不拔的素质。

目前,信息技术课教材均定位于所谓的“零起点”,这是由于这门学科兴起不久造成的。然而,其又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即高速的发展和高速的更新频率。对于应用软件的教学,我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

1.在基本操作方面,只讲一些主要的设计思想方法,而一般操作规则反而根本不讲,而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一旦学生自己找到了方法,或是经过多次失败求教于老师、邻桌同学,甚至其它“高手”后,这种记忆就是非同一般的牢固,很难忘记了。再如,在讲FLASH动画制作中,我抛弃了各种教材中先讲窗口简介,再讲术语、菜单、工具箱、时间面板的方法,而是简单介绍了一下界面,就直接讲简单动画的制作,使学生通过实例的制作来熟悉菜单、工具箱的用法,通过制作来认识和深刻理解时间轴、面板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很快看到了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动画,而且在使用中体会各种功能用法,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基本操作都是计算机使用中反复要用到的,让他们自己体会、掌握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更有意义。这样,我有意识地锻炼了他们发现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而对于计算机学习本身来说,一旦养成一种一切依赖老师解答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2.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式学习,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譬如: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关于菜单、工具箱初始的基本制作熟练之后,我就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制作好动画源文件,以便课上学生使用。上课时,不讲制作,而是让学生打开这些源文件,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研究制作范例,我只是引导他们查看每个范例有几个元件,几个图层,每一帧,每一个实例有什么设置。学生们面对范例苦苦思索:“我做出来的为什么达不到范例的那种效果呢?”“自己再看一看!”“再试一试!”“再研究研究!”通过一些激励的话语,鼓舞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越是这样,许多学生越是有一种不服输的勇气,直到发现其中的奥妙。成功地超越了这一关,问题和困难就得到了解决。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发挥出来了,他们通过网络打开网页、下载文件、运用看图软件选择动画素材,然后利用动画源文件研究它的组件、图层,通过研究时间轴线、帧面板来发现每一个动画的制作方法,再反复来完善自己的制作。

3.欣赏、评析成功作品,体现成功的喜悦。

学生制作成功后,他们就把得意之作传到教师的电脑上来,让我评判,然后由我把他们的作品存放到服务器上,供同学们欣赏、评析。同学们都在自己的成功喜悦之中。我发现,学生不仅成功地把握住了范例的精粹,而且他们决不照搬范例,而是制作出比范例更新颖的动画。进一步,许多同学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时间,自觉地打开FLASH,如饥似渴地研究FLASH软件中自带的一个个复杂的范例,同学间互相请教,共同研讨成了他们的主题。

(三)在比赛中再次迎接挑战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通过此类比赛,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把各门课程的知识用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电脑表现出来;在此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看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身影;通过电脑制作,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坚忍不拔的精神;在电脑制作中,有心酸感,有痛苦感,有失败感,有成就感。总之,电脑制作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习“工厂”,在此“工厂”中学生可以自由遨游,自由发挥,自由发展,自由创新,学生得到锻炼,得到成长。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中,我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愿望,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再通过比赛等方式的实战来强化。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最终战胜了困难,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还不断培养了坚忍不拔的素质,从而获得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困难动画素质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选择困难症
我是动画迷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