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表现手法类题型解题思路探微
2009-06-16张建华
张建华
摘要:为提高高中学生古诗鉴赏能力,减少考生在解答古诗鉴赏题时的的失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归纳出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此类题型规范的答题步骤。
关键词:语文古诗鉴赏教学 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古诗鉴赏与评价是历年高考语文能力考核的一个核心点,而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又是整个古诗鉴赏的热点。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看,考生在这类题型上失分较多,究其原因有两种,一是对古诗表达技巧的种类存在模糊认识,二是答题步骤不够规范。下面笔者就这两方面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一、古诗表现手法的种类
关于“表现手法”,试卷上还有“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手法”之类的提法,在古诗鉴赏这个范畴中,它们的内涵应该是一样的,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狭义的表达技巧。
(一)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依托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悲喜的抒情方式。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又名托物言志,是诗人把要抒发的感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骆宾王的《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加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的是羁旅行役之苦。诗人借对美好春光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情景交融即诗人将情感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写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乍一看好像是单纯写景,实际上却蕴涵了诗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写出了江南景物的丰富多彩,诗人的赞美与向往也融入其中。
(二)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对偶、通感等。比喻、比拟手法的运用,可使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借代、双关、对偶的运用可使诗歌字句更工整精巧。
比喻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从多方设喻,写音乐的多变;设问如阿鲁威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反问如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借代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色和红色分别借代叶和花;比拟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雨描写得好象富有人的感情;夸张如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双关如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则巧借“莲”与“怜”谐音双关,细腻委婉的表达了一个羞涩少女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三)表达方式
诗歌中用到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其中以抒情和描写为主。描写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从动静的角度有:动静结合(如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以动衬静(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从景和情的关系有:景中寓情(如杜牧的《江南春》);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对景物描写的细致程度有:白描(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渲染(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有:侧面描写(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从远和近的关系有:远近结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四)其它表现手法
这里指狭义的表现手法,如用典(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联想(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衬托(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烘托、象征(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对比(如“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抑扬(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比兴、移笔于对方(如“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借古讽今(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
二、表现手法类题型答题步骤
解答这一类题一般分三步:1.先明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使用了这种手法;3.再说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如: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需要说明的是,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应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答题思路,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思想感情,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重点分析其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