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初探

2009-06-16

学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郁达夫师生情感

闫 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互动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着重论述师生互相动,情感互动,人境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文 互动教学

语文是中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整个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以发挥其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学生才能乐在其中,“欲罢不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交流、鉴赏、总结,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解疑释难。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简单阐述师生互动、情感互动、人境互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师生互动,筑自主学习平台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师生互动,即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筑自主学习的平台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高效的师生互动,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高级”伙伴。如在教学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同学们对主题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此文是以“颂秋”为主题的,理由有三:一是从文章题目的“故乡”两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二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到青岛再到北平,就是为了饱尝故乡的秋味;三是文章的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悲秋”,理由有两个:一是全文写的景物是衰落的,抒发的感情也是悲凉的;二是从中心句可以看出,文章的总体基调是忧伤的。学生们各持已见,课堂讨论异常激烈。此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勇于发表见解、敢于辩论的精神,但同时指出这两个观点都不是十分准确,学生一脸愕然,此时老师因势利导:“分析文章的主题我们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后,学生总结出:郁达夫幼年丧父,家庭变故让他从小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因此养成了忧郁的性格。再加上当时社会黑暗腐朽,使得郁达夫更加消沉、苦闷。身世和社会环境促成了郁达夫独特的写作风格,故此文是一曲悲凉的颂歌。正是在教学中运用了师生互动,它消除了学生的沮丧,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感互动,创良好学习氛围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真正的语文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目的,而是在教学中注重融入感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创设一种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课堂教学洋溢着人性之美。情感互动主要以下几种方式:

(一)境中动情。境即情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手段创设感情真挚而丰富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感情,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可以再现课文情景,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学生在优美的动画和动听的音乐中很快进入角色,从而体会到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情感。

(二)以情传情。即以教师的情来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感情的范读,不仅可以准确地传情会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而且可以以声传情、以情激情,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读中悟情。即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使其有所感悟和思考,有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树立学生本位观,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在“读”与“悟”中加学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读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人境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课程变成了一种“生态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环境,让学生进行与情境紧密联系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诱发学生求知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也认为:思维通常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诱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猜你喜欢

郁达夫师生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贵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情感移植
麻辣师生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