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建议
2009-06-16贾吉香
贾吉香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就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渗透意识 德育教育内容 学科活动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下面就谈谈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建议。
一、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深感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是寓德于教成功实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运用自己的影响和感召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围,培养和谐、融洽、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吮吸健康成长的甘露,获取全面发展的营养。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 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最后一次讲演》一文就能学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乡》、《滤沱河和我》、《想北平》、《乡愁》这几篇文章就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真挚情感,有期待、有向往、有赞美、也有惆怅,学习这几篇文章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情愫,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 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3. 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 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如《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
(二)美德教育
1. 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在烈日和暴雨下》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 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过程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语文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如加强指导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国旗下的讲话稿写作;指导学生编辑学校小报、墙报和黑板报;指导学生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等等。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我们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地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