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09-06-16王志全
王志全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剖析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处的好之、乐之,就是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学生接受地理教学的感情基础。要改变地理教学不乐观的现状,广大教师就必须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情高涨,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才会发现地理课堂也可以一改往日的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
一、运用挂图、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教学大纲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上“活”。充分利用地图、统计图表、幻灯片、模型、实物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此主要阐述地图和多媒体的运用。
(一)地图的使用。地图是一种内容丰富、地形清晰、图例清楚的直观教具,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既可以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新知,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长江”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将挂图与课本中的插图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利用挂图,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这样长江上游的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学生就可以在理解中掌握新知,这样得到的知识掌握得牢,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由传统的教学媒介物——黑板、粉笔到多媒体的转变,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参与课堂教学,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极昼、极夜 、昼夜交替、四季交替、地震的发生和火山的喷发、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比较抽象,只靠平白的叙述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以真实生动的图文声像来向学生展示,把这些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具体化,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一内容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风蚀、水蚀、冰蚀、海蚀、风成地貌”的视频,学生对景观各异的地表形态初步认识的同时,又产生了强列的求知欲,这样因势利导,引入主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推测、分析,以解决心中的疑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整体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地图时,可以这样导入:“大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时共花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也就是1493年去美洲,只用了20天就顺利到达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了地图的指引。那么地图究竟有何‘魔力使得哥伦布到达美洲只用了20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又如:在教学“时区和日界线”时,由于此节内容教学难度大,课堂上只凭教师讲授效果不会太好,就需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才能化难为易。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语:“大航海家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的日期与当地日期差一天,船员们最终也没弄清楚这一天丢到哪里去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找回这一天呢?”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使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及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具有教学过程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分析型案例教学。其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案例分析——内容扩展。它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案例的基础上从中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方法。二是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判断、决策——案例(部分)呈现——检验判断或决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案例为学生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判断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激发兴趣
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中认识地理事物,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去发现、去创造。如教学“地球的自转”时,课前让学生自制地球仪,课上让学生用自制的地球仪在太阳光下或灯光下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探讨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昼夜变化情况,并让学生研究秦皇岛、乌鲁木齐等城市的昼夜差异及区时的计算。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真正理解了地球自转所导致的昼夜更替现象及区时的变化。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成就感,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牢固。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准,以新课标理念武装自己,在充分认识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地理教学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