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管理中的人性思想及其语文教学意义
2009-06-16林辉春
[摘 要]泰罗的管理蕴含着丰富的人性思想,把人性假设作为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认识到人的丰富性是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把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现实要求,他的这些人性思想对语文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泰罗 管理 人性 语文教学 意义
作者简介:林辉春(1978-),男,四川岳池人,重庆三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标准及方法引入管理实践,使管理思想从传统的经验发展为科学。借助细读分析法,发现泰罗管理中非常重视人、人性及人际关系的作用,这对语文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一、泰罗管理中的人性思想
对泰罗管理思想的研究,许多学者将笔触与视角落在科学与人本两个词语上。通过对泰罗著作的细心研读,发现无论是对著作文本科学意义的深层理解,还是对人本意义的延伸解释,都离不开对人性的研讨。
(一)人的需要与动机是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
对什么是逻辑起点以及怎样确定逻辑起点,潘懋元先生这样指出“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般认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起点出发,借助逻辑手段,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层层推导,逐步展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严谨的逻辑系统”。[1]因此,逻辑起点是学科理论体系内最基本的范畴、矛盾和始自对象,它是使整个逻辑体系由此得以展开、丰富和完善的最初的规定。正如黑格尔所说,逻辑起点应该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2]因此,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就应该从管理学科自身特质的角度找到一个最初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对人性的设定或假定。虽然不同的人对人性的理解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人性出发来构建起他们的管理理论大厦的。换句话说,人性是管理学科、管理思想甚至是管理哲学的逻辑起点,是管理得以实现的依据和本源。管理家所谈的人性,主要是指人们在他们的管理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是人之为人的本性。“人性作为意义和价值基础,对人类世界的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人本身的创造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人必须了解自己存在的真相,理解人性,才可能更好地生存于社会并改造人类社会。”[3]对人性的这种角读,也是整个管理思想的核心。
泰罗的科学管理正是以人的需要与动机作为人性假设而构建起来的,没有对人的需要与动机这一人性假设及实质的完整认识,就不可能得出科学而系统的思想体系。对于这一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都深深地意识到,并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和动机与工人的积极性的关系来构建。他们认为动机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只有满足人的需要,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他强调经济动机是人的基本动因,人确实需要尊重、关心、爱护,需要自我实现。但对这些更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必须以生存等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所以在泰罗的管理原理中始终把提高生产率与增加工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二)人的丰富性是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泰罗正是以人的需要与动理论作为人性假设,构建起整个管理思想体系。泰罗借助自己的管理实践,认为人性具有丰富性,并把这作为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人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4]
1.人性首先是人的事实性,即人是活生生的人
泰罗的管理理论,虽然没有像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那样系统地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来详细考察企业中人及“人的关系”,但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人性在企业管理理论中的重要性。
他强调,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本,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才能达到各自的目的,企业管理当局应该放弃自己对工人的专断权力。只有人才能产生精神革命,所以说泰罗管理的对象是有人才有物,从这个角度看,泰罗的管理理论中有以人为本的因素。与此同时,在追求工人的劳动效率时,他始终强调管理仅仅靠经济手段是不够的,必须看到工人是活生生的人。他说:“作为雇主,有时也同工人谈谈话,可是摆出一副假仁假义或赏面子的态度,否则就干脆一言不发。这样,他永远不可能弄清工人的思想或情感。”
2.人的情感需要是人的丰富性的重要内涵
泰罗不仅看到工人的情感需要,而且关心与关注工人的情感需要。这正如他所说:“有很多人把工人看成是贪心、自私、贪婪,甚至更坏的人,我完全不同意这些在社会上散布的污辱工人滥言。工人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并不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加贪婪、更加自私。”[5]“工人需要或欣赏的并汪是什么慈善事业(如设置图书馆及工人俱乐部等),不论多么慷慨,都不如对工人个人的关心和同情的行动。”[5]更为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富有人性和人情味,给工人感情渲泄的机会,让员工建议和意见有一个反馈渠道。“给每个工人以机会把心里话发泄出来,而且可以对雇主吐露真情,可说是一种安全阀。”“更加可取的一件事,莫过于地位高的人应当站在工人的立场上和他们交谈。每个工人都应该受到鼓励,把自己所遭到的麻烦,无论是在厂内或在厂外,跟上级商谈,工人们宁可受到上级的斥责,只要在‘发雷霆之中带点人性和人情味,也不愿他每天从身边走过而不理不睬,把自己看成与机器的零件无异。”[5]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还注意到“每个工人个体化的重要就显得突出起来。”因此,在管理中实行弹性管理制度,要求“下班时刻并不固定,只要任务已经完成,就允许回家。另一方面,如果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即使夜间也须把活干完。”
3.人的性格及潜能的完善是人丰富性的重要目标
泰罗在管理工人时,强调根据工人的性格特点与内在潜能进行管理。他这样说到,“管理人员的责任,一方面是细致研究每一个工人的性格、脾气和工作表现,找出他们的能力。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发现每一个工人发展的潜能,并肯逐步地系统地训练、帮助和指导每一个工人,为他们提供上进的机会。这样,使工人在他的公司里,能够让他担任对他来说最高、最有兴趣、是有利、最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与此同时,在谈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时,他也强调资方尊重、同情、关心工人,强调消除工作环境中的不愉快因素,使工人心情愉快地工作,以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
(二)良好人际关系是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现实要求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人与人及群体交往之间的组织关系与角色中的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若相到得到满足,则产生彼此接近、信任的心理关系;相反则产生疏远、回避甚至敌对的心理关系。在泰罗看来,管理需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人际关系需要劳资相互间的沟通。他认为工人也是人,不是单纯的机器,因此要密切关心工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状况,要多与工人沟通,推动企业与员工走向“深层整合”。而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个别谈话与充分理解,这比制度重要得多。“谈话无疑是极为有用的,事实上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失时机地、耐心地把事实讲清楚;要进行个别谈话,并给工人以表示自己看法的种种机会”。“一种管理制度不论怎样好,都不应硬性采用。雇主与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雇主和工人之间的人与人的适当关系必须保持”。[6]只有构建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消除工作环境中的不愉快因素,使工人心情愉快地工作。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良好人际关系更需要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他这样认为,企业管理应该是劳资双方合作与协调的行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是在确保每一位雇主获得最大限度的财富的同时也确保每一个雇员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他说,“劳资双方必须进行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以友好合作代替对立斗争,把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共同转向盈余的增长,即双方合作尽到生产最大盈利的责任”。并且,他认为,通过密切合作,用和平代替斗争,用全心全意兄弟般的合作代替争吵和冲突,用向同一方向的努力代替背道而驰,用相互信任代替相互猜疑,双方成为朋友而不是对头。这是科学管理的精华所在。[5]“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5]他强调,一种管理制度无论怎样好,都不应该硬性采用,雇主与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同工人来往时,对他的各种成见都要考虑。[5]只有在劳资双方相互信任和理解、协调合作的基础上,管理才会取得持久的成功。他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漠视和不公平,主张上级人员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工人,同情和关心工人,鼓励每个工人同他的上级讨论厂内外遇到的困难,有机会自由发表意见,而上级必须注意倾听并认真对待。
二、泰罗管理中人性思想的语文教学意义
虽然泰罗已作古近百年,但他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对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意义。
(一)学生的需要与动机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生长点
泰罗把整个管理思想看作是以人性假设基础而构建起来的体系,极其看重人性假设当中的人的需要与动机。借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的主体需要与内外在动机,重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参与意识与主体意识。这样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当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认识学生主体需要与动机,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热情,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与随机应变的过程,其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整个教学的过程说到底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为学生自我驾驭的主体需求意识及主体动机潜能的开发服务的。
(二)加强人际沟通,构建友爱互助的语文教学氛围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为消除互动中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不一致理解,增进相互谅解和达成共识而进行的信息双向交流,而课堂氛围是课堂中群体的心理状态,具有认知和情感的特征。在语文课堂管理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意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反而使学生内心真实地体验到不愉快。产生这种烦恼和不满等消极情绪的原因,是双方对彼此行为所进行的非移情式理解,以及由此导致的师生之间对彼此行为的冲突性理解和信息交流障碍。这样,影响课堂管理的不是师生行为本身,而是两者在信息交流中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不一致理解。泰罗认为他的科学管理的精华就是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工人的亲密合作。没有这种协调合作的关系,任何完善的制度法规都无法贯彻落实,管理者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管理很难顺利进行。所以,在语文课堂管理中,可以利用班级中人际关系中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紧密合作和沟通来构建起一种友爱互助的课堂管理气氛。
(三)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
泰罗认为,每个工人都有自己强烈的情感需要,管理中应关心与关注工人的情感,甚至于身体力行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把握准课文中所内涵的情感因子,同时调动教师自己和学生储存着与课文相对应的情感体验,纠正片面重视字词句和生活素材而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等见物不见人的偏颇,充分发挥例子本身及由之而构成的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功能,通过情感导引,推动教师的情感体验、课文的情感因子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生共振,于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功能就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而运转起来。这种运转推动着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语文课程内容,顺利达成语文课程的目标。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所证明: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在对语文科与数学科的情感对比实验研究中发现,语文科知识的融情性明显比数学科更为普遍。[7]
(四)以师生交流与合作为支点来创设语文教学活动
传统观点认为,语文教学是理智主义的教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理智的交换与传达、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输与记忆、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师生关系仅仅看作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是给予与接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密的交流与广泛的合作,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合作。这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与形式的认识、理解与领会主要还是依靠教师讲解获得,即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的结果也大多是要统一到教师的标准答案上来,更确切地说是引导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上来。
而泰罗对企业管理中关注情感以及沟通与合作的人性思想,使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其根据是:语文科课程内容的主要媒介是课文,课文隐藏着作者丰富的体验,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教师教学生学好这些课文,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的体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把自身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能量的释放,从而以课文的情感为轴心,并围绕它,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发生交流。这种交流就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支点。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杨一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葛晨虹,人性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3
[4]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1985.15
[5]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36、26、137-138、240、248、26
[6]谢永明,人本管理:泰罗科学管理的本质[J]鲁行经院学报,2002(2):27
[7]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