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黄姜产业

2009-06-15纪道清

决策与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郧西县加工科学

纪道清

黄姜是湖北省郧西县历经二十余年艰辛培育而成的特色产业。二十多年来,郧西黄姜产业经历了由试验推广、规模扩张,到无序发展、盲目扩张,再到理性对待、科学发展的历程。这一过程,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思路,不断增强科学决策能力的实践过程。

一、看黄姜产业发展历史,科学发展的差距得以显现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素有“药中黄金”之誉,其植地分布在我国和墨西哥等少数几个国家,在我国则主要生长在以郧西为中心的秦巴山区。以黄姜为原料生产的皂素,被称为“激素之母”,可以合成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三大类186个系列2000多个产品,90%以上的激素类药物都是用皂素合成的。

郧西县于1984年开始了长达10年的黄姜“野转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取得成功。自1995年开始黄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张,到2003年春全县种姜面积接近30万亩。期间,全县黄姜加工企业达到15家,设计皂素产能突破1000吨。仅2001年至2003年三年间,全县农民售姜收入5.3亿元,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整个产业提供税收近5000万元,黄姜产业成为郧西这个“老、少、边、穷、库”县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是,2003年以来,皂素市场价格一路下滑,由最高峰的53万元/吨下跌到12万元/吨,生产用姜收购价格由最高时2300元/吨下降到380元/吨,包括郧西在内的国内所有黄姜生产、加工均遭受重创。

回顾黄姜产业发展史,结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切身地感受到,黄姜产业距离科学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从指导思想上看,对市场经济规律把握不准。在“什么值钱种什么”的理念指导下,在“种一亩姜抵十亩粮”的比较效益驱动下,郧西黄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并同时向周边县市、大江南北快速扩张,2003年下半年全国种姜面积达到300万亩,而按当时国内皂素需求量3000吨计算,只需70万亩基地即可完全满足需求。这种盲目扩张、无序发展,导致“供大于求”、“姜贱伤农”的结果,整个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二是从推进过程看,对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不够。产业发展之初,只重视“量”的扩张(扩大面积、加工),没有关注“质”的提高(如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黄姜种植优势区的确立、黄姜原产地认证、黄姜高新技术的研发、秦巴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等);只注重初级产品皂素的生产,未及时延长产业链条,以致皂素产能过剩时,只能受制于人;没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只看到暂时的高收益,而过快扩大规模。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对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不够,致使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整个产业难以协调发展。

三是从环保约束上看,对生态保护的敏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因为没能实现达标排放,我县先后有14家黄姜加工企业被关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由于富民生化、纯阳生化两家企业违规排污,被国家环保部门查处,先后有6名领导干部包括2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受到组织处理。特别是2003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郧西正式被纳入核心水源区,而黄姜加工治污科技攻关尚未启动,“三废”排放一时难以达标。这些,也是整个产业持续5年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加工治污没有彻底解决,黄姜产业发展一度陷于生死存亡的境地。

二、看黄姜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发展的思想得以践行

在黄姜市场价格急剧下滑之后,我县一方面积极应对,确保整个产业安全度过低迷期;另一方面,认真反思发展得失,积极突破瓶颈制约,努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护姜农利益。早在2003年初,正值黄姜热“爆棚”之际,我县就向全县姜农发出了市场风险预警,及时为发展过热“降温”。市场风险降临之后,我县又迅速应对,最大限度避免“姜贱伤农”。如:发挥各级黄姜产业协会作用,定期发布黄姜价格走向,指导姜农调整种姜计划,保留黄姜种源,及时销售黄姜;多途径建立产业风险基金,对姜农实行补贴,有效减轻姜农种姜压力;加强农企对接,建立企业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对基地内农户种姜实行补贴;在税费征收及信贷支持等方面对加工企业实行“免、减、缓、助”,确保企业敞开收姜。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姜农利益,稳定了姜农情绪,稳定了社会大局。

二是科学制订规划,统筹黄姜产业协调发展。痛定思痛之余,我县没有因为受挫而丧失发展信心,转而制订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具体包括黄姜系列标准的研发(包括种子、专用肥、黄姜栽培技术规程、皂素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等),黄姜科技创新(如黄姜高含皂甙研究、皂素提取新工艺攻关、黄姜资源综合利用研发等),新型皂素工业发展规划,以及秦巴区域黄姜大市场发展规划等等,规划中提出了“基地10万亩、皂素1000吨”的中期发展目标。《规划》以县政府文件下发,在近五年中持之以恒地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了整个产业统筹协调发展。

三是突破瓶颈制约,促进黄姜产业持续发展。郧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加工治污能否彻底解决,直接关系到黄姜产业的生死存亡。近年来,郧西县委、县政府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高度,对开荒种姜进行了全面整治,有力地保护了姜区生态环境。同时,果断关停黄姜加工企业,只保留了百科皂素一家企业进行加工治污科研攻关;在财政异常拮据的情况下,投入近千万元,与北京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强力合作,黄姜加工治污及资源综合利用攻关取得了全面突破。黄姜本身无毒无害,无重金属污染,随着治污这一瓶颈的彻底突破,皂素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加上黄姜本身富含的淀粉、纤维素、色素、单宁酸等实现综合利用,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优质气体燃料甲烷得以回收利用,整个产业显现出现新一轮的发展态势。

三、看黄姜产业发展前景,科学发展的能力得以增强

首先,皂素市场强劲复苏,发展的希望重燃。自2007年6月以来,皂素市场价格已由最低谷的12万元/吨上升到32万元/吨,目前基本稳定在28万元/吨左右;黄姜收购价格也由最低谷的380元/吨上升到900元/吨,部分中间商囤积货源,上门收购价已突破1000元/吨,农民种姜可实现保本微利。

其次,皂素需求依然强势,发展前景看好。从市场需求看,甾体激素药类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薯蓣皂素作为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基础原料,提取的低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其它原料不可替代。同时,在黄姜产业链中,越居后的产品,开发难度越大,市场价格越高,开发的潜力越大。如:皂素加工成双烯,吨价提高50%;双烯生产黄体酮,又可增值50%;去氢表雄酮能够改善介于疾病和不适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被称作“青春之源”。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经常在与黄姜直接或间接打交道,如地塞米松、黄体酮,还有一些同志用的“伟哥”,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都是用黄姜作原料,精深加工而成的。另外,以黄姜为原料生产的灭螺药效果好,无污染,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占黄姜干物质90%的淀粉和纤维素正在得到开发,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第三,“中国黄姜之乡”基础依然牢固,科学发展的能力将会显著增强。我县坚持“低潮发展,高潮受益”,目前保留黄姜种源5.4万亩,可确保10-15万亩的商品姜基地迅速恢复;设计年产500吨皂素的湖北百科皂素公司在经历市场洗礼之后,进一步成熟壮大,与北京大学环工所成功合作,实现达标排放,在全国第一家率先安装在线环保监测装置,可全天候接受国家环保部门监控;经过积极争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唯一一家被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的黄姜加工园区——郧西县黄姜生态科技园,已经全面启动建设,黄姜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皂素精细深加工成为可能。一系列黄姜产业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郧西已经抢得了发展的先机。更振奋人心的是,2008年8月底,上海“鄂沪经贸洽谈会”期间,上海新理益集团(控股湖北百科皂素公司的母公司天茂实业集团)董事长刘益谦先生向李鸿忠省长提出在郧西县投资1.2亿元,建设1000吨皂素生产基地,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皂素工业体系,得到李省长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我们坚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有省委、省政府和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有引以为鉴的经验教训,有“中国黄姜之乡”牢固基础作后盾,有上海新理益集团的强力介入,郧西的黄姜产业必将步入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作者:中共郧西县委常委、副县长)

猜你喜欢

郧西县加工科学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郧西县暴雨气候特征及气象预报服务思考
郧西县生猪复产增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点击科学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科学大爆炸
郧西县中药资源普查初报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