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伯雄:一个台湾政治家和他的时代

2009-06-15

决策与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吴伯雄李登辉政坛

张 欢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纵横台湾政坛40年,虽几起几落,但一直屹立不倒,这和他圆融的处事手法有着很大关系,台湾政坛上都尊称他“伯公”。

迷局收拾者

两年前,国民党正面临建党以来最大的危机。2007年2月,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因为“特别费”案被起诉,迅速辞去党主席一职,并立即带着副主席詹春柏拜访吴伯雄,希望第一副主席“伯公”接任代理党主席,并正式竞选国民党主席。

当时的吴伯雄已经68岁,常年的骨刺之痛让他已经处在半退休的状态,从政40年后,精力大都已放在自己成立的“伯仲文教基金会”上,并准备任期结束后专心从事佛教传播活动。他很清楚,国民党已是危机重重:唯一的政治明星——马英九面临牢狱之灾的可能;另一大佬王金平因党主席选举失利仍心存芥蒂;2006年的红衫军运动打击了陈水扁,也敲打了国民党;前“总统”李登辉又在挑动国民党本省籍党员“出头天”;2008年更面临大考——“立法委员”和“总统”选举……

如果打不赢2008年的两大选战,国民党就将面临泡沫化危险,甚至会出现党内再度分裂。党主席的位置已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旦选战失败,这个主席就将是国民党历史上的千古罪人。

但吴还是接下了这个担子,在这一年多里,国民党实现了空前大团结,并接连赢下“立委”和“总统”选举。吴伯雄对跑国民党中央党部新闻的记者开玩笑说,因为实在太团结,所以没新闻,对不起大家了。

2008年5月,“胡吴会”在北京举行。这也是1949之后,国民党主席首次以“执政党”领导人身份与共产党总书记会晤。当胡锦涛感谢台湾同胞“天灾无情人有情”时,他报以——“谁都不能保证没有天然灾害,但可以透过人为的努力保证没有战争”。

面对马英九当选后的“党政分离”趋势,吴伯雄再一次发挥圆融的政治手法,强力团结国民党和行政系统之间的关系,维系国民党的影响力。

权力之路

今天的国民党需要一次彻底变革是党内外的共识,但为什么吴伯雄会成为二次“政党轮替”的掌舵者,是什么因缘将他推升到权力顶峰?理解台湾的今天以及之前的历史,吴伯雄是一个极好的样本,而他的历程也诠释了岛内政治时代的变迁。

吴伯雄出生在桃园县中坜市一个客家望族。吴家拥有包括新竹中小企业银行、第一银行、土地银行等一大批家族产业,家产雄厚成为吴伯雄进军政坛的一大优势。吴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世家。吴伯雄的大伯父吴鸿森是台湾政坛颇有声望的人物,父亲吴鸿麟连任三届县议员,还担任过桃园县长,母亲林访兰娘家是苗栗望族,林访兰长兄林为恭,曾任“省议员”及第四、五届苗栗县县长。林访兰另外两位兄弟林为宽、林为梁也曾分别担任过“省议员”。

政治世家、望族这样的词汇并不是吴伯雄乐意看到的,他更愿意说自己是书香世家。他的兄弟姐妹及晚辈当中,博士就有十几个,尤以姐夫宋瑞楼院士学术成就最高。

1962年,吴伯雄从成功大学工商系毕业,服预备军官役一年,还被指定为“国防部三民主义巡回教官”,锻炼了他日后面对群众演讲侃侃而谈的良好口才。

1968年,台湾选举条例改变,规定“省议员”要高中以上学历。这给了29岁的吴伯雄一个参政的机会。凭借雄厚的家族实力,他顺利进入政坛,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议员”。

1972年,33岁的吴伯雄当选桃园县长,是当时最年轻的县市长。县长任内,吴伯雄出手不凡,尤其在工业发展和交通建设方面。中坜工业园区就在他的任内成功构建,桃园国际机场征地1000多公顷,他也能顺利完成。

当时大权在握的蒋经国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提拔年轻有为的台籍人士进入政坛。1976年,吴伯雄出任最大的省营事业公卖局局长,同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11届中央委员,开始了他政治上的飞黄腾达。

4年后,吴伯雄因“公卖局假酒案”提出辞职,尽管“省主席”林洋港与蒋经国挽留,他还是坚决回到家乡任新竹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

两年后,蒋经国一句“年纪轻轻的,不要做生意了!”的话让吴走进了国民党中央,接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主任。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吴进入国民党决策核心,任中常委。

这时的“内政部”是首席部会,而且正逢蒋经国力推民主化。开放集会游行、开放到大陆探亲、开放组党、通过《国家安全法》、取消回台黑名单一系列民主化举动,吴伯雄都参与其中。

1988年7月,吴伯雄由“内政部长”改任台北市市长。在市长任内,他在政绩上有不错的表现,进一步集聚了丰富的政治人脉。

从他的身上,不难看出一个台湾政治人物发迹的诸多要素:家族是桃园望族;从民意代表到“部会首长”再到党务高层,政治历练完整;加之身为本土客家人,还兼任台湾最大佛教社团——佛光山的会长。

这样的经历和身份,再兼以豪爽、善交的性格,人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只有他能主持国民党大局了。

1994年,天王山之战

当了两年台北市长后,吴伯雄又重新接任“内政部长”。这时候吴的目光开始投向1994年举行的台湾“省长”选举。这也是首次民选台湾“省长”一职。在此之前,他曾经争取过“省主席”(最后一任官派),却被李登辉调剂给了宋楚瑜。

1993年8月国民党十四大上,吴以第一高票当选中央委员;同时在多次民意测验中,吴伯雄均受好评。选“省长”首先面临党内提名。吴伯雄毫不掩饰地表示:“民选‘省长是我唯一的选择。”此时的宋楚瑜也公开表示要竞选民选“省长”,而且精心布局打造阵势。面对强敌,吴伯雄喊出“上山下海,就算只剩阿里山,也要选到底”的豪言。

身为“总统”和党主席的李登辉最终做出了“弃吴保宋”的决定,并且找到吴伯雄的父亲劝他退选。外界这时也有一种说法:李登辉用彻查吴伯雄家族产业相威胁,逼迫吴伯雄父亲劝退儿子竞选。

为安慰吴伯雄,李登辉于同年底任命他为“总统府秘书长”。1996年6月,吴伯雄出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成为党内大佬级人物。2000年出任国民党副主席,2005年国民党党主席直选,马英九当选,请吴伯雄任第一副主席。

在吴伯雄看来,国民党必须要从“革命政党”转型为民主政党,不然如此多党工的薪水国民党就吃不消,必须向西方民主国家学习,走精简党工、精简专职的方向,要让义工成为政党的主要力量。在他任期内,第一次推动党工大规模裁减,而今天担任党主席后,更是不遗余力,要让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党彻底摆脱“党产”的困扰。

身段柔软的政治整合者

吴伯雄纵横台湾政坛40年,虽几起几落,但一直屹立不倒,这和他圆融的处世手法有着很大关系。这种台湾特色的圆融里既有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沿革,比如维护团结的表象、不撕破脸皮,也有着现代议会斗争的种种手段,以实现本方政治势力的最大化。

2005年,马英九和王金平竞选国民党主席,双方结下心结。为避免两败俱伤,大年初二,吴伯雄以礼佛的名义,邀请马、王齐赴自己老家中坜禅净中心共进晚宴。上香行礼后,晚宴开始。在吴伯雄的怂恿下,王、马二人当场喝起了“交杯酒”。吴又趁机起哄,要把二人送入“洞房”。为了营造“马王合”的气氛,禅净中心的墙上贴了星云大师“退一步逍遥自在,让三分吉祥平安”的对联,而横批是“诸事圆满”。吴力劝二人团结,终于使二人达成“不管谁最终出线,都首先征询对方是否愿意出任副手”的承诺,在台面上维持了国民党的团结形象。

猜你喜欢

吴伯雄李登辉政坛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吴伯雄大陆行:两岸共同开启和平发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