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孝”与农村养老

2009-06-15钟建华潘剑锋雷庆铁

船山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农村养老孝道

钟建华 潘剑锋 雷庆铁

摘要:孝道是几千年来维系我国家庭养老的道德支柱。孝与养老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及以后,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为此,必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孝道,并加强对新孝道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将新孝道精神贯彻于养老立法之中,使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确保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得以妥善地解决。

关键词:孝道;农村养老;家庭养老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207-03

一、“孝”与养老的关系

“孝”的基本释义有三:(1)孝顺,即善事父母;(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3)丧服,即穿孝、戴孝。若从道德伦理角度上讲,往往取其第一层含义。“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根本的礼教准则,是汉民族家庭美德与传统文化罪恶糟粕极具争议和威力的混合体。传统的孝道是以家长专制为基础,包含着不平等、不公正、义务与权利的不对称;自五四运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到了批判、否定与抵制,在新的道德伦理建设过程中,孝道的糟粕逐渐遭到了抛弃。其精华被保留了下来,并增加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对人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尤其在养老方面起着主要的规范作用。

何谓养老?《辞海》对此作了三种解释:一是指奉养老人。二是指古礼,对仅有某些资格的老人给以酒食,称为“养老”。三是指使年老者得在家休养。在我国古代,一般来说。养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对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的照顾和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是指一种礼制,是各级政府敬老专门举行的礼仪活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农村“养老”有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养老”的新的内涵。“养老”所含的古礼部分已大大地弱化。增加了“老有所为”的要求。奉养的成分更加突出。对老人奉养。包括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在物质奉养上,首先保证能养即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使其无冻饿之虞,实现“能养”;其次,尽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其饱食暖衣营养充足达到“善养”。社会学及人口学的研究指出,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养老更加重视精神上慰藉。

孝与养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孝的字形结构上分析淳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后人对这一的解释进一步发挥。“孝”,就是指父母老了。行走不方便,由子女来背负;孝的实质含义就是子女孝顺、奉养父母。讲孝,就是要求子女善事父母,即要求子女在物质生活上,不仅做到能养——使父母衣食无忧。还要进一步达到善养水平——使父母饱食暖衣,营养充足;在精神上,使父母心情快乐,心理舒适,能得到较好的抚慰。如果子女有孝心。对父母孝顺。无论家庭殷实贫穷,老人至少能够衣食有人供给,起居有人照料,心理有人安慰,老人活得心情舒畅、心理安稳。如果子女不孝,轻则不闻不问,老人孤苦伶仃、寂寞冷清。重则受子女遗弃、虐待。即使家境富裕,老人也难享受到安逸、舒适、快乐的晚年生活,家境若是贫寒,老人的晚年生活将是雪上添霜,会遭受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煎熬而苦不堪言。

二、新时期农村养老仍然需要孝

任何养老都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的养老。选择何种养老形式(或家庭养老、或社会养老)都是由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的养老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家庭养老。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我国农村老龄人口庞大、老龄化速度快:第二,我国“未富先老”,现代养老模式难以很快地全面推行。人口众多(老龄人口比重大)、贫穷落后(农村尤甚)这一基本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我国无法象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建立现代的社会化养老制度和机制,妥善地解决好养老问题。第三。我国传统文化的家庭观念、财富观念、道德观有助于实行家庭养老,而难以实行社会养老。

2、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情况与挑战

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以家庭中的子女(成年子女)为养老主体。以“孝”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为价值支持。因此,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我国农村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

首先。在经济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解体。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地减弱,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大多数农村年轻人都走出农村到城市、到外地打工谋生。老人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传统社会中老人凭借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在家庭里的支配地位不复存在;因此,纯粹的家庭养老模式的经济基础也走向了解体。

第二,在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的贯彻施行。对农村养老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养老问题不仅仅是农民们一家一户的事情,也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情,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一个农村家庭的养老问题解决不好,作为农村老人的子女后代将要受到谴责处罚、脸上无光,一个社区或一个地区的农村养老问题解决不好,这个社区或地区的党政领导们不仅脸上无光,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农村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党、政府、社会对农村养老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三,在文化上,对农村养老影响更大:孝道的影响力度弱化,许多年轻人不讲孝道,不愿奉养自己的父母老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特别是家庭观念的变化,年轻人向往并入住城市。离开农村远离自己的父母,年轻人在城市经济状况一般不会太好,无力接父母来城里与自己以期生活,更甚者。相当多的一部分年轻人有能力也不愿意与老人们生活在一起,使得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养老主体缺失。

第四,在家庭结构上,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及养老文化功能的削弱: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1998年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0.04‰。出生率的降低,导致农村家庭的孩子数量减少。生一孩的家庭农村也越来越多,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导致家庭规模萎缩,农村家庭原有传统大家庭已慢慢地转变为“四二二”甚至是“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家庭规模小型化,独生子女普遍化,一方面使家庭的重心下移。“子女优先”、“子女偏重”观念左右着家庭的一切。孩子被娇惯。缺乏孝顺之心和承担养老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家庭结构老龄化。加重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一对年轻夫妇要负担四个或更多的老人的养老:甚至出现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要赡养自己

的父母的现象,这给我国农村未来养老增加的难度和变数。

三、弘扬社会主义新“孝道”,开创农村养老新局面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面对未来农村养老新的课题。必须用新的思维、新方法途径予以解决。

1、研究并建立社会主义新孝道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孝成为支撑家庭养老的伦理道德的价值核心,在对传统文化中的“孝”的优秀的、合理的成分加以继承和吸收,对其糟粕否定与抛弃。同时对孝应赋予的新内容:一是奉养上以诚相待;子女孝敬父母,要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敬养之情,以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在心情上得到愉快。二是敬老上人格平等,互尊互重;虽然父母与子女之间由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有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但现代社会里,父母与子女不仅社会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子女在尊重父母的同时也应得到其父母的尊重。三是事业有成报答父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子女在为社会努力工作,为国争光,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同时也在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孝敬父母创造了条件,这实际上就是孝敬父母。四是文明礼貌、感情和谐的家庭伦理;即要做到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平等相待;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对子女慈严适当,子女对父母敬孝有加;兄弟姐妹之间友爱,亲如手足,整个家庭团结、和睦、和谐。五是不断自我完善的新型老年价值观:老年人要直面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将“老则贵”、“唯老是从”的观念代之为“个性发展”、“平等对话”,老年人应从被动的接受养老转变积极主动的自我养老,养成自信和自立、自强的生活方式。六是树立“厚生薄死”的观念,废弃传统孝道重视的“厚葬”观念及繁杂的养老仪式,子女尽力将在世的奉养好。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养老的质量。

2、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村青年树立新的孝道观念。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养老方式。而年轻一代则是农村养老的主体;年轻人的养老观念、孝道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养老的质量。因此。必须注重对农村年轻人进行新的孝道思想观念的灌输与培养:在家里。父母对孩子从小进行孝道教育,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行孝”的榜样,以便自己老了能得到子女的孝敬:祖父母等长辈尽量多地为子女晚辈着想,发挥余热,为家庭富裕和孩子们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用爱心滋润感化晚辈,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孝心。在学校。应旗帜鲜明地对孩子们进行孝道教育。从教材的选编到日常的个性品德养成教育都要将“新孝道”贯穿始终。使孩子们的孝道观念不断地得到强化。在社会,大众媒体要持之以恒地宣传褒奖行孝尽孝的先进人与事。批评谴责不孝的人与事,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使年轻人在浓厚的孝道氛围中成长。不知不觉地形成尊重父母、善养老人为荣的孝道观念,自觉自愿地承担赡养自己的父母老人责任义务,尽心尽力且无怨无悔地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3、加强养老立法、普法和执法力度,确保农村养老的稳定性。养老制度化、法制化正是国家文明进步的要求和标志。实行家庭养老,老人晚年质量高低主要靠年轻人孝心,若年轻人孝心差或没有,那么。这个家庭的老人的晚景就可能大大地堪忧了。为确保每个家庭、每个老人都能得到赡养。还得加强法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养老的立法,将新孝道、新道德的精神贯彻与立法之中。增强孝道的约束力;其次,加大有关养老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年轻人清楚、明白自己所承担的赡养老人的道德、法律义务,使老人知道自己所享有的被赡养的权利:如果在道德舆论监督、调节无力的时候,则适当地通过法律途径予以确保养老责任的落实。再次,加强养老的司法工作,改变现行关于养老纠纷当事人不控告不受理的做法,实行与当事人有关的机关、团体、关系人也可以控告。也应立案受理。调动社会力量来关心农村的养老,提高养老的质量和水平。

4、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是农村养老跨上新的台阶。在现代社会,养老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家庭的经济实力、子女的孝心,也与其所生存的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只有整个农村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每一个家庭才能达到共同富裕,才能为善养老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改革,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每一个老人的健康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只有努力发展农村文化娱乐等公益事业,为每一个老人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场地、机会和精神食粮,才能保证每一个老人的建设生活的愉快。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农村养老孝道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老人农业”问题的空间与对策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