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扬民主 构建繁荣西藏

2009-06-15崔素欣杜晓琴宋秀峰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9年5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吐蕃西藏自治区

崔素欣 杜晓琴 宋秀峰

背景材料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年来,在党中央的殷切关怀下,在西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西藏实现了从黑暗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向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跨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3月2日下午发表《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白皮书,介绍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历程和五十年来发生的巨变。回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50年来西藏广泛深刻的历史巨变,揭示西藏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事实揭穿达赖集团在“西藏问题”上散布的各种谎言和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澄清历史是非,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发展变化的西藏。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这是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后设立的首个法定节日,反映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3月28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人士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欢度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考题精练

一、单选题

1西藏的气候特征是()

A气候干燥,年温差大

B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

D终年温和多雨

2西藏修建铁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保护

B地表崎岖冰川广布地质灾害频繁

C生态保护资金短缺建筑材料运输困难

D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劳动力不足

3本区蕴藏量丰富,且属于可再生新能源的是()

A水能太阳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地热能天然气

D风能煤

4西藏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小

C河谷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5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低

B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C山脉阻隔,水汽难以进入

D人口密集,植被破坏严重

6西藏地区的动物主要有()

A斑马

B大熊猫

C藏羚羊

D野猪

7藏医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藏医的经典著作是()

A《四部医典》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

8历史上对西藏地区的称谓按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乌思藏一吐蕃一西藏

B吐蕃一乌思藏一西藏

C西藏一乌思藏一吐蕃

D乌思藏一吐蕃_西藏

9“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涵信息归纳完整的有()

①西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0藏文史籍《萨家世繁史》说:“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会于八思巴。”这段史料表明()

①忽必烈注意利用宗教加强统治②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③当时吐蕃人把西藏看作元朝的一个行省④西藏成为元朝管辖下的行政区之一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歌手韩红唱道:“……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的天堂……”歌中的“天路”指()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成昆铁路

D青藏铁路

132009年西藏用于各项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将接近400亿元,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西藏将掀开新的一页。这说明()

A财政在促进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加大对西藏投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措施

C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D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42008年。西藏自治区干部比例中,藏族干部超过70%。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①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②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平等③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⑦③④

D①③④

152008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92亿元,比1959年增长了225倍。西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①得益于我国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②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支持分不开③是西藏自治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④说明我国各民族消除了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克松村在西藏第一个完成了从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当时克松庄园的408名农奴在获得新生的同时,也用投石子的方式民主选举出了他们的第一位带头人。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从这一天起,在克松村,不管大事小情,“民主议事”就成为最被认可的方法。下列有关民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民主是全民的民主③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对立面是专政④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7从1959年至今,中央累计投资西藏两千多亿元,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西藏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与此同时,中央国家机关、17家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和18个援藏省市对口援助西藏,累计建成对口援藏项目2861个。中央对西藏地区的支持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体现了()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8白皮书说,50年沧桑巨变,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当前,

西藏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材料主要体现了()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全面的观点D实际的观点

二、非选择题

19拉萨是西藏重要的农业区,分析其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0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前后57天,行程3219公里。之后建立的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就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演化成今天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大昭寺是唐代哪个皇帝在位时所建?文成公主人蕃指历史上什么大事,有什么历史及现实意义?

(2)今天去西藏旅行可选汽车和火车,分别有哪些线路?

材料二(元朝)初名总制院,于至元元年(1264)设立。……二十五年……以总制院统领吐蕃各宣慰司军民财谷。……改名为宣政院,秩从一品,用三台银印。……吐蕃发生变乱,亦设行宣政院前往当地处置,唯重大军事行动需与枢密院商议。……管理各地佛寺、僧徒。至大四年(1311)。罢僧录等司,凡僧人词讼皆归管民官决断。至顺二年(1331),复于各省置广教总管府十六所,掌管僧尼政事,由宣政院选僧俗官任达鲁花赤、总管等职。元统二年(1334)罢。宣政院……下辖安抚司、招讨司、宣抚司和元帅府、万户府等。各级官员多以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荐举,朝廷授职。

请回答:

(3)元代设置的宣政院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清朝中央政权怎样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4)新中国成立后对西藏解放采取了什么方式,并且在什么文件中确立了民族自治原则?

21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0年来,西藏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让雪域高原碧水蓝天永驻。西藏共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保护区面积居全国首位,是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广大藏族同胞充分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主改革50年来,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在西藏依法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尊重。

——从低矮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从传统游牧到现代科技种植,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近百万农牧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深入人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5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3)分析西藏自治区出现人与自然进一步和谐的哲学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A 6,。C 7,A 8,B 9,A 10,D 11,C 12,D13,A14,B15,A16,D17,A18,B

19拉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热量较好;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河水灌溉便利。

20(1)唐太宗。唐蕃和亲。其意义: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华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

(3)宣政院是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及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清朝时确立了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4)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1)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制度保障。第四,完善和落实扶持、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民族地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第五、认真落实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信教群众。第六,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做贡献。

(2)第一,实行了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第四,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在税收、资金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第五,东部发达地区在技术、资金上大力支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3)第一,承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实现西藏自治区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第二,坚持联系的观点,承认联系的客观性。西藏自治区的人民群众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与人的活动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西藏自治区做到了按规律办事。第四,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都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吐蕃西藏自治区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西藏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