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清查粮仓意欲何为

2009-06-15

南风窗 2009年11期
关键词:粮价美国农业部库存

胡 锋

国内粮食库存数据一直是个谜,无论是农业部还是国家粮食局,均从未公开公布过国家的粮食库存数据。

新世纪以来,动员10万之众的第二次大规模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自4月1日始即在全国铺开。库存对于判断粮价总体运行态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电视电话动员会议上也指出,“粮食库存是粮食流通的重要汇聚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随着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粮食库存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适时开展一次粮食清仓查库,摸清粮食家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服务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

危机年代有粮不慌

粮食是季节生产,常年消费。库存对于维持正常的粮食供需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粮食年度间的供需余缺最终都体现为库存水平的变化,而库存的波动直接影响粮价的运行。一个最新的例子是4月9日美国农业部在4月份供需报告中大幅下调了美国2008/09年度大米期末库存数据,当天CBOT糙米期货价格大幅飙升。市场根本不理会美国农业部同时预测2009年美国水稻播种面积可能增长6.2%的信息。为什么?因为库存是粮食供需状况的“最高总结”,单个年度的产需变化往往不能对库存造成较大的改变。当库存处于低位时,某一年产量的上升并不能即刻改变库存处于低位的状态;当库存处于高位时,某一年产量的下降也不能迅速改变库存处于高位的事实。因此,我们往往会发现,当库存处于高位时,粮价不断下降,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当库存处于低位时,粮价不断走高,粮食产量持续回升。

1998年国内粮食产量达到历史顶峰,库存畸高,此后粮食产量连年下滑,价格亦持续低迷直至2003年底。此后,粮食连续5年增产,粮价却经历了持续5年的上涨过程。由此可见,库存是决定粮价水平高低的最终力量,当年的产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价短期走势,但只有累积起来的产需变化最终实质性改变库存状态,才会对粮价的走势起决定性作用。1998-2003年粮食生产的连年下滑最终改变国内粮食库存畸高的状态,由此开启了粮价新一轮上升的序幕。但此轮粮食连续5年的增产,对库存的累积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国内的粮食库存显然又达到了阶段性的高点,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如果没有政府近年的强力“托市”,粮价也许已处于下行通道。

显然,丝毫不用怀疑此次全面清仓查库的意义。只有彻底了解掌握了中国真实的粮食库存信息,政府的粮食宏观调控决策才能更加有底气,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真实信息应该公开

但是笔者关心的是,此次清仓查库的信息如何处理,也许这比清仓查库本身更重要。

前面说了,粮食库存信息如此重要,不但是政府,市场各主体也渴望得知这一关键信息。无论是粮食生产者、经营者还是市场研究机构,准确权威的粮食库存数据对于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遗憾的是,国内粮食库存数据一直是一个谜。无论是农业部还是国家粮食局,均从未公开公布过国家的粮食库存数据。至于未能公开的原因,一者可能是粮食库存数据被视为国家机密,不得外泄;另外一个可能是政府自身可能也没有一个有把握的数据,从而不便对外公布,以免误导。

但是无论怎样,笔者均认为,借助此次全面清仓查库的机会,政府是时候定时公布国内的库存数据了。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粮食库存数据视为国家机密值得商榷。在备战备荒、粮食紧缺年代,粮食库存数据秘而不宣还可以理解。但粮食供需有实质性改善、粮食流通完全市场化、粮食国际贸易正常化的今天,再维持粮食库存数据的神秘面纱似乎没有必要。实际上,许多国家政府均定期提供本国的粮食库存数据。这方面的典型就是美国。美国农业部每周、每月、每年均会定期公布粮食生产流通各方面的数据,美国农产品数据最全,也包括世界农产品的供需数据,其中也有对中国粮食数据的估计。

第二,库存及相关数据的公开,也是争夺国际农产品定价权、话语权的重要基础。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定期报告被视为当今农产品领域最权威的信息,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对农产品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屡次为市场所证实。可以说,世界农产品领域的话语权操于美国农业部之手毫不夸张。也就是说,美国农业部只要动动嘴皮子,写写报告就可以改变农产品市场大势,试问什么样的宏观调控具有这样的威力?

近年,我们国内一直在提要争取世界基础性商品的定价权。笔者认为,争夺定价权不但取决于我们的资金“硬实力”,更取决于中国的“软实力”。当今世界农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美国人手中,我们说那是因为他们有CBOT,于是中国也要拥有像美国一样发达的期货市场。经过10来年的建设,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就成交量和成交金额而言,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但是中国期货分析研究人员在做大豆、玉米研究的时候,用的是谁的数据?美国农业部的。包括国内的玉米供求数据,往往也是引用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凭什么和人家争夺“定价权”?笔者相信,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交易量、交易金额方面终有超越CBOT的一天,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所。但是却怀疑,即使到了那一天,能否有底气说,中国取得了农产品的定价权?

其实,我们只看到了前台的CBOT,而没有看到背后的美国农业部。如果中国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国内农产品市场时还只能引用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的状况一天不改变,就一天不能说取得了农产品领域的定价权、话语权,哪怕国内农产品期货的交易规模将CBOT远远甩在后面。

第三,公开信息,有利于引导市场,实现更高效的宏观调控。显然政府此次大规模清仓查库,是为了摸清家底,以便未来的政策制定更加贴近现实,避免出现偏差。但是如果清仓查库得到的信息为政府所垄断,外界得不到真实的信息。而外部对此类的信息是相当渴求的,于是必然会有相关机构去填补这个真空。有需求,就有市场。

目前国内还是有一些机构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去发布一些国内农产品供需及库存数据的。但是这类机构一是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或是为了挣钱或是为了其他目的,二是与政府机构掌握的信息相比,非常不全面,权威性值得怀疑。因此,此类信息容易误导市场,并不利于整个市场的稳定。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差异往往很大,市场主体往往无所适从。这个时候迫切需要权威部门出来正本清源,以全面准确的数据以正视听。而这个角色显然只能由政府来扮演,因为其他单一市场主体显然是无法胜任的。

实际上,政府根本无需担心数据的公开会对市场造成不稳定,相反不公开,反而会给市场造成更大的不稳定。因为真实的数据不公开,小道消息、流言甚至阴谋必然充斥市场,而这样的市场显然是难以稳定的。而由于不稳定,客观上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更多的调控,这显然是对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如果公开数据,市场自身更易趋于稳定,很多调控本可避免。

举个例子,假设此次清仓查库的结果是目前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是40%,和政府预先认为的50%的库消比有差距。由于库存低于预期,政府担心公布库存,粮价会大幅上涨,于是不公布真实数据。但是政府的担心是“唯心”的。为什么呢?因为政府对库存的估计和市场的估计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因为很可能目前的粮食价格水平对应着市场40%的库消比预期,如果清仓查库的结果表明,当前的库消比就是40%,那么粮价根本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市场本来就是这样估计的。可是政府却担心公布出去造成粮价大幅上涨。由此可见,担心公布数据引起市场波动的担忧是多么的主观和不切实际。因为市场深不可测,即使你掌握了真实的数据,你也难以对市场做正确的预测。

猜你喜欢

粮价美国农业部库存
美国农业部拨款1.02亿美元扩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
美国农业部拨款1300万美元改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
“粮袋子”充裕 粮价大幅上行缺乏支撑
美国农业部:中国签订美国粟米和大豆购买合同
国际粮价总体水平或将上升
美国农业部公布补贴计划
我国粮价政策改革要促进竞争力提升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