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氏新政这一年

2009-06-15赵灵敏

南风窗 2009年11期
关键词:陈水扁马英九民进党

赵灵敏

一个清廉自持、没有多少派系根基、不擅“厚黑”又不获党内大佬加持的政治人物,却能够登上权力的最高峰,这是民主选举才能创造的政治文明奇迹。不过,马英九靠强化两岸经贸合作来“拼经济”,在极大改善了两岸关系的同时,也使得岛内政治生态更加复杂。

5月20日,马英九就任台湾领导人一周年。对这一年的是非功过,人们热烈评说,而近期发生的几件事,似乎具有特别的指标意义——

4月28日,台湾获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的邀请,成为WHO的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WHA)的观察员(其它6个观察员分别是梵蒂冈、马耳他骑士团、国际红十字会、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国际国会联盟、巴勒斯坦)。这是联合国专门机构首度使用“中华台北”名称。

4月底,中国移动宣布计划将向台湾远传电信投资5.33亿美元,此举被视为一个强大的信号,表明台海两岸持续多年的不和谐关系正在迅速改善。但5月12日,台湾“经济部长”尹启铭表示,台湾不会马上允许大陆投资其电信运营商,这可能会推迟、甚至断送大陆对台湾上市公司的首笔投资。

5月6日,刚刚参加完第三次江陈会的江丙坤提出辞任海基会董事长,之后去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双方相谈后表示“心有同感”,吴伯雄更丢出“请不要逼我们走向墙角”这句话,谁有能力将执政党的头二号人物(江丙坤兼任首席副主席)逼到墙角,实在令人好奇。虽然江丙坤后来收回了辞呈,但蓝营内部的整合仍让人浮想联翩。

5月14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前“行政院”院长苏贞昌在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陪同下首次到台北看守所探视陈水扁。对于一年来一直试图和陈水扁切割的蔡英文来说,这一举动显然有着难以名状的感慨和无奈。而5月17日,民进党主导的“呛马”大游行就将开锣,届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冲突和对抗,殊难预料。

这几件事,似乎是马政府过去一年新政果效的缩影。过去一年,海协海基两会复谈,台湾恢复大陆官方媒体赴台驻点采访,开放县市长登陆,松绑赴大陆投资上限,开放陆资入台,实现两岸周末包机与大陆观光客赴台旅游,再加上陈云林赴台访问等等,这一系列的动作让两岸关系回到一个理性与良性互动的轨道上来,一度笼罩在台海上空的战争阴云正在远去,这是马英九一年来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但另一方面,马许诺的“633”竞选口号,亦即经济成长率6%、失业率3%、国民所得3万美元,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更已成为明日黄花。早在去年8月4日,马在接受外国报纸访问时就已改弦更张,认为“633”要到2016年才可能兑现。尽管开放了陆客来台,但因陈水扁执政8年期间令岛内经济积弊日重,尽管马氏新政用心不少,但短期之内经济仍难见明显起色。

而在政治层面,蓝绿阵营的攻讦和分歧有增无减,台湾行之经年的恶质政治文化仍在继续。陈水扁大审虽然已进入司法程序,但仍有能力通过绝食和喊话影响绿营和台湾政局,而特侦组侦办的二次金改案、外交机密案却无任何进展,关键人物陈致中未予收押,“御医”黄芳彦潜逃美国,4个多月却未予通缉,检察总长陈聪明成为众矢之的,被指“通风报信”、“吃案纵放”,而宣称“不沾锅”的马英九没有任何宣示动作,更增加选民的疏离与愤怒。

承载着台湾人民的期待,马英九政府一年前的开局气势如虹,为什么几乎在没有蜜月期的情况下就焦头烂额?这一年的治理困境,是新手上路的必然,还是领导能力有限的宿命?形象清新的马英九,是否有能力给台湾带来真正的改变?已上正轨的两岸关系,下一站将驶向哪里?

马英九改变了什么?

马英九政府蜜月期的结束,可以说源于任命赖幸媛为陆委会主委。当初吴伯雄从大局出发,劝退了多名战功显赫的角逐者,并开导说只要大选获胜,大家都有用武之地。可以说,国民党赢回政权,许多人等着分一杯羹。但大选之后,马并没有把陆委会主委这样重要的职位留给国民党人,也没有把“行政院长”留给党内大佬江丙坤,而是任命了曾任东吴大学校长的刘兆玄。

此后,马英九推行“党政分离”路线,重大人事安排与决策不与党内高层及党籍“立委”协商沟通,这激起国民党内的强烈不满甚至公开对抗。在“立院”占绝对优势的泛蓝“立委”否决了马英九提名的“监察院副院长”沈富雄等4人、迫使“考试院长,提名人张俊彦退出“立法院”审查程序,重创马英几声望。

马英九之所以这样做,台湾知名评论员南方朔认为,这是“明星”心理在作祟:马英九把自己当成明星,而明星往往不在意已有的“粉丝”,而更操心谁还没有拥戴他。所以,他的目光很快从支持他的721万人移开,转到了反对他的500万人头上,还美其名曰“扩大社会共识基础”。

而从马英九的成长经历看,幼承庭训,留学返台后,仕途一路顺遂,晚近更成为镁光灯前的熠熠巨星,马英九很努力让自己成为大家所想要看到、习惯看到的“马英九”:维持标准笑容,跑步游泳,永远对人彬彬有礼,应对进退不愠不火,谈吐条理清晰。他追求完美,害怕遭到否定和批评,最后。完美变成了他的束缚,泛蓝阵营认为他吃里扒外,泛绿则得了便宜也不感谢,演变到后来,他想要把一些绿官换掉也都会被说成是政治清算。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青也认为,马英九人格上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弱点,也就不能体谅别人的缺点,少了雍容大度,也不习惯“海纳百川”,幕僚团队同质性高,造成领导格局上的瓶颈。

马英九大量起用的前政务官与学者,国民党立委苏起和其胞弟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主委苏永钦、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高朗、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金溥聪、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国民党副主席关中、詹春柏及党秘书长吴敦义等,绝大多数是充满理想色彩、个性温和的学者,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沾锅”,与实际政治环境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期。而同质性高的结果就是思考逻辑跟观念太接近,想法单一,缺乏激荡与创意,形同“一人决策”。因此,刘兆玄“内阁”号称“老手上路”,但应对突发事件缓慢,政策反复多变,诸多官员发言不当,多次酿成巨大风波。

不过,马当局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也不仅仅是用人的问题,也有制度设计上的缺失。民进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刘建忻就认为,“刘内阁”失控,追根究底是体制问题,因为“行政院”本身就是脱离民意的制度设计,“阁揆”既不是民选首长、也不是“国会”议员转任,“行政院长”由“总统”任命,“国会”没有同意权,注定“行政院长”会与民意脱节。

马英九当局有着太多自我设限的包袱,在权力上缺乏大开大阖的魄力,这些都有待调整。所幸,那些遭人诟病的地方都不涉及贪腐、跋扈、邪恶、以权谋私。放眼台湾甚至华人社会,这并非很常见的品质。“不粘锅”固然不利于在各派力量之间折冲调和,但其“士大夫无私交”的坦荡仍令人钦佩;清廉而平庸固然有遗憾,但对台湾来说,那个既清廉又能干的领导人又在哪里呢?一

个清廉自持、没有多少派系根基、不擅“厚黑”又不获党内大佬加持的政治人物,却能够登上权力的最高峰,这是民主选举才能创造的政治文明奇迹。很多支持马英九的人,大概也就是为了这样一种难能可贵的理想主义。

但国民党包括台湾的政治文化依旧。3月14日,台湾苗栗县第一选区“立委”补选,国民党提名人陈銮英,败给了脱党参选并遭开除党籍的康世儒。3月28日,台北市大安区“立法委员”补选。这个区的人口组成以“军公教”(军人、公务员、教师)和外省人居多,几十年来都是国民党的死硬铁票区,国民党最后虽然赢了,但赢得极为难看。

这两件事,都被解读为马政府施政不力的恶果,却少有人注意到,陈銮英的丈夫李乙廷涉及贿选,并遭对手提起当选无效之诉,国民党轻轻松松提名李乙廷妻子陈銮英“代夫出征”,显然轻忽过去“清廉政治”的承诺,也无视“当选无效之诉”的效应;大安区原“立法委员”李庆安的美国国籍问题扰攘了一年多,国民党并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止血”。而前台东县长吴俊立因贪渎遭诉判刑解职,国民党就直截了当提名吴的太太邝丽贞参选,国民党即使赢得县长选举,却没赢得名声。而这样一种由派系左右当选者的文化,在台湾政坛特别是基层是普遍现象。

马英九执政后,处处依法办事,不干预司法,不介入政商关系,为台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但台湾要重建一个新的社会,重构民主社会,完善法治,重塑台湾社会的正义是非价值,仍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民进党怎么办?

去年马英九以高票胜出后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然而,更加感人的演讲却来自他的竞争对手,民进党的候选人谢长廷,他“呼吁民进党支持者,冷静面对这样的结果,民主包括结果也包括过程,过程难免有争议,但是我们接受,不要再有抗争”,“我除了会兑现对败选的承诺外,退出政坛,也将持续守护民主、守护台湾,我的生命属于台湾,舍此,无处可去。”他的落败感言可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退出政坛的统治集团最感人的演说。许多人希望,经此一役,民进党能开始脱胎换骨的改变。

但是,不但谢长廷没有兑现诺言退出政坛,民进党接连遭受选举重挫,进一步加剧了党内危机感和焦虑感,其原有的以仇恨为纲、挑动对立、不问是非的极端化德行更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去年8月以来,民进党及其支持者除举行一系列街头抗议活动之外,还陆续发生“民进党台南议员暴力袭击张铭清事件”、“立院掌掴事件”、“11·06围城流血事件”,党内“街头路线”、“暴力路线”因得到深绿民众支持而“合理化”、“英雄化”。虽然蔡英文强调“议会路线为主”,但民进党一系列暴力行为加剧了蓝绿对抗,使该党重新背负“暴力党”恶名。

而且,即便陈水扁腐化堕落、身陷多起官司,民进党至今仍不敢旗帜鲜明地与他切割。历史上,民进党向来比国民党来得清廉,因为民进党的免疫系统良好,任何党员一旦被检察官以贪污罪名检控,便会立即送交中评委,然后革除党籍。如果日后司法上还回清白,再重新入党已是另一回事。但这一切到了陈水扁那里都不起作用。

去年8月15日,陈水扁宣布与其妻吴淑珍即刻退出民进党。但过了几个月,陈水扁透过友人放话说,当时是民进党中央党部逼他退党,现在自己很想重回民进党。民进党台北市党部随后召开临时“执委会”,通过陈水扁重返民进党案,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庆林更亲赴台北看守所,请扁在入党同意书上签字。

民进党党内对陈水扁班师回朝,戒慎恐惧居多、乐见其成少之又少,但又没有人敢直说“拒收”,还表示要“站在司法人权立场上加以声援”。也就是说,经过10个月时间,民进党依然摆脱不了陈水扁的操控。而蔡英文从一年前形象清新的“小白兔”迅速转变为“暴力小英”,民进党恶质斗争文化的腐蚀和破坏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这种恶劣的斗争文化最严重的后遗症,就是使台湾朝野不同阵营之间在多数时候都处于剧烈对抗的状态,民进党和国民党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缺乏共识,双方的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分野清晰,基本上是趋于两极,连能够坐下来谈问题的语言框架及共同逻辑都已不存在,已很难找到妥协的空间。因此,即便马英九以低姿态应对,多次提出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会面,共商大事,但蔡英文则以种种理由予以拒绝。这说明这一年来,蓝绿关系依然严重对立,没有任何和解的迹象。

在野党当然负有监督当局施政的职责,以弥补执政党不足之处;但现在的民进党陷入了“逢马必反”、“逢中必反”的思维而不自省。这也是为何民进党支持度至今仍如此偏低之故:据台湾《苹果日报》日前的民调,如果再一次“大选”,还是有54.9%的民众投给马萧,31.6%投给民进党的谢苏配,两组都不会投的有9.25%。这说明民进党并没有从国民党的施政不力中获得多少好处。

尽管如此,在台湾,政党轮替已经成为民主政治的必然,人民有“试错”的权利,在“试错”中进步,比原地踏步要好。那种连人民“试错”的权利都不给的政治制度,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进步。

两岸关系任重道远

对马英九政府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靠强化两岸经贸合作来“拼经济”,进而获得连任是主要考虑。但是,迄今为止,这一系列措施对台湾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赴台旅游的游客在大幅增加,但去大陆观光和旅游的台湾客也在大增。国民党提高了赴大陆投资门槛,结果一时间造成台湾部分企业关闭转向大陆,对台湾的就业产生新的压力。再加上大陆也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对台进口减少,造成台湾罕有的对大陆出口减少现象。甚至在货运直航的背景下发生台湾砂石轮被拒的事件,从而被绿营大加利用。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表示,许多台湾人担心新的两岸交往缺乏透明度。“我们确实希望看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但如果政府判定大陆市场是我们的未来,而且我们必须以政治资本交换经济利益,就会导致台湾内部严重分裂,”她警告称,“那将导致两岸关系变得非常不稳定。”

我们可以将之归咎于民进党“逢马必反”、“逢中必反”情结的间歇性爆发,但绿营毕竟代表了台湾四成的民意,这是大陆两岸政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当前的台湾并不是非常理性的社会,民众政治心理非常复杂,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远没有达成共识。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就总结出台湾人具有叛逆心理、悲情意识、“恐共”心理和“媚日崇美”现象,并认为台湾人的政治意识形态具有政治信仰“欧美化”、族群意识“褊狭化”、政治文化“脱中国化”、国家认同“异质化”、台湾前途“自立化”等五大迷思。这说明在两岸的分离已有近60年、各自建立了完全不同体制的情况下,双方已在很多价值观领域产生极大的差异。

因此,台湾民众当然不愿意看到台湾的经济优势因为两岸融合而被稀释,也不愿意看到其政治生活受到冲击。更大的问题在于,即便陆客赴台的人数达到了预期,台湾经济也很快有了起色,但一旦形成了对陆客购物和旅游的依赖,反而有可能更不利于台湾经济深层结构的调整。

而大陆的让步也不是没有止境的,马英九就职后率团“出访”巴拉圭与多米尼加,来回均低调“过境”美国西岸,就是希望借此对大陆与美方释出善意。北京邀请萧万长出席博鳌论坛、乐见连战出席APEC峰会、支持台湾成为WHA的观察员,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仍是有限度的。如萧万长就职副总统之后,就被博鳌论坛列为“管制对象”;而下一步,台湾能不能在参与世卫大会之后申请加入世卫组织,是两岸之间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日前宣布,大陆针对台湾的飞弹有1500枚,有增无减。台湾军方在3月份发表的首份全面防务评估报告中也称,“中国从未放弃武力犯台”。马英九要求美国“毫不犹豫地”向台湾提供必要的防御武器,其中包括相对先进的F-16战斗机C/D机型。对台军售也会是一个可能引发两岸争拗的大问题。

更让人担心的是,尽管两岸关系大幅改善,但支持台独的人并没有明显减少。2008年10月,在国民党执政5个月之后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支持尽快宣布独立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点14.8%,比3月大选时增长8.8个百分点;维持现状以后独立达到12.5%,而永远维持现状则达到历史最高的25.5%,比3月份大选时增长5.5个百分点。在12月份的民意调查中,虽然尽快宣布独立的比例下降,但维持现状以后独立的却上升到16.4%。2008年11月更发生一名刘姓教师为支持台独而自焚的事件,被绿营大加炒作。

未来几年,经济上的亲密接触有望能进一步改变台湾的世道人心,促进两岸民众心态与认同上的不断靠近。而对马氏新政的施行与调整,仍需耐心观察并寄予温和的信心,毕竟,“一马当先”的奔跑,刚刚扬鞭一年。

猜你喜欢

陈水扁马英九民进党
卖水果
不够用
台湾“大选”与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
日本民进党成立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