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几点体会
2009-06-13韩进莲
关于复习,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教育教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高三这个特殊而紧张的时期,如何创建有自己特色的语文复习之路,大家都曾思考过,探索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归纳整理,加强积累
语文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琐碎,因此从某个角度讲,高三复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积累,归纳整理的过程。学生在高三语文的学习中必须有两个本,一是积累本,一是错题本。其中积累本就是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的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错题本是积累做错的题,并在旁边附上正确答案。很多时候教师课上讲解学生懂了,但仅凭课上印象还不深刻,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彻底纠错。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再学习的机会。整理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积累整理,浏览默记。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易误用的成语(熟语)、文学常识、名言警句、可以作为作文论据的材料等,都是应积累的内容。
在进行文学鉴赏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出一些诸如送别诗、爱情诗、哲理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诗、咏史诗等常常考查的诗歌类型及其常规下表达的情感,而对于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同样应该让学生动手整理,比如烘托、用典、象征、反衬、白描、借古讽今、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等。通过整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加深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了,这样学生动手参与的复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还要注意作文素材的积累。一些可作为素材的人物,可引导学生分为文学圈、政治圈、思想圈、艺术圈、体育圈、公益圈等,分门别类,以点带面,既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又方便了他们在临场作文时快速搜索,提高了写作速度,丰富了写作内容。
二、教会方法,训练迁移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的目的也不仅在于夯实学生基础,更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怎么迁移?那就是要教给学生归类的方法。下面就高考部分知识的考点举例剖析:
1.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在复习时,我们不能只拿着教本,给学生一个汉字中错别字的答案,而应给学生识别的方法。第一步,让学生知道高考错别字考查的几种重点字----形声字的误读、形近字的误读、多音字的误读、成语中难读字、习惯误读字;第二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音随意转,形因义别。这是理论,我们应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举例剖析。比如,“仗义执言”的“执”,学生很容易误写成“直接”的“直”,如何能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解题方法呢?我们可以依据语法,判定搭配。从意义上讲,“执言”与“直言”不同;从结构上讲,“执言”是动宾结构,与“仗义”结构相同,而“直言”是偏正结构,与“仗义”无法搭配。而这个成语是“为了正义说公道话”的意思,所以应该用代表动作的“执”。由此,带领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一是让学生找,二是老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例题。比如“文过饰非”的“文”、“兵荒马乱”的“荒”、“山清水秀”的“清”都可以按照语法结构来记忆。当然,识别错别字,还有一个平时积累识字量的过程。
2.现代文阅读中“概括内容”的方法。有统计,近几年来,这一部分内容得分率最低。讲解这一部分笔者觉得首先应该从概括段落内容起教学生方法。我们知道,每一段都是由若干意义相互联系的句子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这就需要我们从三方面考虑:一是从句入手,提取中心句,没中心句的找关键句,过渡句;二是从结构入手,抓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是理清线索顺序。这之后组合要点,进行概括。教师拿具体的几个代表性语段为例,在练习中验证方法,带领学生总结规律,这样的教学应该比那些只是告诉学生具体的答案要有效果了。
3.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高考试卷中,一般给学生的话题,应该让学生知道:外延越小,内涵越大,外延越大,内涵越小的道理,如“路”这个话题,它的外延小,而内涵大。内涵越大,就给学生带来难点。这样可以教给学生方法:一、化大为小。如何化大为小呢?一是限制话题,做到宽题窄写,大题小作。如“坚守”这个话题,可以采取“后补”的方法,写 “坚守善良”“ 坚守正直”“ 坚守诚信”“ 坚守理想”等,而“坚持”这一话题,可以写“坚持就是力量”“坚持就是创造”“坚持就是奇迹”“坚持就是气节”等。再如“希望”这一话题,则可以采取“前补”的方式,写“家长的希望”“孩子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二是要注意“虚与实”的转化。比如写“小草”这个话题,如果仅仅停留在写春天田野中那翠绿的小草,恐怕很难成就大气文章。这就应该“化实为虚”,从自然的小草扩展到那些像小草一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人,这样就比原文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学生打开了思路,无数个选题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设问构思。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缩小写作半径。如作文《我生命中的启蒙者》,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谁是我生命中的启蒙者,他在什么情况下启蒙我,怎样启蒙我,启蒙后我有什么感受和变化?通过设问对话题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文章的立意就容易确定了。
三、走出高三语文复习的误区
(一)重做题轻读书。
高三复习中,大量的题海战术是要不得的。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给学生留下广泛阅读的时间。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真正语文能力。
(二)重语基轻作文。
有相当多的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起来心里塌实,复习效果也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起来就往往不好把握,所以,有时间和精力总愿用在复习语基上,而不愿用在作文上。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高考中作文所占的比分是整个试卷的百分之四十。作文复习确实难以把握,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比如教给学生一些开头的方法,直点话题、排比点题、引用名言、故事开头等,指点他们一些拟题方法,让他们积累一些可以通过改装来增加文采的语句,和他们一起分析一些可以“一例多用”的论据性材料等。
(三)重资料轻教材。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尤其是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
上面谈了关于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体会。其实,对于高三复习课来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但无论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要抓住高考的考纲要求和知识点,掌握题型和命题趋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地思索和追求中才能进步,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对于自己的事业有一颗炽热的心,用汗水做基石,以信念为支柱,那么多彩的浪花定会沿着扬帆者的航程开放,奋斗的诗篇从来不会被成功拒签。
(韩进莲 河北蔚县第一中学07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