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2009-06-13李婷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怀古词作首词

一、背景

本节课的赏析内容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轼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作,写于词人被贬之时,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感慨自己的功业无成。教学前笔者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经过小半学期的诗歌学习,思想上进入了疲倦期,加之也已熟悉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时代背景介绍——作者介绍——内容解释分析——主题思想分析——写法特点分析),学生已难提起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的成长经历使他们难以真正的理解作者,真正的走进这首词。在本次课笔者尝试以丰富的影像资料,通过合作、探究,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讨论,并且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实践

(一)专题研究课背景导入

1.教师简单介绍苏轼及《念奴娇》相关文学常识。

2.影像辅助教学

(1)了解苏轼的人生和文学艺术成就。

(2)欣赏苏轼的词作,感悟他的艺术风格。

(3)解读课文,了解相关传说。

(4)欣赏课文的朗读和吟唱,感受词韵味和意境。

(5)聆听“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歌,与苏轼一起感受三国时代的波涛汹涌、英雄豪杰。

(6)通过电视剧画面直观感受“强橹灰飞烟灭”的火烧赤壁的历史景象。

注:以上6个介绍专题我都相对应的选择了简短而具有代表性的影像资料,每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以讨论、问答的形式加强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二)专题研究任务布置

1.描述解读《赤壁怀古》整首词的内容。(必做专题)

2.选做专题:

(1)介绍苏轼的生平,阐述他的生平与这首词(《赤壁怀古》)的联系。

(2)从这首词,分析苏轼的词的风格和艺术成就。

(3)赏析《赤壁怀古》一词中生动、优美、传神的字、词、句。

(4)将这首词与我们学过的词作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

注:班级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兴趣及专长各选其中一专题。

(三)方法指导

1.选择专题

2.网络上搜寻与专题有关的资料

可在百度或GOOGLE等搜索网站中搜索与苏轼或《赤壁怀古》的相关资料(影像、文字、图片)。进行摘录、打印。

3.在图书馆搜寻专题有关的资料

可在学校网站和图书馆的系统里,先搜索:

关于苏轼的书籍

中学语文诗词方面的书

诗词鉴赏词典

(根据索书号进行查找,借出、阅读、摘录。)

4.每个人的资料可以交换,共享。

5.整合相关素材,准备写作。

(四)考核标准

1.最后文章的内容的质量。

2.与专题符合的资料的搜集质量。

3.文章与材料的结合度,是否体现你的思考。

(五)教师展示自己提前写好的一篇专题文章,再次讲述写作的方法及要求(例文后附)

三、课堂实录(片段)

播放子午书简——宋词十家 苏轼,了解苏轼的词风,师生讨论:

师:喜欢这首词吗?

生:喜欢!

师:听的出来,有些同学回答的有些牵强。

生:(笑)

师:相比之下,你更喜欢柳永的《雨霖铃》还是这首《赤壁怀古》?

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更喜欢《雨霖铃》,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感情描写细腻的文章。

生:我也比较喜欢《雨霖铃》,我觉得柳永是运用意象的高手,杨柳、晓风、残月把那种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很能带动我的情绪。

生:女生可能比较喜欢《雨霖铃》,作为男生,我更喜欢大气的《赤壁怀古》,我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份豁达豪放。

师:我们还没有具体分析词作,你就已经读出了豁达豪放,真是不错。

生:我们学过苏轼的词,知道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

师:哦!原来如此。你们学过他的什么作品?

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就是我们刚才在短片中欣赏到的,大家还能记得原文吗?

生:(断断续续背出)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词印象还是很深刻,但朗读的感觉似乎还不到位,刚才在短片中,已经将诵读给我们做了示范,比较一下,我们缺少了点什么?

生:缺少点感觉。

师:什么感觉?大家别忘了词中一个贯穿始终的字。

生:狂。

师:对,就是这个“狂”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从这首词我们走近了苏轼,走近了豪放派。

师:对比今天的《赤壁怀古》和前面所学的《雨霖铃》,谁能帮我们分析分析豪放派和婉约派词作的各自特点?

生:豪放派词作比较激情,婉约派则比较柔情。

生:豪放派“刚”,婉约派“柔”。

生:婉约派重在表达细腻的情感,往往读起来比较悲凉;豪放派表达的比较粗犷,往往表达豪情壮志,比较励志。

师: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者的不同,其实在刚才的短片中,苏轼的好友非常形象的告诉了我们:“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子拿着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轼的词必须让关西大汉绰着铁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可见豪放派特点是:内容广泛,意境壮美,感情豪迈,高远清新。婉约派特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绪,语言含蓄委婉,情调凄凉。

师:那大家又是如何区分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呢?是看词作本身还是词人呢?

生:词作。

生:词人。(学生争论激烈)

师:粗略的统计了一下,感觉认为词作的更多些,那咱们先给少数派一个辩解的机会,说说你们认为用词人区别的理由。

生:老师在给我们介绍宋词风格流派的时候都明确的给我们分过类,比如说婉约派代表作家是李清照、柳永等,豪放派则是苏轼、辛弃疾等,感觉他们的作品个人风格很鲜明,我认为“文如其人”。

师:这个词用的好,“文如其人”,那咱们词作派是不是派个代表反驳一下呢?

生:刚才提到的这些词人好像并不是只局限于他所属的风格流派,印象中李清照好像也写过豪放词。

师:能具体点吗?

生:(卡壳)

师:有没有同学从刚才的短片中给我个答案呢?

师:还记得短片中的《江城子》吗?如果不是提前告诉你这是苏轼的作品,你觉得这种风格的词出自苏轼之手吗?

(投影打出这首词)

(师生共同朗诵)

师:苏轼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他儿女情长缠绵悱恻的那一面啊!不止是苏轼,其实柳永也写豪放词,推荐大家读一读他的《望海潮》,领略一下他的语言风格。

师:可见,风格也是相对而言的,关键还是把握词作本身。

师:下面就让我们从相关的传说走入苏轼的词作。

四、反思

本次课符合有效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本次课确立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放低起点,从易到难,铺设阶梯,逐步提高。不是教师“告诉式”的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参与式”活动。教学过程由感性到理性,从形象生动的影像入手,引导归纳整理;不必追求知识的完整和深度,重在感悟应用;注重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教师的任务是精选内容,不牵涉过深,尽量化难为易,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堂课力争做到学生乐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但课程内容的设置可能还不太适合整体教学,不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如何真正实现层次化教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另外,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已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引导而不是拉拽”“激发而不是压制”“促进而不是代替”。课程的前半段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还有所欠缺,影像资料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疏于表达和理解,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现象。

教师的教学应当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使他们由模糊变清晰,从零星整合成系统,从无意识走向自觉,建构起新的知识网络。只有教学得体,方法得当,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应该能学好,而且会感兴趣的。

附教师例文:

苏轼的生平与《赤壁怀古》的关系

508211某某

要了解苏轼的生平与这首词的关系,让我们先通过他的年表来熟悉他的一生: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百度引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任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 娶王闰之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请大家注意这个时期)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根据苏轼的年表,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其中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年谪居黄州是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是他人生的第二个低谷。

又根据课本(苏教版教材)第四册22页中,关于这首词背景的相关叙述,我们可以知道:首词写于1082年,再根据苏轼的年表进行核对,我们得知1080年谪居黄州后的第三年(1082)是他创作这首词的日期。

“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从词中可以读出,刚到黄州时,苏东坡对刚刚遭遇的那场政治迫害尚心有余悸,而一旦住下来,融入黄州的山水和百姓生活,天性放达的诗人很快就随遇而安,开始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和乐趣的眼睛,发掘和享受黄州山水的淳美了。

但是,这种人生境界,是苏东坡在经历了政治灾难、精神灭寂和痛苦反思之后人格真正成熟的一种表现。迫害、孤独和物质生活的艰难使苏东坡终于脱胎换骨,其艺术才情也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于是,我们才读到了这样一种“圆润而不腻耳”“明亮而不刺眼”“高峻而不陡峭”的通达高迈的文字,才欣赏到《赤壁怀古》这一千古绝唱。

所以,研究苏轼的生平,我们的得出四个结论:

1.苏轼的这首词写于他人生的低谷时期,是他人生第一次政治失意后的表现。

2.苏轼写这首词是在经历了政治灾难、精神灭寂和痛苦反思之后人格真正成熟的一种表现。

3.苏轼对周瑜的态度,从侧面说,是一种对成功人士的崇拜。

4.苏轼在豪迈的情感中有感伤,在失意中脱胎换骨,通过词达到一种“圆润而不腻耳”“明亮而不刺眼”“高峻而不陡峭”的通达高迈的境界。

(李婷玉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研组210019)

猜你喜欢

怀古词作首词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清晏园怀古
上都怀古
翠云廊怀古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