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2009-06-13王桂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中的认知因素如果能和情感因素相结合,就更易于发挥教学的潜力,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下面是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关于情感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把每一堂语文课都看作是一场舞台剧,那么教师则是统筹指挥的导演。因此,情感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有情人”,要善于把握﹑调动情感因素,进而引发学生情感。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发现,那些经常把爱和期待给予学生的老师,必然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科必然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和期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激发他对学习的动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产生了爱戴和尊重,就会把这种情感转移到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
教师还应积极融入学生生活,做他们的倾听者,与学生分享彼此的信任与快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材分析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认知渗透进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与学生交流。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也是与学生交流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评语可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修改评价,它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做到了然于胸,便可充分利用这块“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接触,把自己对学生的鼓励和督促传递给学生。有时生活中平淡苍白的语言若变成细腻感性的文字出现在学生眼前,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为这是师生间小范围的交流,是他们之间共守的小秘密﹑小喜悦,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调控情感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能力有两层,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调控自身情感的能力,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
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基础上。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有调控自身情感的能力。我们知道:情绪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特点,教师自己的情绪以及教学态度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保持愉快﹑饱满﹑振奋的主导情绪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喜欢老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所以教师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氛围。一个成功的老师应善于将积极乐观的情绪带进课堂,让愉悦的激情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乐观的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从而调动课堂氛围。
教师除了能调控自身情绪外,更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状态。语文教学是一门多种要素结合的综合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自己的身体语言,把自己的教态充分把握好。语文教师尤其要加强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开拓视野,积极学习,加深知识底蕴。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
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材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学生。
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强调了设置情境的重要性。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情感融合,与文中人物情感融合,真正领会文章主旨。创设情景有以下几种方式可借鉴: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例如,在讲授诗词《沁园春·雪》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创设情境的条件,画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镜头一一展现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雄伟景观,再加上激越高昂的朗诵,使学生充分感受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真正进入情境。
(二)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将文本内容和自己经历﹑将作者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笔者在讲授《孤独之旅》时,就积极引导学生化身为杜小康,置身于没有人烟,远离亲人朋友的芦苇荡中,感受那份恐惧﹑孤寂,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情感被积极调动起来,切身体会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与他进行一次精神之旅,获得成长的体验。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如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等,让学生亲身实践,这样更容易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力。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笔者就安排了课堂情景剧,再现人物形象。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应贯穿始终,教师应积极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共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王桂秀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中学06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