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去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2009-06-13陈勇
陈 勇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在语文学习中情感是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更要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这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一种亲切感与信任感。在语文教学中,一个教师高超的个人素养和丰富的情感体现,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倘若他教学的语言平平淡淡、毫无色彩,学生难免会昏昏欲睡;反之,如果言辞字字珠玑、精辟幽默,学生自然会专心致志。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语言、文学修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抑扬顿挫而又讲究文字锤炼的语言表达,无论对文本内容的阐释还是对推理思辩的引导,都能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从而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亲其师”就能“信其道”。
为了上好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采用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等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的漫谈方式向学生讲述一些发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故事,这丰富又新颖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引入到趣味无穷的初中语文学习天地中,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初中语文的极大兴趣,这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这样,教师第一堂课就吸引住了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自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语文学习中,对语文充满喜爱之情。
教师不仅如此,对学生平时更要倾注全部的爱心,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班中的每一位学生,尊重信任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班中的后进生,决不能因成绩落后而对他们另眼相看,相反要付之于特别的爱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老师对他们是热情的,是真诚的,是不放弃的。平时教师给每一位学生还要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平等地交流,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与教师接触中时刻感受到语文教师是可信、可亲、可爱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种满意、喜爱、信任之情,甚至崇拜之意,这难道在我们教师这一行中就不能做到吗?
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甚或偏颇时,更要多方引导、启发,保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使他们从中更加敬服教师,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热情性。
如上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父亲的形象。学生们热情很高,商讨踊跃。随后,小组分派代表分别交流,这时有一小组代表发言了:文中父亲不好,理由是在儿子面前不遵守交通法规,有意横穿铁路。这一回答马上引起全班同学的哗然,这也引起笔者的意外。回答的那位同学洋洋自得地左顾右盼,好不得意,这一创新答案是笔者多次教该文所从未遇到过的。现在出现了,虽有些意外但也不觉得突然,毕竟现在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了,学生们看惯了《Q版语文》《戏说XX》等内容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接触了较多的网络语言、拇指语言和新新人类语言,他们为了体现自己的个性,自然会出现这样别出心裁的回答。这时你随意否定他,这肯定行不通;那赞成他,这对理解文章又有何帮助呢?只有合理引导。首先对他能提出这样的看法,说明事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很好的阅读与思考,对此进行表扬;但任何事件发生都有自身的时代特色,思考问题当然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更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与评判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能说“武松打虎”是虐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吗?这样的回答看似不着边际,却也指明了学生今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位同学很专注地听着解释,最后表示接受。然后笔者借题发挥今后回答问题应如何思考?怎样回答?经过这一番周折和解释,既维护了这位同学的积极性,又帮助了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为以后讨论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打了免疫针。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以学生剑走偏锋而随意进行否定,更不能由此进行简单的嘲笑、挖苦,而要进行积极引导、启发,促进学生不断思考,鼓励学生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不断思考,不断设问,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而且这样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另类回答,也很好地为学生良好的情感培养奠定了基础。
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形象和热烈高涨的情绪。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无论是《故乡》中对故乡的忧愤沉思,还是《炉中煤》中对祖国的热情赞美,都需要教师用自身的激情去体会、把握,然后,用饱满的感情将其充分展示给学生,把学生带入文本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理解、掌握。即使是对非文学作品的分析,也需要以饱满的情绪,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展开思辩、讨论。如上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让学生背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首先让学生作情感上的铺垫,然后让学生朗读文本,从文中找出体现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词、句,再让学生咬文嚼字来进行具体感受,从中体会这则新闻所具有的磅礴气势和恢弘气度。教师教学时不仅要通过这些词、句的理解把这种气势揭示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等情感,而且还要用高涨的情绪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吸引学生,将学生带入感知、辨析的广阔天地中。
当然,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有家庭子女、职称职务、收入分配、荣辱得失等种种个人生活的问题和困惑,平时还要与周围的同事、领导、学生间的相处等,自己个人的情绪也时刻要产生波动的,但无论怎样绝不能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中,这样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破坏学生对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一点上,就要求教师一踏进课堂就应及时进入教师的角色,不能把课外各种复杂的心情带入神圣的教室内,更不能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中。教师一旦站上三尺讲台,就应该是一个完全忘我无私的人。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自身素养,而且还须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内心情感。如果一位语文教师薄情寡义,我们难以想象,当他面对《岳阳楼记》《紫藤萝瀑布》《雷电颂》等这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时会是怎样的情态。教师只有具备了最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是不允忽视的。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传送带、催化剂。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时,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人文性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健康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培养,从而使自己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当然,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也绝不能小看。这应该而且也是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陈勇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东一初中3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