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09-06-13马新
马 新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迈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呢?
一、在培养兴趣中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气氛。对学生而言,就是一起分享理解,以达到师生同乐。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语文教师要把兴趣作为智慧的触发点,设计一个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传统的教法是先放一遍录音,然后教师逐句逐段地翻译、讲解课文内容、结构、写作特色、课后习题,一篇如此生动有趣的课文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讲解完了。而笔者则是这样处理的:先从人物形像说起,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讨论、分析他们成败的缘由。学生熟悉了课文之后再让他们自己上演一出“鸿门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兴致高了,整个课堂也变得和谐、融洽了。
二、在整体把握中培养创新意识
近几年来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具有整体性,且每册的“说明”中明确指出:每一单元的安排要具有整体性,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近及远进行编排,单元中的提示部分简明扼要,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也强调整体感知,其练习设计也突出了这一点。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都好比长在教材这棵知识的大树上,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整体入手,把握其内在联系,抓住这种规律,用整体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语文学习,就等于找到了学习语文的金钥匙。这也是同学们进行创新学习的航标。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材前的“说明”,把握每一册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要准确定位;还要利用寒暑假通读本学期的教材,收集必要的图书资料或网上查询,如工具书、参考书、作家作品,把不太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为下一学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学们有了这种整体意识,学习时便心中有数、眼光敏锐独到,这样自我创新能力便会在无形中与日俱增。
三、在丰富积累中培养创新意识
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只有从各方面去积累,抓住一切机会,坚持不懈,才能推陈出新。那么积累什么呢?主要有词汇积累、语言积累、语段积累。同学们要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累,如收听广播、观看电视、阅读报刊等;要从阅读中积累,要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大量的词汇、佳句、精段等;要从身边的观察中积累,善于把眼前的、身边的语言文字积累起来,随时写成心得、体会。只有平时多重视积累,才能真正做到推陈出新。
四、在超越课本中培养创新意识
同学们学习语文时要有超越意识,即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要开阔视野,了解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去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去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有了这种意识,就等于为自己的创新插上了双翼。那么,如何去超越呢?1.学一篇,得一技。有的课文技法独特,要通过学习悟出其中的技巧。如《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同学们在学习时若能学懂弄通,就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一手法。2.学一篇,读几部。在学习作家作品时要进行扩展性阅读,即阅读这位作家的其他同类作品,了解作家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如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读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读《水浒传》。无论中外作品,同学们都要有超越意识、超前意识。只有把课内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为自我写作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同学们要想改变以前语文学习的被动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那就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质疑,求异创新。探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能力的发展,强调能力的养成。学生的“研究”不限于书本知识,间接经验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如何在学习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呢?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并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每读一篇文章,要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内容好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值得借鉴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听课,在听课中要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对照,如有分歧,课后应主动与老师进行探讨,同时自己也要仔细揣摩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其次,要有合作意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点或难点,要做到不耻下问,要善于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应在平时的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因为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学业。
总之,语文学习的任务任重道远。语文学习的高效率源于自我的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
(马新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73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