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诵记五字诀
2009-06-13闫瑞华
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文言诗词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们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各级考试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学好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的问题。学好文言文,进行有效应试的关键就是文言阅读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能力的提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要积累大量的文言知识和诗词名句。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只有积累了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众多名家名篇才能真正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去大量地诵记。然而,许多学生畏“背”如虎,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笔者认为背诵文言诗词不等于死读硬背,如果讲求技巧、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将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的几点做法谈出,求教于方家。
笔者通常是按照“读、解、忆、抄、记”五个步骤,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背诵记忆的。
一、读
多读成诵。熟读是能达到背诵的前提,只有读懂、读通、读顺,才能很快成诵。这里的读是指对文章的初步认知:当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是要能读通,扫清其中的文字障碍;其次是初步的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把握文章的内容大意;最后是把握句子的长短停顿,语气语调,达到顺读、畅读的目的。当然,可以先默读扫清文字障碍,再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达到同样的目的,然后再朗读顺通词句。在讲授《爱莲说》时,笔者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读全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扫清其中的文字障碍;其次是初步的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把握文章借莲说理的核心内容;最后是把握句子的长短停顿,语气语调,读的抑扬顿挫、音调和谐,达到顺读、畅读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
学生理解后记忆效果更好,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加强理解记忆,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例如《马说》;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背诵。在背书之前,先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由层到段,逐层逐段的背诵,直至全篇。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比如《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从内容上来讲: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第二段:山中景色和出游的乐趣;第三段: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四段:日暮醉归。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经过这样一番梳理学生理清了思路,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三、忆
这里的忆是指在充分阅读理解之后,对内容回顾性记忆,回想在初读中的关键之处,譬如: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好词、好句,阅读时的语气语调,文章的思路层次,中心主旨,语言特点等。回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忆后查,也可以边忆边看,还可以抓住文章的思想主旨用脑默记,闭目回忆,或者在确实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忆的关键是抓住文章的紧要之处,使文章的在脑海中形成点,连成线,结成面。忆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文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达到永久性记忆。通过脑中再现文章的画面背诵。不少文章让人读了之后,总会在脑中出现一幅画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再现了岳阳楼“霪雨霏霏”“春和景明”几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背诵课文时脑中要像放电影一样再现画面内容,这样背的时候词句就会从“画面”上流出来。
四、抄
抄写记忆是有科学依据的,它充分调动了记忆者的各种感官,全方位立体性地加深了对对象的感知。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一部分,便抄完一部分,也就背完一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五、记
记是这五部分的核心,也是背诵的的关键,因此在前面四步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记忆是很有必要的。此刻的记忆应该是从头到尾准确流畅的背诵,背诵一两遍至到熟烂于心。
但是真正的记忆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还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回忆性记忆,让这些知识像血液一样地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才算完成记忆。背会后的复习记忆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最好是当天睡觉前再进行默诵,如果没问题,可以在一周后的小结复习中再检查,在一月或是再稍长些时间的复习中再作一次检查。如果这些检查都没问题,那就很牢固了,真正烂熟于心也就不会轻易忘记了。
总而言之,怎样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最简捷有效的记忆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应该积极地去不断探索,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记忆方法,以求能从烦恼的背诵中解脱,加强记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
(闫瑞华 甘肃省嘉峪关市育才学校7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