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在教学创新中应践行的几个角色

2009-06-13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案个性化课文

何 柳

语文教学创新是建立在语文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基础之上,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方式。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因此,语文教学创新应该体现和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而真正能够将语文教学创新直接付之于实践的则是立于课堂之上、与学生面面相对的语文教师。因此,语文教学创新关键在教师。那么,教师如何挣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束缚,走向成功的创新之路呢?笔者从如何使具体的一堂语文课能有所创新出发,认为语文教师要想创新,就必须坚持一个中心——语文教学效果最大化,两个基本点——语文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以及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五个角色——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组织者和反思者。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习者

一堂课的创新,是与教师之前漫漫的学识、经验积累密切相关的,而在语文教学路上坚持创新,不断创新,更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可以作为的。所谓厚积薄发,只有通过长期的量变过程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建立完善的稳固的实力,从而得到质的突破。语文教学恰恰如此。又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头活水来,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触发灵感,语文才能常教常新。因此,虽然语文教师已经身为学生之师,但仍要在课堂教学之余明晓语文教学之路的任重道远,不放弃做学生的角色,不断地巩固经典,汲取时代的精华,永不停息。

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社会在发展,它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同时,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前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时常关注社会需要,关注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随时随地地更新自己脑海里的信息,紧步跟上新的教学理念的步伐。“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理念的驱动力量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却有着巨大的能量。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经历着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要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创新体现在语文教学里,就是要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代的发展时刻保持相同的步伐,对于新的理念才不会觉得突如其来,难以把握,才会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并将其如实地付诸课堂教学实践。

日渐深厚的语文素养。新的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作为这一目标的实践者和实现者的教师本人,语文素养又有多高呢?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与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仅有的“一杯水”或“一桶水”已经远远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条常流常新的河”。即使基础已经夯实,文化已经积淀,平日的学习也是必须的,不可间断的。俗话说,“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如果语文教师仅依靠着自己以往在学校所获得学识来对付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和语文教学,不仅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且也会坐吃山空,以往的学识在千变一律的教学模式中逐渐淡化、教条化,于是变成了无源之水,以致干涸。哪里能够谈得上教学创新呢?

二、具有“横看横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域的研究者

语文教学创新不是天上突如其来掉下的馅饼,也不是教师盲目地突发奇想。要想在课堂上教学有所创新,就必须万事俱备。这个“备”不是应付完成教学任务的备课,不是让教学内容满满地充斥着课堂四十分钟的备课,而是要求老师具有“横看横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眼光,对教学的课文进行个性化、立体地解读。这几年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比较流行的词语就是“个性化解读”,然而,这个时髦的词语大多用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上。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先“下水”;如何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创新呢?个性化解读应是教师必须走的第一步。

神游于“解文、知人、论世、察己”的四重视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之时,不是把教学参考、各类教学资料以及他人的教案堆积在眼前匆匆忙忙地进行裁剪拼凑,而是要从容地面对课文,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生活、学识积淀,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去。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要自觉地解读文本和作者,体察作者在文本中所描绘的大千世界,让自我融入其中,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以拓展自己阅读的思维空间,真正畅游在“解文、知人、论世、察己”的四重视界之中。

穿梭于“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两种境界。“入乎其中”,是真情与真情的交融,“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故有高致”。语文教师既要心无旁骛地走进文本,进行最原始、最独特的个性情感体验,又要走出文本,兼顾理智启迪。从整体感知到“断章取义”,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全面、辩证、守常施变地进行适体阅读和跨体阅读。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共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个性化阅读的同时进行高屋建瓴的把握,才能为语文教学创新准备更充分的条件。

三、“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设计者

如果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研究是内明的话,那“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设计则是在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外显。上课前教案中对教学的设计、对板书的设计以及对课堂组织的设计基本上定位了一堂语文课的质量。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就在这一步。

既要大胆尝试,又要周密细致。要想创新,首先就要有胆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要敢于抛开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不盲从于教参,不被前人的教学设计所束缚,而是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对课文的个性理解中去,设计出科学合理并具有独特风格的教案中去。同时,语文教学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置语文教学规律和当时学生的具体状况不顾,花样百出,名不副实。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本着追求显著的教学效果为宗旨。语文教学的教案设计不仅是为具体的某一篇课文而设计,还要周全细致地考虑到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所教对象学生的特殊性。只有做到胆大心细,才能实事求是地准备好可行的教案。

既要别出心裁,又要融会圆通。既然是创新,就要有出彩的地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对课文、对学生了如指掌的同时,结合自身别具一格的教学气质,综合运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技术,颇具智慧地进行思考和设计。然而,课前的教案设计是静态的,真正的教学课堂是动态的,所以具有创新的教案不能过于封闭。在备教案时,细节之处或有争议之处,应对其进行弹性设计,做到教案既能浑然一体,又能收放自如。

四、“运筹帷幄之中,创新课堂之上”的组织者

此时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了。东风是否会如期而至呢?这是语文教学创新是否能够成功的时刻。

措置裕如,疏之导之。在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之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高屋建瓴、从容自如地驾驭起整个局面了。这个时候,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对于要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敏锐地捕捉和发现,灵活及时地进行分析调控,疏之以法,导之有效。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同时也是让教学创新充分体现的时候。

通时合变,随机创新。学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往往不同;学生是常出乎意料的,他们从个人世界出发,往往有超出常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现实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变通和调整;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应敏锐地察觉到并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时独特的视角,及时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和创新的地方,加以借鉴或加工,使之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五、“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者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后,老师要及时进行反思:这堂课效果如何?成功的地方在哪?哪里有遗憾?或是在对这堂课整体或瞬间有什么教学感悟?通过反思,扬己之所长,抑己之所短,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创新准备更好的条件。通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反思,语文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加强和更新,从而走向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创新之路。

参考资料:

[1]顾晓明.阅读的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曾祥芹.划清个性化阅读与自由化阅读的界限[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11).

[3]周华.新课程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思考[J].湖北教育,2007,(7).

(何柳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10081)

猜你喜欢

教案个性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半张纸》教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