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在与文本对话中的运用

2009-06-13蒋治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点量表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些“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最为重要,现代阅读理论也认为:人不是一个孤独的观察者、独白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倾听者、言说者与思想者。只有通过对话,人类才能正确地面对差异,交流的个体才有可能达成精神上的相遇;相遇意味着再生的可能,对话的过程就是促进再生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了许多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二的选择。

不可否认,让学生与文本、与文本的作者有“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从而“达成精神上的相遇”“促进再生”,这样的描述确实是让人怦然心动和欣然向往的。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却成为了学生获取这些发展的“瓶颈”。因为传统的评价方式,比如纸笔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的是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综合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表现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

而表现性评价却可以解决这些瓶颈难题。与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相比,表现性评价更注重过程。它的优势在于强调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反映的是问题解决与学习的真实面貌。因而也更便于测查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可以想象,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中一旦引入表现性评价,必然能使阅读教学走进更为广阔的天地。

下面以老舍的《想北平》(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为例,谈一谈在与文本对话中如何实施表现性评价。

一、确定本课表现性评价目标

有效的教学评价需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对象、内容和具体目标,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表现性评价当然也不例外,结合本专题目标与课文实际情况,本节课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可设置如下:

1.培养与文本对话(评点)的习惯与能力;

2.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二、教师指导和示范

根据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学生在进入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时,先要学习完一定的知识,这部分工作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甚至是示范下完成。就这篇课文而言,课堂伊始可作如下设计:

1.先让学生对指定的一段文字进行对话(进行点评或批注);

尝试与文章第一段对话,把对话的结果(评点或批注)写下来。

2.教师指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点评或批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3.教师明确正确的对话(点评)方法。

好的评点,一般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把握文意,引发联想,情感交流,质疑问难,提出看法见解。这五个方面事实上就是评点的角度,在与文本对话时,可以从以上五个角度入手。

三、提供任务情境

表现性评价中的任务情境,就是为了评价和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水平而设计的具体的考评活动方案。首先,它与前面的学习是一脉相承的(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就是为其服务的),其次,它必须是前面任务基础上的真实情景或模拟再现。

本节课的任务情境可以这样设计:

刚才我们已经明确了对话(评点)时可以切入的角度,这给我们与文本对话提供了一个方向,为了更好地检查同学们在对话栏中写下的评点性的文字是否有效,我围绕这几个角度制定了一个评价的标准(细则),这就是我们手头拿到的一张表格《“与文本对话”表现性评价标准(细则)》(见下文),大家用几分钟时间看一下,然后围绕这些细则开展与课文第2、3段的对话,并写下评点文字。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

1.文字贵精不贵多;

2.可以就文中的某一点或某一句或整个段落进行点评;

3.引发联想,情感交流,质疑问难,提出看法见解时一定要紧扣文本,避免拖沓冗长,离题万里;

4.五个方面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四、制订表现性评价标准

表现性评价是一项具体的任务,因此其评价的方法与我们普通的笔试测验的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相对而言也更复杂,但可通过编制评价等级量表和细则来完成,这一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本节课,可以制定这样一个评价量表(详见文末)。

制订评价标准时需注意几点:

1.教师应先自行操作一遍,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

2.表现性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太多,每个维度两到三项为佳;

3.分数也可用优秀、良好、满意、一般和较差等描述性词语替代;

4.评价的主体首先是学生;

5.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以完善量表;

6.量表填好后必须要有相应的反馈;

7.一次表现性评价完成后可进入下一轮的任务与评价,可以使用完善后的量表;

8.此量表也适合其他散文的阅读与教学。

五、开展对话活动,收集表现信息

在对话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搜集有用的信息。在对学生的行为及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评价细则进行自评和互评。

当然如果需要,我们也可以利用其他评价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成果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如对学生对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观察和课后访谈的方式获得,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轶事记录,核查表等评价工具获取,而对学生最后形成的成果,我们主要通过表现性评分规则进行评价。

六、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评价活动中表现的得与失,在反思中体验成功的经验,获取胜利的信心,同时通过发现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最终实现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当然,作为教师,也应当从表现性评价中认识到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教学。

当然,表现性评价在与文本对话中运用时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因为要制定量表,显得比较费时费力,需要付出的时间代价较高。而且容易受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信度较低。但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评价过程,必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学生从“自己能做什么”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对于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与文本对话”表现性评价标准(细则)

对话角度评价细则 自评 互评 师评

把握文意对文段有整体的了解,能概括文段大意(2′)

对文中的某些字词句有较为准确的理解(2′)

对文段的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有基本的把握(3′)

引发联想能由文中某一点联系自身经历,并能写下心得体会(2′)

能调动知识积累,由此及彼联想到以往所学知识(2′)

所触发的联想与想象的内容与文段有紧密的联系(3′)

情感交流能体味文中包含作者(或主人公)情感的句子,并能把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2′)

能与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感上的熏陶)(3′)

质疑问难能就文中的疑难处(如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句等)提出相关问题(2′)

能就文段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结构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提出有质量的问题(2′)

对自己所提问题有思考,能寻找办法解决问题(3′)

看法见解能就文中某一点发表看法,提出见解(2′)

所提看法与见解是正确而合理的(2′)

独特的,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3′)

深刻,有新意,有价值(3′)

总计(36′)

说明:25分以上:高效;

15 分—25分:有效;

5分—15分:基本有效; 5分以下:无效

(蒋治平 江苏省常州市安家中学213126)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点量表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书评点讯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