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09-06-13薛亚芬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法意识课堂

薛亚芬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疑”也就是教学中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是智慧的火花。然而,一直以来,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造成了勤于学习却不善质疑,善考高分却不善创新。要使学生顺利跨入语文世界的殿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并保护孩子的问题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努力培养问题的意识

“学贵有疑”,历史上多数成功的名人,遇事总爱问“为什么”,最终取得了成功。如伽利略在学生时代就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时,一次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教堂里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前喀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于是,他一回到家就不断地进行实验,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由此可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是何等重要啊!我们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树立起“常问为什么不是愚笨,而是聪明”的问题意识,敢问为什么,乐问为什么。其实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本身就因好奇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为什么”,所以教师只需攻克孩子那羞于启齿提问的心即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强烈的问题意识会推动人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疑点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创新。语文教学中,若没有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为了使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笔者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生疑”的本领是十分重要的。

其一是用点拨、引导的方法,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疑点。其二是用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段,促使学生从生疑到解疑。实践表明,经常引导学生作对比,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强,思维的火花会碰撞得更激烈。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敢不敢提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似乎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处在小学阶段,天真烂漫,无所顾忌,什么问题都敢提,所以人们说,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闭锁心理逐渐发展起来,心里的疑问(包括学习上的疑问),不愿展示在众人面前;另一方面,爱面子、爱虚荣等不健康心理也滋长起来,由于怕人家笑话,又不敢提问。所以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渐渐减少了。这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点燃起学生心房中情感的蜡烛,张扬其学生前进的风帆。一句充满关爱的问候,或是课堂上一句由衷的肯定,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个惊喜、一种鼓励,让他感觉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从头到尾地读上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

三、运用问题教学法,竭力提升问题的品质

仅仅有提问的动机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没有人一开始什么都会。“万事开头难”,学生开始尝试质疑往往是自发的,没经过多少思考的,提出的也只是一些肤浅的,甚至是与本课无关的问题。在这方面,教师应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引。首先,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身先士卒,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权威为结论的观念,改变学生跟着权威走围着教师转的学习心理和方式,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知识天地。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思辨、质疑能力。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经常为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范例,让学生模仿、领悟,进而为他们自己主动提问拓宽思路。其次,从教材内容本身的不明确之处、“矛盾”之处寻找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科学艺术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善于挖掘教材,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不断引导学生在自学中生疑,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法意识课堂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