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模式探讨

2009-06-13钟厚永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钟厚永

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各环节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这就要靠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地方学校的协作与帮助,以便使其健康、有序、高速的发展。其中地方学校体育社区体育有着许多共同的交集,如何加大它们之间的合作、互动与有效联系是值得广大科研工作者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本课题拟以两者互动互赢为切入点,探讨出一条既有助于学校体育发展又有利于社区体育前进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最终达到增强我市社区居民体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向前发展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

以赣州市8所学校和章贡区、黄金开发区及其管辖的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部分社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为关键词在百度、中国期刊网检索相关论文、报导和链接。

2.专家访谈法

学校体育院、系领导、体委相关领导、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探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发展相关的问题。

3.问卷调查法

向赣州市8所学校发放学校体育发展现状问卷调查表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向章贡区和黄金开发区发放社区体育建设现状问卷调查表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向社区居民发放社区体育现状问卷调查个200份,回收196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5.4%。

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调查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校体育具备的优势

(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丰富

从我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在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中,分布在校园的有54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内的有7503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2%。分布在教育系统的体育位居第一,通过我们调查发现我市也属这种情况,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场地资源非常丰富。

(2)体育类专业人才充足

赣州市学校中有体育院系的学校就有5所,学校中拥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专业水平较高、体育指导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还拥有一批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精力充沛的体育专业学生队伍。另外,大批的离退休体育教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众健身活动强有力的指导力量。

(3)具备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群体文化。体育及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每年均要举办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这些活动将大大提高学校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热情,也将大幅度提高他们的体育欣赏水平和体育涵养,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

2.影响赣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1)场地器材匮乏

调查结果影响我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无体育锻炼场地和体育器材,两项共占调查人数的60.4%。而体育器材不足,一方面是因为社区体育发展还不够,未能达到配备各种器材以供社区居民租用和借用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足,不肯为健身锻炼花钱买器材,调查人员中只有16%的人曾买过体育器材。

(2)体育锻炼意识相对薄弱

从调查与访谈结果看,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无需锻炼或其他原因影响而很少锻炼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5.5%,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人占29.9%,每周锻炼2-3次的人占16.6%,每周锻炼1-2次的人占8%。也就是说在调查的187人当中有102人会参加体育锻炼,其中锻炼60min以上的人占66.7%,锻炼30-60min的人员占23.5%,锻炼半小时以下的人员占9.8%。从统计结果看,我市居民还有一大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而只要有锻炼习惯的人员大部分都能坚持每次锻炼时间保持在一小时以上。

(3)组织体系不够完善,专业指导员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是以街道社区组织为主,自发性体育组织为辅的现状。我市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主要构成为:体委、街道办事处、各社区体育组织及个体或自发性体育组织。社区体育完整的组织次数相对较少,其中很大程度的原因是专业管理人员不足。我市除体委外,其他体育组织的管理人员均是非专业管理人员,如离退休人员和工会成员等。调查中发现,各社区和自发性体育组织中无一名正式的体育指导员,反映出我市体育管理人员特别是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严重不足。

(4)健身方式层次不够丰富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居民的健身方式主要集中在跑步、散步和舞蹈这三个项目上,占所有人数的61.8%,而这些项目共同的特点是花钱少,对场地要求不高,技巧难度低,节奏不快,活动量不大等。这些活动其特点难以满足不同人群体育健身锻炼的需求,侧面反映健身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所以说虽然我市社区居民健身方式形式上呈多样性,但其健身方式的层次不够丰富。

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效应

1.学校场地向社区开放争取双赢

目前,我市社区体育存在体育场地匮乏的现象,严重影响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而我市学校拥有一流的体育场地施设,节假日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学校体育经费较为紧张,场地器材的维修经费较少,如果学校场地能向社区开放并采取适当收费的形式,既可解决社区居民无场地锻炼的问题,又可缓解学校体育经费紧张的现状,取得双赢的效果。

2.学校可为社区提供健身指导

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水平较高、精力充沛的体育专业教师和学生队伍。而到目前为止我市大部分社区的管理人员为相关人员而非专门人员更非专业人员,各社区无一名正式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如果学校能为社区提供人员,以对其健身锻炼进行指导,这将大大缓解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体育专业的学生如能在业余时间参与到社区体育的指导中去,这也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创造良好平台,为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提供机会。

3.社区体育为学校体育科研提供基础平台

科学研究的最初依据和第一手调研资料往往离不开生活、社会和群众基础。社区体育可为学校体育研究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平台,且学校体育科研成果的最终受益者无疑是社会人民。这样科研成果依据来源于群众,紧接着又服务于群众,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形成很好的科研与服务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施亚菊.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发展社区体育的几点思考.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3):30-33.

[2]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体育学刊,2001,1:30-32.

[3]唐忠新.关于社区体育社会化的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0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