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系统科学方法 提高基础教育素质

2009-06-13王祥贵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理论

王祥贵

摘 要: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学生畸形发展,重知识,轻能力等;从系统学的角度,采用系统方法审视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有:社会的复杂因素,教育科学技术体系的因素,包括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滞后,部颁教学计划已不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考试手段运用不当,教育系统工程技术不成熟等;针对这些原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建议:合并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坚持招生考试制度,但应作五个方面的改进,教育教学过程要反对教条主义,在实践中加强理论总结研究工作。

关键词:系统方法 素质教育 理论 实践 问题 对策

教育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掌握的各门科学文化知识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因此,我们就应该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些复杂问题,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健康地发展。

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严重违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忽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重教法,轻学法。只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美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统考科目,忽视甚至放弃非统考科目,根据各科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的多少,将国家教学计划中设置的科目分为三六九等。直接导致学生畸形发展:思想品德不良,身心不健康;过分强调自我,不愿承担责任;只讲享受,不讲贡献;知识面窄,割裂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四)学生就像“两脚书橱”,获得的知识死板,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如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所说的:“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两强两弱的现象。我们的基础知识比较强,我们的考试能力比较强;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弱,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比较弱。”

(五)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等等。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基础教育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我们的教育方针,正在远离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二、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钱学森先生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层次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认识到的最复杂的巨系统。因为社会中的人是有意识的,他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不是有输入就有相应的输出;人接受信息后要思考,做出判断再行动,而这个过程又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是变化多端的。人的社会行为动机主要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教育是有功利性的,而好利是人的天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教育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这个复杂巨系统的要素之一,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离开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去孤立地研究教育问题,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把教育这个系统工程放到社会这个复杂巨系统中来研究。

(二)教育科学体系的因素

1.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滞后。我国教育界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前期,信奉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那一套理论;现在我们的很多教育理论家,要么言必称欧美,要么总离不开老框框,而不是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结合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和教训,去探索我国教育的规律,所以,至今还没有一套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对我国教育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家大多数都是高等学校的专家教授,很少有像叶圣陶、陶行知那样从基础教育第一线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基础教育没有亲身的体验,对基础教育的实际不甚了了,却将那些从国外搬来的教条拿去到处作指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将他们的意见作为制定教育管理措施的依据。

2.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学计划早已不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部分教学计划长期以来墨守成规,科目繁多,没有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我国教学计划中的这种科目设置,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割裂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基础知识的有机联系,还导致了学生的畸形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3.招生考试这个选拔手段运用不当。考试本身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检测和选拔手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由于缺乏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专家们没有把它与其他影响教育教学的因素综合起来做系统的、整体的、长远的、周密的考虑,去分析其利弊,趋利避害,发挥其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而是对其消极作用采取了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导致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具体表现在:第一,每年的中、高考前,都要公布试卷的结构甚至样题,划定各科考试的知识范围;第二,试题的内容只着眼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着眼于考查学生联系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每年的试题都是同样一个模式,而不是灵活多样,千变万化。第四,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认识不统一。不去研究考什么,如何考,如何更科学地考这些根本问题,而是老去纠缠考与不考、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单一评价还是多元评价等无实际意义的问题。这些做法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为师生摸索考试“规律”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为了各自的利益,使中小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向着“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机械反复地练习,死记硬背,下拦河网,考试实际上等于默写。

4.教育系统工程技术不成熟。钱学森先生曾指出:“教育工作的组织、计划和管理是一项可以应用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即系统工程技术)的工作。”由于没有科学的教育基础理论作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在制定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措施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或者简单地套用其他工作的管理方法,脱离中国教育的实际。因为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涉及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复杂意识的活生生的人,其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所以比其他工作复杂得多。如果不加分析地用一些根本不能反映客观实际的、经过人们“加工”了的数据和百分比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很难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国家教育部应对沿袭了几十年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作大胆的调整,注意综合平衡,只设六至七科。

(二)坚持并改进招生考试制度。具体方法是:

1.在中、高考试题的命制上,每科试题的内容既要着眼于对科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着眼于对学生联系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简单机械地分为两大块。

2.每年的中、高考前,不透露有关考试的任何信息。不给考生以葫芦,以免他们去照着画瓢,投机取巧,死记硬背,而不努力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

3.每年的中、高考试卷结构、题型、题目应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生动而鲜活。

4.考试科目均为100分。“综合素质”一科,可借鉴、研究、改进上海市闵行区中考的做法,并不断创新。

5.中、高考的命题人员应抽调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又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者专任。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实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