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政治课堂在思辨中彰显魅力

2009-06-13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评价老师

李 勤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充满思辨魅力的课程,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因思辨缺失而黯然失色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一、思辨缺失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外显参与代替内在感悟。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高中政治教学展示活动,八位老师都是各县市选派的教学高手。综观八节课,所有老师都开展了表演、体验、讨论、讲演、探究、实践等课堂行为活动,学生听说读写演,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主办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反馈却有力地证明着一个不争的事实: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是学生思维的漂浮、思辨的缺失。某教育专家听课后指出,这样的课“学生外显参与太多,内在感悟太少,没有引起思维的碰撞,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是中看不中用的课”。

2.浅表设问冲击深层思考。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是新课程突出强调的教学理念,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一位老师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一框时,以“探究一”“探究二”的形式抛出了六道题:(1)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3)市场调节有何优点?(4)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5)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6)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求学生分组探究。二十分钟后,师问生答,解答了六道题。整堂课上老师讲得很少,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体现得很充分,探究性教学也似乎充分运用。但综观这六条题,我们不难发现,六条题的答案都可以从课本上直接获得,本身并无太多的思考讨论价值,但都被老师冠以探究的名义,借学生之口说出了书本现成答案。试问这类没有内涵的浅表性设问,到底训练了学生的什么呢?一位课堂上被老师反复提问的学生谈及自己的感受时,这样描述:“课堂上我们脑力消耗不多,体力消耗不少,老师训练了我们眼明嘴快。”学生这样的评价与老师的预想大相径庭。

3.不当评价加剧肤浅思考。思辨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冷静且有深度的思考。一位老师在教学《国家财政》一框时,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国家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按理说,这是一道有很大思维空间且很有思辨价值的问题,教师巧妙引导后能够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可问题提出后,老师发现本来活跃的课堂一下子沉闷了下去,且学生的思维路径与自己预想的不很一致,以致于在老师预设的时间内可能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碍于对课堂气氛和预设教学任务的的考虑,这位老师按捺不住了,开始高频率地提问不同的学生。可此时的学生因准备时间不充分、思考问题不透彻,表达不出真正有价值的见解。这位老师又开始对每一位回答者毫不吝啬地热情鼓励和肯定,以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结果这道题在老师充满夸张的表扬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肤浅回答中草草收场。

教师不给学生思辨的空间,其结果是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可能;教师吝啬思辨时间,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不能展开;而教师对学生肤浅回答给予的毫不吝啬的肯定评价,则使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让思辨走进政治课堂,创设有思维广度、深度和效度的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张力,缜密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政治课堂理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二、如何营造政治课堂思辨的氛围

1.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思辨的课程资源。思辨的课程资源从哪里来?一是来源于课本。如《经济生活》教材中两个老太太买房、小林穿怪异服装、中西消费观、剩菜打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等多个事例,本身就很具有思辨性。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认真地思考分析,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课本相关知识,更能收获受益终身的辩证思维方法、能力和品质。二是来源于生活。思想政治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的根本方法。还以《经济生活》为例,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把“粮价该不该涨”、“金钱是魔鬼还是天使”、“消费越多越爱国”、“消费券该不该发”、“政府应不应救市”、“经济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应何去何从”、“我国的分配政策如何凸显收入公平”等社会话题引入课堂,通过组织讨论、举办辩论会等,引导学生在深度的思维碰撞中分析解决问题,结果学生的困惑解决了,思维的方法掌握了,课堂为学生生命奠基、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效力也就真正达到了。为准确捕捉有价值的社会话题,平时我要求学生关注央视《新闻1+1》、《实话实说》、《新闻周刊》,新华网《正方反方》、《热点观察》、《争鸣擂台》,人民网《人民时评》、《今日话题》、《强国论坛》等,适时将一些焦点话题引入课堂,学生在思辨中学以致用,关注社会、融入社会,这也许就是思想政治课的真谛所在。三是来源于课堂生成。某位老师在讲述辩证否定观的含义时,引用课本上的“大风摧折了庄稼”事例,问学生:这是辨证否定吗?学生说,辨证的否定应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而大风摧折庄稼是外力的否定,不是辩证的否定。老师表扬了学生,继续新课。而另一位老师也引用了同样的事例,问了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做了相同的回答后,追问了这样一句:那么外力对事物的自身否定就不起作用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进一步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课堂中一个微小的细节有时就是一个教学生成点,关注了这些细节,就是捕捉住了课堂动态生成。作为老师,应该正视、关注并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机生成的知识,让它转化为服务教学、发展心智的“垫脚石”,使整个课堂充满思辨与灵性。

2.教学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内化体悟的过程,需要通过想像、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产生精神震撼,进而实现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情感升华。这就要求老师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之后或在学生闪现灵感火花的时候,适当地放慢节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争鸣的时空,让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地感受、体验、思考和顿悟,并引导学生在师与生的互动、生与生的交锋中展现思辨的至真至善至美。一些老师课堂上有意留白,一些老师问题提出后故意卖关子、装呆子、充聋子、当哑子,把思考的时空留给学生的做法,彰显了课堂的含蓄之美,值得借鉴。

3.教学评价。科学引领思维发展。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中肯、深刻、富有引领思维价值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所谓中肯,就是要对回答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广度、深度和效度等给予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反馈,让学生能准确判断思维的质量和水平,及时调整思维策略。所谓深刻,就是要一语中的,通过对学生回答内容和思考方法的概括提炼,准确判断学生的思维质量,及时用“为什么呢”、“换成××角度看呢”、“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等富有启迪性的语言引领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简单机械重复,让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深刻、更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转让教师评价权,用“对××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看法?”“同学们,你们同意我的意见吗?”等语言,启发生生、师生互评,以思考激发思考,以智慧启迪智慧,也是引领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愿师生在思辨中体验,在思辨中感悟,在思辨中生成,在思辨中发展,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在思辨中闪耀智慧的光芒。■

猜你喜欢

思维评价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