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2009-06-13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因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郭 瑜

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一、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提供“玩”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在“玩”中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9加几》的口算时,我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玩扑克”的游戏。当我像变魔术一样拿出扑克牌时,学生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当我明确“今天我们要用扑克牌学习口算”的要求后,又赢得了他们一片兴高采烈的议论。在这节课中,学生没有了以往数学课上的指令性操作活动,而是在他们喜欢的扑克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究,得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以“9+4=”为例,学生想出了多种算法:(1)凑十法。(2)数数法。(3)用函数思想用10+3算9+4。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领他们在玩,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9加几的方法。

二、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让学生在做中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的理念。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去主动感悟知识并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我事先布置学生课下观察自己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并动手剪两个平行四边形。在课上我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分别求出图中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时让学生比一比:①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宽和高有什么关系?②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通过比较,让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联系起来。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自己动手剪一剪,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同时讨论:①割补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②割补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又使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拓展思维,形成数学观念。

三、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达成优势互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

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让学生完整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难点,比较适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试着找出该数的所有因数。在找36的因数时,我允许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的过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写36的因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是什么顺序就什么顺序。然后在小组交流中互相评价,找出不重复,不遗漏的对策。学生通过“说数学”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性思维火花,认识到可以根据乘除法互逆的关系,一一对应找因数,从而保证了找因数的简便、正确。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提供“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如学习了毫米,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你认为在你生活的周围,哪些物体要用毫米去量,哪些物体要用米、分米去量,请你实际量一量,并把结果列表记录下来。学习了统计,可以调查学校教师上班是乘车、步行还是骑车上班的,采访几位老师,制成统计表。这样一些开放性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些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让学生在“玩”、“说”、“做”、“用”中体验数学,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因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我爱长方形
因数是11的巧算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积”和“因数”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积的变化规律
巧替换 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