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选用及其作用
2009-06-13龚松亚
龚松亚
要想上好一堂课,课本中的文字、插图是关键。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通过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初一)和对新教材课本的初步研究发现:虽然大部分插图运用恰到好处,但是也有一些须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一、教材中部分插图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插图缺少文字说明
历代古书课本中出现多处,使用的插图大多呈现给学生的是:该书的书面或者是该书的前言,而无实际内容,这就给学生理解增加了难度,另外也会给学生造成误解。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的插图——《史记》书影,光出几本黑色封面的古书(没有书名)和四本书的序,由于序的字过小,学生完全看不清楚。又如《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课中的宋刻本《周礼》书影,该插图中的文字学生基本上能看清楚,但是大多是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看懂这一书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2.少数插图过于模糊
过于模糊的插图难以表达插图的原意,让学生容易产生误解。例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齐桓公与管仲(山东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一图,齐桓公、管仲五个字字迹模糊,学生无法辨别,图中三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基本无法知道,此图采用的价值不大。又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的蓝田丞印(西安章台出土秦封泥)一图,蓝田丞印四个字已经无法辨别,用在此可能只是多占空间,学生根本无法入手。
3.部分插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
初中历史立求于向学生表述真实的过去,教材中所使用的插图也应体现这一点。虽然教材绝大部分的插图围绕这一重点,但是还是存在少数问题。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三教共栖图,让学生第一感觉到在春秋时期三大教派的创始人曾经在某处相遇,共同讨论宗教问题。然而这一插图用意是让学生在意识形态里知道在东汉之后,中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到补的局面。对于这一幅图内容的真实性,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证明它的不存在性。
4.少数插图表意不准
对初中学生而言,插图比起文字来说更为形象,更易接受。但是如果插图内容与文字不相符,那么使用插图反而弄巧成拙。例如;《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中的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一图,此图表述的是一农民坐在秧马上两手紧握秧马上的扶绳,双脚踏地正处于四周秧苗围绕的秧田中。秧马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是宋朝农业生产工具的先进代表。秧马是农民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农民坐在上面比弯腰劳作节省体力,还能加快速度。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一图用在此难以表达其科学性、先进性,其一,秧马处于秧苗之中不符合常理,其二,农民双手紧握秧马上的扶绳而不是插秧的动作难以证明其先进性。
二、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
1.引题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教学《秦帝国的兴亡》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2.突出重点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中,“贯通南北的动脉”一目指出: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本运用了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既增加地理知识,又轻而易举掌握这一系列的问题。
3.突破难点
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例如唐太宗的贞观新政,旧课本尽管用了大段文字来说明,但学生却不易消化,教学中费时费力。而新编课本用了唐朝三省六部简表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又如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多而杂,学生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课本利用三幅图使学生一看则明。再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部分,要想理解都江堰结构、领略其不俗之外光靠文字既费时又费力,但只要认真观察都江堰示意和都江堰外景图,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既易掌握、印象又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