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例谈

2009-06-13赵德平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整体局部课文

赵德平

阅读是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如下四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感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就是通读全文。目标就在于了解课文的梗概。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均为名人佳作,遣词造句十分讲究,可从感知文字入手,进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解性阅读。通过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词意、句意、段意,进而了解作者的思路。这种阅读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运用性阅读。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条理清楚,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学生习作的范例。读多了,不仅能领会文章的要义,感受得深,而且能贯通脉络,学会布局谋篇。实践证明,通过教师耐心的指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久而久之,学生掌握的美妙语言就会脱口而出。说话时便能出口成章;作文时便能下笔如有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指出:阅读是吸收养料,从外到内;写作是表达,由内到外,只有广泛地阅读,不断积累,方能“博采群芳而酿蜜”。

欣赏性阅读。语文中的教材中大都是名篇,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优美的句段甚多。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就能领会那些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对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书面上的文字就会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跃然纸上。学生在阅读中既吸取了知识的营养,又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既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又积累了语言词汇。

具体到一篇文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指导:

一、泛读→精读→研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认识过程。学生对课文先“感知”,再“理解”,进而到“运用”。与之相对应的阅读策略则是要求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教学指导过程。

1.感性认识阶段——泛读。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

2.深入理解阶段——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

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精读”有别于“泛读”,它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

3.自如运用阶段——研读。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的应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亦即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

二、整体→局部→整体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这是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进行分析教学的过程;整体结构功能总是大于个体功能之和。我们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进行阅读教学,即不要把字、词、句、段、篇各个孤立起来,而应围绕文章中心有机地联结起来,从整体结构上去认识,这样才能获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1.认识的开始阶段——整体

即从整体结构入手,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如果我们不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就直接分解文章的各部分,那么将势必使教与学的活动支离破碎,学生得到的印象将会是孤立、分散、不完整,将会导致学生片面地理解课文甚至出现谬误。我们强调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是反对对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2.认识的深入阶段——局部

首先、品味重点字、词、句。教学中,我们要捕捉那些表达中心思想精确、形象、生动的词、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长江三峡》首段,作者对三峡一天的航行描绘为“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就是统摄全文的“神”,通篇所写的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字。它概括反映了三峡山势的峭拔、惊心动魄,水势的凶猛势不可挡;也含蓄地反映三峡色彩的缤纷和神话传说的美丽动人。抓住这一关键词、句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就能很明晰的掌握该游记散文的结构和中心。

其次、要突出重点段落的精读。突出重点,并非为教而教,而是要把“作者”、“教者”和“学者”三者统一起来,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3.认识的升华阶段——整体

有了局部具体形象的认识之后,还要回到整体上来,通过整体的认识,引起认真全面的思考,达到认识的升华。

语文阅读,只有首先对课文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高屋建瓴,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及关键词、句、段;也只有对局部的字、词、句、段作深入的理解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线索和中心。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它要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探求学生的思维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猜你喜欢

整体局部课文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背课文的小偷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背课文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