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6-13田嵩鹏段梅香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于勒意识情境

田嵩鹏 段梅香

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教育的宗旨,首先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科的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这个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萌生创新意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首先,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改革中,教师要不当改革的“局外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二、学生是创新主体,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体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主体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和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兴趣,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主动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与学生进行多向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进而诱导他们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去考虑每篇文章,激发其强烈的创新欲望,启发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教育而言,这个火把需要点燃的正是学生们头脑中的创新思维。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一个伟大的火花,会带来一连串伟大的行动。同样,一个创新的思维活动,也会带来一连串的创造。中学生有着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他们的创新思维是以再现思维为基础,并在创新学习和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但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比较幼稚、天真,有时甚至脱离实际。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在语文课堂和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譬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于勒在由“穷--富--穷”这一角色的不断转变过程中,“我一家人”态度的不断变化,边看画面边思考问题: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如果一贫如洗真的回到了“家”,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假若于勒成了富翁,而又装穷回了“家”,最后于勒去掉了伪装,“一家人”又会是什么态度?此时的于勒会有些什么感想?这其间“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或班级论坛中写出续篇相互交流。这样,学生在这特有的问题情境中发散思维,可大大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2)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开阔眼界,追寻不同事物、事物的不同方面存在的联系,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取众多有利信息,开放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法、设想、途径或答案;使学生善于调动知识储备,灵活转换视角,跳出常规套路,获得超越构思,求得与众不同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凡俗的新的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中学语文应该鼓励学生联想,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3)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思维灵活性的学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和融合,而不把书本当教条,同时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善于迁移。角色互换,创设活动情境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很好的方法。教说明文时教师如果一味的讲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那么学生往往会不感兴趣,产生思维惰性,在教学时可以尝试角色互换。

三、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首先,教师要改善课堂用语。德国著名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用语的幽默性与情趣性,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缓解紧张、慌乱的情绪,融洽师生情感,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火花。其次,创设积极的班级人际关系。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创新思维火花迸发的温床。要营造这种心理气氛,一方面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应正确引导班级舆论导向,促进良好同学关系的形成,造就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公平竞争的局面。再次,语文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

总之,新时代的到来,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于勒意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护患情境会话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