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后中学体育课现状

2009-06-13谢年生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程

谢年生

中学体育课程在全面改革后历时几年,体育教师和学生们无论是在思想层面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我们确立了学校体育新的理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初步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些巨大成绩,为未来学校体育的大踏步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巨大的成就里确总是包含着众多的问题与矛盾,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几乎每推进一步,结果都是忧喜参半,有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足以使改革成果功亏一篑。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学校体育改革丢失了什么?这种丢失是谁造成的?怎样才能扭转过来?学校体育改革究竟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对待传统体育遗留给我们的经验?可是,具体到哪些是精华的宝贵财富,上至教材改革大纲,下至一线教师,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一、评马卫平教授在一次沙龙中提出的观点

马卫平教授曾经在湖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体育学术沙龙中谈到了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所丢失的东西,作了三点总结。他的总结是:1、在注重引进西方学校体育经验的背后,我们丢失了学校体育积累下来的优秀传统。2、在强调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我们丢失了对学生吃苦精神的培养3、教材内容丰满了,我们却丢失了田径的基础地位。笔者整体赞同马教授的观点,但是对部分内容持不同看法。

1.对于第一点值得商榷。他提出: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类型、社会基础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它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民族的多次选择而形成的。它主要表现在:在目标上中国传统体育的目标是修身、养性,具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武术、气功等);在活动方式上,中国传统体育多以个体的娱乐性、技艺性、表演性项目为主(如射御、投壶、戏毯等)追求练神与练形的统一,这些活动有的已成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文武兼备,学以致用,把体育纳入礼乐教化的范畴,培养人的和谐意识,使之成为“礼”的一部分,成为德育的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守纪律的作风和进取精神等等;在体育教学上重视严密的课题组织和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等。马教授对中国学校体育的优秀传统总结也是很好的,他曾提到例如乡土体育项目在有些地区就被丢失掉了。但是,我们不禁要再深入些:我们到底丢失了哪些优秀传统?是怎么造成的呢?是因为新课标的提法错误造成的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呢?

2.新课程标准对马教授提到的三点都有强调,也就是说并不是新课改把它们给丢失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丢失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两点:(1)一线体育教师没有真正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希望;(2)新课程改革决策者与一线教师之间的连接桥梁有问题。应该说,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现实教学中反而被忽略,应该是决策者和教师共同的责任。新课程改革速度过快,让很多多年从事教学的教师还没有完全跟着速度改革过来,拿着新理念,教着旧知识,这样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二、重新对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些一线体育教师很可能有一种误解就是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他们认为自己参与新课改就是在上头专家的指导下,将新课程标准培训课的思想和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什么问题再向他们请教。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十分危险和错误的。可以说,新课改的出发点是非常善良和美好的,可就是因为执行者没有很好的领会决策者的意图,反而将事情做的背道而驰。现在,大家忽略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亲自详细阅读及解读课程标准,这样就不会导致断章取义了。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上也是如此,很有可能“新课程本无此义,说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此义。”还记得有人教我一句方言:“掉得大(即很差的意思)”。如果学校体育工作者们不能很好地解读目前正在全国广泛实施的新课程,那么我们的学校体育可能就不仅仅是丢失什么的问题了,可能就真的“掉得大”了。

如果我们尝试着去解读新课程,大家不难发现:(1)新课程强调“在继承中发展”,对于学校体育积累下来的优秀传统,似乎并未丢失,反而进一步得以发展;(2)新课程不仅强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但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3)普通高中的体育新课程中不仅将田径运动作为必修选学的运动系列之一,而且考虑学生可能不喜欢田径运动,选择人数不多,专门设立了一个必修必学的田径学分,我想一定程度上尽力维护了田径的基础地位,并未丢失。(4)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尤其强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继承与发展,并建议根据各地特色项目开发校本课程,我想不能断言实施新课程后“丢失了一些乡土体育项目”,反而给予更多空间发展这些项目,或者说这些项目更加名正言顺地进入了体育课堂。(5)记得季浏教授曾经提到过防止两种观点,第一,“专家之上”的观点;第二,“防教师”的观点。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一线教师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不能说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就永远不会做。虽然不能操之过急,但是面对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也绝对不能停滞不前。在这里往往看到一所小学也就只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活动场所,但是全校学生的体育课都要在这里上,那么就需要合理分配了。可以说,与国内的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硬件设备已经远远好于国外的一些学校。所以,我们不能老是以二十年前中美之间硬件差距的眼光来看现在的国内与国外,也不能老是以硬件的差距来掩盖软件(这里的软件并不是单指师资)上的差距。如果纯粹从师资的角度来讲,美国的绝大多数小学都只有一位体育教师,他们每周的课时量是40个学时左右,我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

三、结论

1.继续加强在校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是连接决策者和教师的桥梁,如果,双方都不重视这个沟通的桥梁,那必定会有更多的误解存在。

2.体育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理解。学校应该多多组织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便将最有效的信息互相传达,促进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2] 李杰.注重教师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保山师专学报,2001(01).

[3] 叶保娥,姚广荣.1985年与2000年汕头市学生形态机能指标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3(03).

[4] 谭平,许东华,谭梦姣,郭丁兰,陈建军,李无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个体综合评估方法.中国学校卫生,2001(06).

[5] 赖朝晖.警惕体育教学中的马太效应.龙岩师专学报,2003(05).

[6] 陈云汉.中小学体育教师有五盼.中国学校体育,1996(02).

[7] 蔡宝忠.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要建立的道德意识.体育教学,1993(0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