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建设

2009-06-13吴丽娟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因子环境生态

吴丽娟

一、语文教学属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周边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而教育生态系统则指教育系统通过物质、信息循环能量交换所构成的教育生态学单位。它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在1976年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这可能是第一次尝试系统地将生态学的观念引入教育理论研究领域。随着生态学观念逐步地深入人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它的出现表明了在语文教师、学生和语文教学环境所构成的语文教学活动三大基本要素中,语文教师作为有关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是第一主体。而学生凭借其被教的客体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活动承担第二主体角色。另外语文教学环境可以分为以教育为中心综合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组成的影响语文教学的外环境和以单个学校为中心构成的、反映语文教学活动所需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的语文教学内环境等两个方面。它侧重于考察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对语文教学生态系统和作为语文教学生态主体的人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微观的教育生态范畴。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态问题,应当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入手,在静态方面要研究构成语文教学生态的各个环境因子各自的特性及其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在动态方面则要研究语文教学生态形成与维持的过程。

二、环境因子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语文教学建设的影响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在多种环境因子中,作为反映教育理念和既定培养目标要求的语文教学体系是语文教学的定向者和决策者,对于语文教学最具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语文课堂内外教学关系上,而且还体现在各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与否上。可以说,语文教学体系是语文教学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是组织语文教学的依据,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活动的运作、监控能否建立起来、维系下去等根本问题。因此建立语文教学环境的关键在于制定和优化语文教学体系。其中设施设备是语文教学的物质保障,是语文教学过程得以进行的基础,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手段;而语文教学相关各种规章制度则是文化范畴的环境因子,是语文教学建设的文化支持和内在观念动力,决定着教师、学生的素质,是语文教学建设中的精神资源,是语文教学建设的基本生成要素,如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会给师生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针对人在语文教学建设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人的观念意识对于语文教学建设的指导意义,动态的语文教学生态应该始于人的文化意识,语文教学生态的形成与维系过程也应是语文教师、学生与语文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反映客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特定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人们的语文教学建设,另一方面又反映物质环境既受人的支配而发生,又反过来影响人。其中作为显性的设施设备、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其自然形态对实践语文教学的影响则是间接的。因此物质环境可以说是外在于语文教学主体的生态因子,而心理环境则是存在于语文教学主体内部的生态因子,但心理环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自身也不会无条件地主动发生变化,可它却是引起语文教学主体内部动机变化的源泉。

三、语文教学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新的思维方式理解的缺失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限制因子产生。当某一生态因子对个体的作用达不到个体需要的最小量时,即使其它生态因子的作用量都非常适度,个体的正常生长也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因子起到了限制因子的作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限制因子多种多样,不仅包括自然因子,还包括社会因子、经济因子、生理因子与精神因子,对限制因子要看到它的客观限制性,重视它、分析它,不断排除它的限制作用和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要首先用好教材,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应从这个教学源头发展下去,迈向更广阔的课外课程资源。但现实却是仍有部分语文老师依然束缚在陈旧的教学观念中,始终没有清醒而清晰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意念,不能借用多种手段使学生思维“开窍”,这使他们所教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新课程的一般思维方式,导致这些同学解题时只能是照葫芦画瓢。

2.语文教学生态因子的量(或质)超过或低于一定限度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美国生态学家VE.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被称为Shelforal耐性定,即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或者灭绝。而对于教育的个体生态、群体生态、生态系统,某些教育生态因子也有耐受的上限与下限,同时也有耐受的最适度。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使用形式主义的东西过多,而务实、务本的内容却较少。如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可有些教师却用剥夺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机会来引入没有或少有语文含量的游戏活动和多媒体。再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无价值的,而学生却围绕着这些问题讨论占用时间较长,读文本的时间都没有了。

3.对教育节律的漠视使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教育有一定的节律,称为教育节律。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有周期性的变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人,人是有各种生理和心理节律的,这成为教育节律产生的重要原因。如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天又是翻阅参考书,又是从网上下载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备好每一课。到了课堂上总是希望充分利用45分钟,多讲一些内容,于是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做一番感情充沛的演说,语文课成了老师的演讲课。而学生只是充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少。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4.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片面理解造成其生态位的泛化。在某一资源维度上,一个种能够占有一定的生态链位置,称为这个种在这一资源维度上的生态位。因为同一生态位上的种之间会展开激烈的正面竞争,因此没有两个种可以稳定地占据同一生态位。在资源特别缺乏的情况下,会造成生态位的泛化,个体适应力提高,但种间竞争加剧;在资源特别充裕的情况下,会造成生态位的特化,种间竞争缓和,但个体适应力降低。例如长期以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既不如对报刊杂志那么感兴趣,也不如对数、理、化那样学得认真。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只是鉴于语文是主课并在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才不得不学,根本不可能用“心”去读、用“心”去背。即使读、即使背,很多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也难做到用“心”去背。

四、构建和谐语文教学生态环境的路径选择

1.语文教学生态观的确立与强化。语文教学生态观,是一种对语文教育生态系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总体认识,尤其是一种有关语文教学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意识。当前,面对语文教学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生态失衡问题,确立和强化语文教学生态观尤为重要,按照生态平衡的准则和价值取向来评判语文教学教育系统的发展,在遵循生态学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的基础上,立足语文教学长远发展,将生态和谐理念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保持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新思维能力,应对限制语文教学的因子提出参考阈值,从而实现在认识与实践上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交流上和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在具体操作中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创造潜能,使学生的想像、表达能力、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得到提升。

2.形成有利于语文教学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环境是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方面应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按照教学的客观需要促进语文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则应完善语文教学手段,使其适应和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为语文教学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针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语文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和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安排要讲究分寸,恰到好处。科学安排每节课的时间,采用“活”的教学方法,巧用媒体及开发、利用课外课程资源,做到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识字量,而且丰富了词汇,积累发展了语言,同时又使学生亲自感到语文实践的构建过程。

3.全面优化调整语文教学的结构,实现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生态学认为,协同一致的系统结构是生态系统实现与维持生态平衡状态的载体,生物多样性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保持的先决条件。从对学生的发展来看,起重要作用的不是知识的储存能力,而是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科学方法的形成,这是最关键和最基本的因素。因此语文老师要力求把单纯的知识讲授过程,变成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对语文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要指导、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解决方案,去加工处理这些信息,使学生从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4.运用生态学中的“拓适原理”,强化语文教学建设。阿什比认为:学生的生长和生物的进化一样,要寻找适宜的生长土壤,并主动进行自身改造以适应环境。要想找准语文教学的生态位,在笔者看来,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还语文以语文的本来面目。在教材选择上应从当代许许多多的报刊杂志中撷取那些最能反映社会、最能反映人生,最能触动学生思想感情的文章,在教学方式上应和新教材相配合,采取分阶段进行教学以及“双轨制教学”。即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个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必须施行“双轨制教学,也就是说小课堂必须抓好,大课堂也不能掉以轻心。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室外面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还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以读写为主的课外语文活动。多读多写,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热情,进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具有多样性与异质性、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组织的动态性等特征使其在内涵与外延上均具备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因此,可用生态学思想系统研究与探索语文教学发展战略,通过选用适合的语文教学生态位模式与生态位对策,形成语文教学协同进化的良性发展态势,进而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因子环境生态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影响因子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