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09-06-13董树清
董树清
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已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烈气氛,将“课堂”真正变成学生自发主动求知的“学堂”,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二者情感融洽,心心相印,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师教得轻松、愉快,而且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在以往的教学现实中是很常见的事,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主要因素。就像父母在带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一样,虽然放开你的手怕孩子会有危险,会摔倒,但如果不放手,孩子哪天才能自由飞翔呢?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才华,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每一次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教师适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慢慢地,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多讨论、多提问、多辩论、精讲授。
教师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持续动力,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师德上,更多的应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探讨和追求上。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制定好个人发展计划,研究专业领域新动态,积累各类资料,教师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心理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将更加尊敬老师,可以加速构建和巩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培养争先发言的课堂风气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基础实情,提出科学的讨论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保持教学节奏,完成实际教学任务;其次要有教学机智,教者在学生讨论中要及时把握、及时引导,不但要求思维敏捷,而且要引导得及时,信息吸收要迅速,这就要求教者备课时要负出更多的心血,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课堂讨论时可能出现的情况等等。再次,为了保证一个讨论的"面",教者要在课前、课后做好每个基础较差同学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也可事先进行适当引导,防止课堂讨论中出现无人发言或每次都是个别学生演讲的局面。
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让课堂成为体验成功的舞台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什么是人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差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差生建立帮学小组,并落到实处,这样做,使差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信,只有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全面地投入。一旦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也就能水到渠成。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就让我们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使每一个学生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