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2009-06-12胡延杰薛岩晗
胡延杰 薛岩晗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智力资本逐渐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动力。本文从智力资本的内涵、构成以及智力资本的运营过程的管理进行理论研究综述,借此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概念与分类;智力资本管理
智力资本是实现组织战略、提升组织竞争力、增加组织价值、维持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组织价值递增的源泉。智力资本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组织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也是新时代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智力资本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维护和更新的实现程度,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和未来创新和利润增长的关键。
1智力资本的构成
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目前关于智力资本的分类或构成模型有很多种:
1.1智力资本两因素结构。
Edvinsson和Sullivan认为(1996),企业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和结构性资本的藕合。人力资源是指组织中所有与人有关的方面,包括企业的所有者、雇员、合伙人、供应商以及所有将自己的能力、诀窍和技能带到企业的个人。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以潜含、未编码的形式存在,并为个人所拥有。结构资本是指不依附于企业人力资源而存在的所有其他能力,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因素。其中无形部分包括企业的信息技术、用户数据、经营流程、战略计划、企业文化等;有形部分则包括财务资产、设施等企业资产表中有价值的所有项目。结构资本能够把个人的专有知识转化为集体拥有的财富,即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结构资本的转化才能被组织利用。Edvinsson还强调,智力资本的核心主要是指特定人才和技术组合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
1.2智力资本三因素结构
Edvinsson(1997)根据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的不同成因,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顾客资本与结构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指组织成员个人的能力、知识、技术、经验等的总和;顾客资本指组织的所有关键关系的总和,包括组织与顾客、供应商、上下游企业及网络成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构资本是人力资本具体化与权力化的支持性结构,包括用来传达和储存智力资料的基础结构、信息技术系统、专利数据库、商标和版权等,简而言之,结构资本就是指组织成员无法带走的组织内部稳定存在的资本。
Sveiby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由三部分构成:员工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这里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实际上是将结构资本区分为内部结构资本和外部结构资本。内部结构资本是员工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内传递所提供的支持,而外部结构资本则保证企业智力资本的最大化。
1.3智力资本四因素结构
由英国学者安妮·布鲁金把智力资本分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四部分的四元说,即“M-I-H-I”模型。其中市场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知识产权资产包括技能、商业秘密、版权、专利和各种设计专利权以及贸易和服务的商标等;人才资产指体现在企业员工身上的才能;基础结构资产指使企业得以运行的那些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
1.4智力资本五因素结构。
Bassi等(1999)依据Kaplan的平衡计分卡框架,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流程资本和顾客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与管理者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结构资本是指信息科技、公司形象、组织思维、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创新资本包括企业的革新能力、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与服务的潜力;流程资本是
指工作流程和专业技术等方面;顾客资本是指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总和。
2 智力资本的管理
智力资本管理总体上可分为智力资本运价过程管理、智力资本评价管理和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学术观点如下:
美国管理学家布鲁金将智力资本管理的全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a.确定智力资本。这是了解公司智力资本的性质和内容的首要步骤。b.制定智力资本发展计划。制定智力资本发展计划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能够实现,保证企业在需要时拥有所需的智力资本资源,保证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均了解这一计划,并知道使计划成功自己所担当的职责。通常制定智力资本计划要做好以下工作:审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威胁,找出企业所需的和多余的智力资本,建立智力资本反馈机制,制定企业智力资本管理计划,建立雇员和合作者培训机制等。c.审计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审计是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的首要一环,可起到核实公司实力、规划未来工作等作用。具体可采用客户调查、竞争分析、评估等方法进行,应保证审计机制的健全,可以使更多的人方便地进行查阅。d.保护智力资本。智力资本中的四大类的资产都需要不同的保护方式,都要有相应的专家才行。e.发展和更新智力资本。发展和更新智力资本有多种方法,首先应建立起一种变革文化,然后采用各种具体方法,如“六顶思考帽”、“踢屁股”、“巴萨德法”等进行。f.推广智力资本。通过专业技能来推广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管理人员的责任,他们的工作是否成功可通过反馈机制显示出来。推广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知识库和智力资本报告。可见,布鲁金为人们学会如何记录、管理、控制和审计企业中的智力资本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理论体系。
斯坎迪亚智力资本导航器((Skandia navigator)。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企业价值的价值在于它为自己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它来源于财务、客户、流程、人力资本、更新和发展五个部分。这个模型同时使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构造了112个度量标准,包括记数值、货币计量值、比重以及调查问卷统计等,然后这些指标逐步精简为有权重值和财务指标生成的权重智力资本价值和衡量智力资本效率的相关系数,组织的智力资本就为权重智力资本价值和相关系数的乘积。
Skandia公司从1991年就开始进行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工作,1995年5月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开的智力资本年度报表,作为对传统财务报表的补充。1997年,Edvinsson详细介绍了智力资本的度量模型-Skandia导航器,用以帮助股东精确评价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一家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为自己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潜力,企业价值来源于智力资本的五个方面,即财务、顾客、运作过程、人力资本、更新与发展,同时设置了一系列指标以评价这五个部分,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动态整体报表模型。
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 A Stewart)讨论了如何在员工、顾客忠诚和包括企业文化、制度和经营流程中的集体知识中发现和挖掘智力资本;并建立智力资本浏览器使公司的智力资本形象化。分别以人力资本、组织资本或者结构资本、客户社会资本为坐标轴帮助企业管理自身的智力资本。
列夫·埃德文森( Lief Edvinson)强调对智力资本的管理应该从促成企业人力资本的创新活动、结构性资本与创新结合以及提高企业利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方面进行管理;并认为通过无形资产的使用可以建立一种关系和互助来激励价值的创造,而管理的首要责任就是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或结构资本。
卡尔·艾里克·斯维比(Karl Erik Sveiby)从智力资本评价的角度,通过提出一个无形资产监视器模型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智力资本分类框架;在对企业的智力资本分为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和员工能力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了三类评价指标:成长与更新、效率、稳定性和风险,并通过列出专门的与战略相关的评价指标对企业的智力资本进行评价管理。
知识经济条件下新的企业观认为(余绪缨,1998),企业是增加价值、创造财富的组织。管理会计方法应重视反映价值创造、创造价值的人和过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源泉,对于一个公司(企业)来讲,对智力资本的认识尤为重要。“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为了有效地管理公司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就必须对企业智力资本进行衡量和报告,发展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智力资本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完善和发展。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应不仅能反映财务资本的存量和流量,也能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变动趋势。为此,智力资本管理信息必须是灵活化、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
南开大学袁庆宏教授在《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一书提出了研究智力资本管理的一般框架,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智力资本管理的框架:①人力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人力资本价值的识别→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值→人力资本价值的拥有;②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思路:知识分类→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类型互动与变换→知识管理战略选择;③结构资本管理基本思路:“沿着所谓体→流→场”的结构资本分析框架,组织结构→组织学习→组织文化;④客户资本管理基本思路:环境分析→客户细分→客户管理状祝分析→与客户共同学习。在各个思路下他又分别对不同的步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傅元略(2000)将智力资本与企业效益相联系,进行综合评价,创建了包含市场实力、成本优势、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企业技术资源5个评价要素22个明细评价指标的一整套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
程宏伟(2001)提出的智力资本评价体系包括财务、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组织资本、知识产权资本5个类别,明细指标共31个。
王瑾瑜(2001) 仅用了一个指标来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即预期未来收益超出资本成本的价值。综合各家的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智力资本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因此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也相应地由一系列明细指标组成。这些明细指标有的可以用货币或其他标准进行量化,有的则不能量化,只适合于定性描述。此外,评价指标体系因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而有所差异,难以形成通用统一的指标体系。
朱永华、王健妹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2)上写了一篇题为“智力资本-现代企业发展新的驱动力”的文章,在
文章中分析了智力资本的定义和分类,并就智力资本的计量提出了探讨。
3小结
国外关于智力资本的理论和实际研究己经相对比较成熟,而国内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更多地是介绍和引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还很不够,更多地还处于学习、引进、吸收及介绍国外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的阶段,尚难以结合中国管理的实际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理论观点或体系。智力资本可以说是一种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可以转化为利润的知识”。因为这种以组织惯例、技能和经验等企业特定知识为基础的智力资本具有默会性、过程性和难以交易等特征,只能通过组织的累积性学习在企业特殊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并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性,因而由此塑造的竞争优势也就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移植。可见,智力资本已成为现代企业最有效的创造财富的源泉,那些有能力控制知识的领导者和组织就能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针对于不同行业企业类型,有必要结合不同研究对象对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界定。只有智力资本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合理的界定,才能对智力资本管理问题进行有效、深入的研究,建立合适的智力资本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群慧.无形资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意义[J];管理世界1998(6)
[2]余绪缨.展望2l世纪管理会计的新发展--知识经济的形成、发展将对管理会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J].财会月刊,1999,1.
[3]余绪婴.智力资产与智力资本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学家,2004,4.
[4]朱学义,黄元元.我国智力资本会计应用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8.
[5]皮成功. 关于我国航空工业的高技术产业化研究[J].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