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商品居住建筑设计

2009-06-12杨树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9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

赵 明 杨树敏

摘 要:商品居住建筑的设计在今天的环境下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探讨商品居住建筑的某些商品特性及对设计的影响进行展开,使设计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提高建筑创作设计的水平。

关键字:商品居住建筑;营建模式;职业建筑师;风格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商品住宅市场化起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居住建筑在设计行业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作为一个新兴的具有很大潜势的设计门类,正改变和拓展我们的设计理念。当前居住建筑中的某些商品特性,以及它对设计的关联与影响,促使我们应该进一步加深对居住建筑创作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从而提高我们的设计质量。

居住建筑营建模式的转变

1 以居住为目的的建筑和以商业销售为目的居住建筑

每个国家在工业化以前,由于技术与规模的约束,城镇的发展都以自然生长的形式,人们建造房屋主要依据自己的财力,建成后用于自己居住。城镇中的寺庙、教堂、官府、店铺等非居住建筑也有一定的规模,但不作为商品,用现在市场化的观念来看,从开始建造就策划好将其售出的营建行为很少看到。

营建目的不同,设计、操作过程的理念也就不同,形成的结果也很大的不同。历史上留下的城镇,江南水乡古镇,西方中世纪的城镇,其小规模的不断生成模式,与工业化之后的城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其中营建的目的、商业化的模式起到很大的作用。

2 发展的脉络

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城市迅速扩张,在产业革命中人们发现首先是在工厂,再发展到其它领域,充分的分工合作,产品在市场中以价格、需求规律出售,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的财富,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建筑作为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史,发展已相当成熟。

我国建国以后,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扩张,也出现城市居住区,但由于体制不同,引进了苏联福利分房模式,居住建筑不是作为商品,而是按级别,分等级的平均化分配模式。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八年以后我国才出现商品住宅,由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居住建筑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很快改变了许多城市的面貌。

3 资本投入产出的营建模式

地产商的企业行为、它运作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以实现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的最大化,它的基本经济职能是通过一系列有关购买和配置生产资料及劳动力,以达到有效的最优组合。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房产企业在上述一系列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决策和选择,并接受消费者的“价格货币投票”,充分竞争,优胜劣汰。[1]

作为消费者的一方,市场制度中的居住建筑是必需品,不管是租还是买,居者有其屋是必须的。同时居住建筑也具有财富的开值空间,具有投资的价值。城市中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地价是开值的,房价也有开值的空间。但经济的发展有起伏,加上人们的投机心理,房产投资也有风险。

4直接客户和使用客户

在上述的过程之中,建筑师的创作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自由度必然受到经济利益的控制。商品居住建筑作为设计业务,面对的直接客房是开发商,作为投资者和风险承担者,开发商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下作出判断,是采用你的设计或者是改动你的设计。当开发项目完成后,房产企业或盈利、或亏本退隐而去。此时,最终评判你作品好坏的是消费者——实际使用者。如此,判断你作品成功与否存在二种客户,两者之间的利益和价值有共同点和不同点,如何平衡处理好之间的冲突点,是我们创作业务中应重视的一种技巧。

居住建筑商品化特性对建筑创作的几点启示:

a. 对建筑师职业的反思

建筑师历来的身份具有双重性,首先作为知识文化人的身份,建筑师创作的作品具有文化含量,其作品进入人们的视线,支持人们的物质及社会活动,传达人们的尊严、荣耀、身份等信息,涉及社会人群的文化价值观念,甚至也更深层次地体现社会的意识形态。其次,建筑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创作遵循的规则是:原创的设计理念人们是否能接受?其作品客户是否认可?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市场化的进程,企业的利益与生存都是由市场竞争规则来决定,建筑设计行业、职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可避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的设计市场正不断地国际化。建筑创作作为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正不断接受市场的检验。

在计划经济时代,重视建筑社会公共产品的特性,从建筑教学到企业实际操作都侧重于建筑的文化特性,但由于整体社会缺乏效率,竞争不充分,从而使社会的财富积累不足,失去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使得设计创作空谈文化,实际只能是在解决社会基本的物质需求上做文章。在社会福利分房的政策下,每户八十五平方米已是高级别的大户型了,资金财富的缺乏,要体现建筑的文化价值常常变成纸上谈兵。

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的价格需求定律使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得到提升,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快速的改善和提高。在此过程中,建筑师的职业特性得到了彰显,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下,设计人员加班加点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建筑的形态风格也由简变繁,又由繁变简地不断翻新变化,使城市充满活力和繁荣。在此阶段上,提出建筑师作为文化人的话题,既轻松又沉重,轻松的一面是建筑师的眼界大开,发达国家建筑各门派大师级人物及企业都进入我国的设计市场参加竞争,我们的建筑创作正与世界潮流接轨,差距正在缩小。建筑师具有先进的创作理念,溶入全球化竞争,只是时间问题了。沉重的一面,如何重建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社会转型中人群变动、浮噪的价值观使我们的创作失去深层次的支持。几十年不落后常常只是作为口号而已。如何在变动的价值观中使我们的创作更具前瞻性和文化价值的稳定性,这是建筑师作为文化人身份要深思并作出努力的课题。

b. 对政府建筑规范与政策的理解和执行

政府对某行业的管制体现在现行的规范和政策上,它是企业行为的最基本底线和准则。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制的严和松,是否合乎经济规律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企业的命脉和存亡。

建筑设计行业,过去我国相对落后的经济实力以及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各种建筑设施条件的提高;以及国外设计师进入带来不同的标准,现行的有些标准规范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在居住建筑规范上,既有国家规范,又有省级规范,还有各地方的管理规定。有些规范随技术进步名存实亡,但又未明确是否废除,从而留下陷阱,购房者买下后可根据这些条文提出法律质询,从而浪费人力物力。

有些规范将政策的责任推向社会,例如国家人防面积指标规定,使得每个居住小区依不同的面积零星建造,而没有统一的地下空间及人防规划,建造的费用不是由国家的税费承担,而且计入总成本最后分摊到每平方米的售价之中,造成城市地下空间零碎、使用产权不明等现象。[2]

有些国家政策违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例如06年建设部出台的《关于落实新建住宅结构比例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居住区中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内的户型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以政府管制的形式来替代市场经济供给与需求的经济规律,政府代替开发商来作决策,似乎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结果各地出现多种形式的潜伏设计,增加造价、成本,制造巨大的浪费。政府的用意是降低每户面积,降低每户总价,给大量进城的新居民准备合适的房源,同时对房地产设置障碍使其知难而退,从而控制宏观经济过热,房地产上开过快的势头,但是出台违反市场规律的政策,房地产价格还是上涨,反而造成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

当然,政府的效率也在明显的提升,随着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增加,政府加大了建筑规范修改的力度和频率。

作为职业建筑师,对于国家的法规理所当然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涉及造成资源不必要浪费的条文,凭借职业的良心及技巧,据理力争,以争取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c. 关于商品居住建筑的风格

(1) 多变的风格不可避免

如果考察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建筑,让人震撼的是其强烈的统一性,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建筑不能向高度很大地发展,城市以小体量网格化扩展,形成均质的城市肌理。人们的价值观只是在朝代变更时才有所变化;建筑装饰、风格有很强的延续性,重视外观装饰,尤其能体现大部分百姓的喜好。这些局限条件在现代工业信息化时代都不成立了。建筑外观单纯反映内部功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与汽车或家用电器类似,产品不断升级,花样款式不断翻新,商业化竞争更加强了建筑风格的价值。现代居住建筑风格的多变性成为建筑师不可回避的课题。

(2) 职业建筑师的创作修养

风格的多变性对建筑师的创作修养提出要求,首先,职业的原则使作品的风格要使客户接受,建筑师必须具有各种风格万变不离其宗的审美眼光,要能得体地设计出各种风格的建筑。其次,建筑师要能摸索发展出自己的风格,风格最基本的定义即是特点与差别,成名的建筑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建筑形式的方法,形成的风格使人一看即知是其作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国外成名的建筑师进入中国市场,极大地丰富、提升中国建筑风格的品质。历史的规律说,强势的文化的基础是强势的经济实力,中国按改革开放三十年平均发展的速度,经济基础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充实,在此基础上,必然形成包容、开阔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也必然会出现一批有实力有自身风格的建筑师群体。

在现如今商品居住建筑占有很大比例的城市建设中,其对城市景观、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区域的活力等各方面都起着较大影响,商品居住建筑设计的品质影响到使用者的选择,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居住建筑的设计不再限于自身的完善,它是城市生活与空间的组成脉络,并在其中与各相关的因素相互影响着共同演化。

参考文献

[1]张业宏,齐鹰飞.《经济学210个关键词》 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陈立道,朱雪岩.《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当建筑师
有种设计叫而专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设计之味